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工程质量(第三章).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89314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工程质量(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连云港市工程质量(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连云港市工程质量(第三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员培训讲义 第三章 建设工程实体结构质量现场检测抽样,主讲:丁召峰 连云港科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一节 建筑桩基和复合地基,一、概述 桩基做为建筑物基础形式的一种,随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的日趋复杂以及高层建筑的增 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市场现有的桩类型有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 制管桩和预制方桩等;这些桩型各有利弊,主要是根据施工场地土层情况及施工费用等来 确定其最经济适用的桩型。为了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 供可靠的数据,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现有的常规检测方法有如下 几种: 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单桩竖向抗拨静载试验 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4.高应变法 5.低应变法 6.声波透射法 7.钻芯法,二、相关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2012 .关于进一步规范桩基工程检测工作的通知连建质【2006】160 号 三、检测方法与内容 1.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2.桩基检测方法应根据检测目的按教材P142表3-1-1选择。 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4.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3)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本条第2款规定的混凝土强度外,当无成熟的地区经验时,尚不应少于下表规定的时间。,5.施工后,宜先进行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四、现场检测抽样 1.桩基承载力试验 静载荷试验(以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例)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 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当工程桩总数在 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 2 根。,高应变法 桩基高应变检测作为单桩竖向承载力验收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5%,且不得少于 5 根。 钻芯法 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 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验验桩端持力层。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应少于 10 根 。 2.桩身完整性试验(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 1 根。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 总桩数的 30%,且不得少于 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10 根。 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l0%。 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且不应少于 10 根。 低应变检测比例:灌注桩 100%,预制桩 50%。,五、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1.静载荷试验 1)检测开始时间 2)静载荷试验的加载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的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 3)静载荷试验的总荷载或锚桩的反力不得小于预估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 4)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锚桩)、基准桩三者之间的中心距离均应大于等于 4D 且大于2.0m。(D 为试桩,锚桩的直径取大者) 5)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最少维持时间为 2 小时。 2.高应变检测 1)检测开始时间 2)进行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1.0%l.5%,混凝土桩的桩径大于 600mm 或桩长大于 30m 时取高值。 3)自由落锤采集信号时,应重锤低击,最大锤击落距不宜大于 2.5m。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高应变锤击信号不得作为承载力分析计算的依据: (1)传感器安装处混凝土开裂或出现严重塑性变形使力曲线最终未归零; (2)严重锤击偏心,两侧力信号幅值相差超过 1 倍; (3)触变效应的影响。预制桩在多次锤击下承载力下降; (4)四通道测试数据不全。,3.低应变检测 1)检测开始时间。 2)检测时,受检桩应破到桩顶设计标高,且桩顶平整。 4.声波透射法检测 1)检测开始时间。 2)在桩基施工时需同步埋设声测管,当桩径800m 时,应埋设 2 根管;800mm 2000mm 时不少于于 4 根管。 3)检测时,发射和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平测法)或保持固定高差(斜测法)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5.钻芯法检测 1)检测开始时间。 2)对桩径小于1.2m 的桩钻 1 孔。桩径为1.21.6m 的桩钻 2 孔,桩径大于1.6m 的桩钻 3孔。 3)当钻芯孔为一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15cm 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 0.150.25D 内均匀对称布置。 4)钻芯结束后,应对所取芯样的全貌进行拍照。,5)对于合格桩,应采用 0.5l.OMPa 压力,从钻芯孔孔底往上用水泥浆回灌封闭,对于不合 格桩则应封存钻芯孔,留待处理。 6.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载 荷作用点相重合。 2)试验标高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 3 倍。 3)加载等级可分为 812 级,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 2 倍。 六、检测结果的解读 1.静载荷试验 1)检测结果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Qu,对于陡降型 Q- S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缓变型 Q杂 曲线,取S=40mm 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直径大于800mm 的桩,可取 杂=0.05D(D 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2)当未出现上述判定时,则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3)当需要向设计方提供承载力数据时,需计算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 ( 3)对桩数为 3 根或 3 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 3 根时,应取低值。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Ra 应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 值的一半取值。 2.桩身完整性分类的说明见教材P146表3-1-4. 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 1)当压力一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两倍时,可取比例界限。 2)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 压力的一半。 3)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符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习题,一、单选题 1.某工程采用预制管桩,桩周土为砂土、粉土和非饱和粘土层,承载力检测前的休止时间不应小于 天。 A.7 B.10 C.15 D.25 2.某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采用钻孔灌注桩,总桩数为 117根,全为三桩承台,根据JGJ106-2003 要求,低应变检测桩数不应少于 根。 