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9466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文1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增强了鲁国国力 B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C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D【解析】考点:春秋时期的变法和改革。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私田的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交纳给国君。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地的实有数目收税。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它的实行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最终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2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C耒耕 D自给自足【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的耕作方式。B项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C项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D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故选A。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给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答案】C【解析】考点:小农经济。只要抓住题目所要求的 “生产方式”,即可排除A、B、D三项。正是由于牛力的使用,才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4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他们赖以征服世界,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是A廉价商品 B坚船利炮C人文思想 D宗教精神【答案】A【解析】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出的精美产品成为全世界人民广泛追逐的廉价商品,传统的生产工艺在工业革命面前纷纷宣考破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改变,廉价商品最终成为征服世界,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答案选A,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5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1)煤炭的广泛运用(2)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2)炼钢技术的突破(4)石油的广泛运用(5)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6)炼铁技术的进步A(1)(2)(3) B(2)(3)(4)C(4)(5)(6) D(1)(3)(6)【答案】B【解析】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当时的坦克使用的是依靠石油驱动的内燃发动机,并且依靠的是新的炼钢技术生产出的钢板使坦克坚固,防护能力强大,所以与坦克紧密相关的工业生产部门有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石油的广泛运用和炼钢技术的突破,答案选B。6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根源在于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C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去“寻金” D葡、西两国封建政府支持探险活动【答案】B【解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所在,答案选B,A 项只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C D两项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推动原因。7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答案】B【解析】考点:早期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后,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兰于17世纪拥有海上霸权,称为海上的马车夫。故选B。A项时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对外扩张支配性地位的时期;CD项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地位的时期。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答案】A【解析】考点:殖民扩张与掠夺。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等信息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即人类历史融为一体的主要途径。故选择A项。9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3)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A(1)(2)(3)(4) B(1)(2)(3)C(2)(3)(4) D(1)(2)(4)【答案】A【解析】考点: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使产生力提高,生产关系调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各国的发展不平衡引起世界形势的变化;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频繁时发生,因此皆正确。10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A殖民扩张 B资产阶级革命C世界市场的扩大 D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现代的工厂,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由工厂生产模式进入大企业公司生产阶段,所以工业革命是改变现代生产方式的根本动力,答案选D,A B C三项只是促进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动力。1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重大变化主要包括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辨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题干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变化,问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变化,而不是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变化,而是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变化,故选A12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A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20世纪初君主专制政体结束,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C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民族资产阶级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抗战过程中遭遇极大破坏,不会成为抗战的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D项说法错误,A B C三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3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侵略势力的强大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答案】B【解析】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只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进行简单的经济变革而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中政治制度的变革,更没有涉及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这与社会变革是全方位的改革要求不符,答案选B,A C D三项只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14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表现在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 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答案】D【解析】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国家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出现,而教育事业事关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教育事业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成败和未来,也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存续,是一种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事业,所以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在于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即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答案选D,A B C三项不具有上述特征。15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答案】C【解析】考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C,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重要原因。16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下列选项中“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有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洋务运动。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逸出旧轨的趋向”是什么意思,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开始出现了超出传统的政治和经济的新的因素,项明显错误,排除还有该项的AC项。引进西方的技术无法看出是否是逸出旧轨的趋向,因此选D项。17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从根本上反映的是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 D人们对近代的认识不同【答案】A考点:近代工业发展。题干所述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而导致人们对近代化的了解状况,A项正确,B项所述不充分,C项与题干无关。D项认识的不同从根本上来源于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平衡。1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解释最准确的是A中国手工业品滞销 B“耕”与“织”分离C土地高度集中 D农民失去土地【答案】【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是男耕女织,所以“耕”与“织”的分离表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19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扭转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局面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激烈竞争 D为洋务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金【答案】A考点: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20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 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考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皆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其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总是遭到挫折而失败,答案选A,B项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C 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挫的经济根源。21“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答案】A【解析】考点: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按照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答案选A。22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1956年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均衡,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我国建国后经济发展的实际。2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1)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中共八大二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4)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A(1)(2) B(2)(3)C(1)(4) D(3)(4)【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中国建立后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可知,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论述以及“八字方针”的提出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调整恢复,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左倾思想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所以(1)(4)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2)(3)两项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C。24农村的经济体制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没有体现在A土地所有制变化 B经营管理的方法变化C生产经营权利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答案】A【解析】考点:建国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即都是集体所有制,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发生了改变,答案选A,B C D三项在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中均发生了重大变化。25我国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社会性质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 B D两项是其改革的重要原因和目的而非根本目的。261992年被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答案】D【解析】考点:经济体制改革。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 1 992 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选D。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项是在十五大上。27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A阶级斗争要时时进行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对外开放 D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斗争路线,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28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考点:中共八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八大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就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落后的农业大国和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之间的矛盾。八大对这一矛盾的阐述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社会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中共八大的史实。29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左”的是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A【解析】考点:左倾错误的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的做法,是左倾的;C项明显是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D项是左倾的指导方针,故选A。30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 D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考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变农村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把土地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两项政策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12分;32题9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四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的。(6分)(2)读材料二,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最突出标志和经济结构的变化。(4分)(3)读材料二,概括说明图A、B两点所对应的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8分)【答案】(2)A 点对应的是第一次世界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作用;机器大工厂的产生(或 资本主义发展)。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能与石油的利用、新机器的创制、通讯 技术的提高、化工技术的发展;重工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解析】考点:工业革命。(1)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中所给的条件:“不断扩展的市场、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回答。(2)根据图示可知,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两次工业革命都对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3)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客观、全面、辩证,从正反辩证关系看,不要单纯、绝对看待事物,要多角度、辩证地去看。既要看到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又要看到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请回答:(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何在?(4分)(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分)(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20年代中期每况愈下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古代手工业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2分)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分)(2)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2分)(3)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保护经济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8分)衰落的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2分)【解析】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民族工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即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 材料二曲线的走势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和坎坷。(3) 张謇的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代表,本问题可以转换为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回答本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