A.3 B.12 C.35 D.39 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特征值为 1000kN,静载试验反力荷载不应小于 kN。 A.1000 B.2000 C.2400 D.3000 4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要求,声波透射法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mm。 A.100 B.150 C.250 D.400 5.桩径 d=1200mm 的灌注桩,钻芯孔数一般为 个。 A.1 B.2 C.3 D.4,6.低应变检测时,实心桩,传感器应安装在 。 A.桩中心 B.距桩中心 2/3R C.距桩中心 1/2R D.随处 7.声波透射法检测时,每个剖面测点数不应少于 个。 A.16 B.20 C.30 D.40 8.用高应变法检测桩基承载力时,锤的重量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 。 A.0.5-1.0% B.1.0-1.5% C.1.5-2.0% D.2.0-2.5% 9.低应变法检测混凝土桩桩身完整性时,受检桩的混凝土强度应 A.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少于 25MPa; B.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少于 15MPa; C.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且不少于 25MPa; D.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且不少于 15MPa; 10.声波透视法检测在桩基施工时需同步埋设声测管,当桩径在800-2000mm 之间时,应埋设不少于 根管。 A.2 B.3 C.4 D.5,11.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或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为 。 A.不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得少于 20 根 B.不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10 根 C.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20 根 D.不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得少于 10 根 二、多选题 1.检测单桩承载力的方法有 。 A.单桩静载试验 B.钻芯法 C.高应变法 D.低应变法 2.下列 桩不宜采用高应变法检测承载力。 A.预制管桩 B.人工挖孔扩底桩 C.Q-S 曲线呈缓变型的大直径桩 D.沉管灌注桩 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出现下列 情况之一,可终止加载。 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5 倍 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 2 倍,且经 24 小时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C.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值 D.工程桩作锚桩,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4.钻芯法检测项目的检测目的是: A.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身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 B.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C.判断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D.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5.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应符合 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 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B.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C.本地区采用的新型桩或新工艺 D.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 6.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常规检测方法有 。 A.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B.桩基高应变动力试验 C.桩基低应变动力试验 D.声波透射法试验 E. 钻芯法试验,7.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目的是 。 A.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B.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C.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D.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 8.高应变法检测目的是 。 A.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C.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D.桩身质量 三、判断题 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中,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总桩数 50根以内,检测桩数不应不于 2 根。 2.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且不小于15MPa。 3.钻芯法检测桩身强度时,每组芯样应制作两个芯样试压。,第二节 回填土检测,一、概述 当回实填土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在平整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提出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 ,以控制压实填土的质量。 与压实系数c 有关的土工参数有含水率、干密度、湿密度等。 具体计算公式见教材P148。 与上述土工参数有关的土工试验方法为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和击实试验,其中密度试验包括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这四种密度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见教材P148。 击实试验分为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两种,主要用于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 5mm 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20mm 的土。,二、引用的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1999 三、现场检测抽样 作为地基持力层的压实填土,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率,每 50100m2 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 四、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含水率试验必须对两个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测定的差值当含水率小于 40%时为 1%以 内,当含水率大于等于 40%为 2%以内,取两值的平均值为该土样的含水率,差值超过以上范 围需重新检测。 环刀法、蜡封法检测土样干密度时,需进行平行试验。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 0.03g/ cm3,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五、检测结果的解读 当压实填土作为地基持力层时,其压实系数 k 必须满足如下要求才能视为合格: 具体规定见教材P149 表3-2-3。,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当采用抽样法测定土样含水率时,必须抽取两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当含水量40%时,平行测定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应 。 A.0.5 B.1 C.2 D.3 二、多项选择题 1.当采用抽样法测定土样含水率时,必须抽取两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平行测定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应符合 要求: A.含水率10%,差值0.5% B.含水率40%,差值1% C.含水率40%,差值2% D.含水率10%,差值1% 2.通过标准击实试验所得到的参数为 。 A.最佳击实功 B.最大湿密度 C.最大干密度 D.最佳含水量,第三节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一、回弹法 1.概述: 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回弹仪,可为数字式也可为指针直读式。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 440。根据相应技术规程的要求,“回弹法”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 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混凝土检测龄期为 141000 天。抗压强度为 10 60MPa。回弹仪检测前后在洛氏硬度 HRC 为 602 的钢砧上,其率定值应为 802。 2.引用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 2011) 3.抽检方法: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可用单个检测和批量检测两种方法。 a.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抽测的数量可根据检测目的等实际情况确定数量。 b.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 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 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 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小于 10 件。 。,c.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或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 6 个。抽测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检测测区的布置应按有关标准执行。 4.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1.在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前,宜具有下列资料: a.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b.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c.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 d.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e.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 .检测原因 2.检测样品应符合的要求: a.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应在其测试状态时保持干燥。若潮湿,须使其自然风干后再进行测试;,b.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若结构或构件已做粉刷,应将其粉刷面凿除,并且不得损伤 其原状混凝土面; c.检测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渗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二、钻芯法: 1.概述: 钻芯法是利用专用钻机,从结构混凝土中钻取芯样的检测混凝土强度或观察内部质量的方法。该方法较为直观准确,但该法由于要造成结构或构件局部破坏,故不宜在同一结构中大 面积使用。钻芯法适用于检测建筑结构或构件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 般不允许钻取芯样;对于强度等级小于 C10 的混凝土或虽强度等级较高,但龄期较短的混凝 土。一般也不能钻取芯样,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引用标准: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3.抽检方法: (1)检测批的取样应遵守下列规定: a.芯样试件的数量应根据检测批的容量确定。标准芯样试件的最小样本量不宜少于 15 个,小直径芯样试件的最小样本量应适当增加。 b.芯样应从检测批的结构构件中随机抽取,每个芯样应取自一个构件或结构的局部部位,且取芯位置应符合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第 5.0.2 条的要求。,(2)单个构件的取样,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 3 个;对于较小构件,有效芯样试件的 数量不得少于 2 个。 4.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芯样应在结构或构件的下列部位钴取: a.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 b.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c.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并尽量避开其它钢筋 ; d.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 5.检测报告: 单个构件应按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中的最小值作为强度推定值。,三、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抽检法,1.概述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援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援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 1mm。 2.引用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 版)GB50204- 200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 2008。 3.抽检方法 a.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 性共同选定; b.对粱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 2%且不少于 5 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 50%;,c.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应对不少于 6 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厚度进行检验; d.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的合格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 4.评定 (1)允许偏差: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 7mm;对板类构件为+8mm,- 5mm。 (2)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盘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 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a.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取相同数量的构件 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 仍应判为合格; b.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的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 1.5 倍。,习题,一、单选题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为 。 A.对梁类、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数量的 5%且不少于 5 个构件进行检验; B.对梁类、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数量的 5%且不少于 10 个构件进行检验; C.对梁类、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数量的 2%且不少于 5 个构件进行检验; D.对梁类、板类构件应抽取构件数量的 2%且不少于 10 个构件进行检验;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为 。 A.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 5%; B.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 10%; C.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 30%; D.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 50%;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 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A.3 B.6 C.9 D.10,4.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砼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但不少于 组。 A.3 B.6 C.1 D.10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规定采用回弹法进行批量检测时,需在同类结构或构件中抽取相应数量的样品检测。同类结构或构件的含义为 。 A.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结构或构件; B.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养护条件基本一致的结构或构件; C.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的结构或构件; D.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结构或构件; 二、多选题 1.关于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正确的说法是 A.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 600cd 时所对应的龄期; B.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C.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 14 D.等效养护龄期也不宜大于 60d;,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为 。 A.对梁类构件为+8mm,-5mm; B.对板类构件为+10mm,-7mm; C.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 D.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对板类构件为+10mm,-5mm;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规定各检测单位应按 次序选用测强曲线。 A.统一测强曲线 B.专用测强曲线 C.地区测强曲线 D.企业测强曲线 4.采用钻芯法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个构件的钻芯数量不应少 个,对于较小构件,钻芯数量可取 个。 A.2 B.3 C.4 D.5 5.钻芯法所钻取的芯样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倍,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骨料 最大粒径的 倍。 A.2 B.3 C.4 D.5,三、判断题 1.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必须采用非破损法,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 2.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 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 1.5 倍。() 3.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养护方法。() 四、计算分析题 (一)某工程需要用回弹法批量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请判断抽检构件数量,测区与构件的有关要求。 1.抽检构件总数的() A.10%且不少于 10 件 B.30%且不少于 20 件 C.50%且不少于 20 件 D.30%且不少于 10 件 2.测区离构件端部和施工缝边绝缘的距离() A.不宜大于 1.0m, 且不宜小于 0.2m B.不宜大于 0.5m,且不宜小于 0.2m C.不宜大于 1.5m,且不宜小于 0.5m,第四节 后置埋件检测,一、概述 随着结构加固、建筑装修等工程的增多,后置埋件(后锚固)连接技术发展较快,并成为不 可缺少的一种新型技术。后置埋件是指安装在结构上的埋置锚固件,其中涉及到三种客体:结 构基材、锚固件和被连接体。锚固件不但要完成被锚同件与原结构的连接作用,更重要的是能 有效的将外加荷载直接传递到原结构上,从而达到安全、可靠的功效。后置埋件(后锚固)是指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的锚固。影响后置埋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锚固件本身的质量,二是后埋置技术。后置埋件(后锚固)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凸形结合(机 械锁定嵌固结合),摩擦结合和材料结台。凸形结台时,荷载通过锚栓与锚固基础间的机械啮合 来传递。此类结合的钻孔须专门与锚栓匹配的钻头进行拓孔,锚栓在拓孔部分与锚固基础形成 凸形结合,通过啮合将荷载传给锚固基底。此类锚栓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抗冲击 性能,可以在混凝土受拉区中使用。膨胀式锚栓的作用原理属摩擦结合,膨胀片张开后,使锚栓 与孔壁间形成摩擦力。膨胀力可由两种途径产生:扭矩控制和位移控制。扭矩控制是用力矩板 手达到规定的安装扭矩后,膨胀片张开。位移控制是把扩充锥体敲击入膨胀套管内,达到规定 的打入行程后,膨胀片张开。第三种是材料结合。即通过胶台体将荷载传给锚固基础,如当今应 用很广泛的植筋技术。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质量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检验。锚栓抗拔承 裁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非破坏 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二、引用标准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2004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 2004 三、抽样方法 1.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 2.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计算,且不少于 3 根。(连建质【2004】483号:每个单位工程所埋螺栓或植筋总根数的6 且不少于6根。) 3.非破坏性检验,荷载检验值应取 .9Asfyk 及 0.8NRk,c 计算之较小值。NRk,c 非钢材破坏承载力 标准值,可按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6.l 节有关规定计算。 五、检验结果评定 1、非破坏性检验荷载下,以混凝土基材无裂缝、锚栓或植筋无滑移等宏观裂损现象,且 2 min 持荷期间荷载降低不大于 5%时为合格。当非破坏性检验为不合格时,应另抽不少于 3 个 锚栓做破坏性检验判断。,2.对于破坏性检验,该批锚栓的极限抗拔力满足下列规定为合格: NcRm uNsd NcRmin NRk,* 式中 Nsd锚拴拉力设计值; NcRm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NcRmin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最小值; NRk锚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 3.当试验结果不满足 1 条及 2 条相应规定时,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试验结果,研究采取专 门措施处理。 混凝土现浇板厚度 1.检验批量:每一楼层同一设计厚度的现浇楼板,按楼板数量的2%且不少于3块。 2.允许偏差:+8mm,- 5mm。,习题,一、单选题 1.JGJ145-2004 适用于被连接件以 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A.普通砼 B.砌体 C.轻砼 D.砖墙 2.后锚固基材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B.C25 C.C30 D.C35 3.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锚固连接所用锚栓,应选用以下哪几种。 A.化学模筋 B.能防止膨胀片松驰的扩孔型锚栓 C.据矩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D.位移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4.锚固抗拔承功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 。 A.随机 B.逐个抽样办法取样。 C.逐批 D.监理指定的抽样方法 5.抽样时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 计算。 A.一半 B.10% C.1% D.0.1% 6.抽样时数量按每批锚捡总数一定量抽取,但不少于 根。 A.5 B.1 C.3 D.10,二、多选题 1.锚栓按其工作原理及构造的不同可分为 。 A.膨胀型锚栓 B.扩孔型锚栓 C.化学植筋 D.穿墙锚栓 2.组成一个检验批的锚栓有 要求。 A.同规格 B.同型号 C.部位基本相同 D.同一个工程 3.对于非破坏性检验,以 现象为合格。 A.砼基材无裂缝 B.锚栓无滑移 C.锚栓或植筋无破坏 D.植筋无滑移 4.非破坏性检验时锚栓以 分钟持荷期间荷载降低不大于 时为合格。 A.30 B.2 C.3% D.5% 三、判断题 1.JGJ145适用于被连接件以普通砼为基材的后锚因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不适用于以砌体或轻砼为基材的锚固。 2.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就采用非破坏性检验。 3.锚栓抽取数量按一批锚栓总数的 3%计算,且不少于 10 根。 4.锚栓的基材可以用 C50 的砼。,第五节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一、概述 砌体工程的现场检测,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目的为获得砌体抗压强度、砌体抗剪强度、砌筑沙浆强度而进行的检测。根据规范(GB50203)和标准(GB/T50125)的规定,在砌体工程施工或验收时,当遇到:砂浆 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争议;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 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发生工程事故或对砌体施工质量有怀疑和争议等情况,需要进一步确定砂 浆及砌体强度时,可以采用对砌体或砂浆进行原位检测或取样检测的方法,来推定砖砌体或砂 浆的强度。更多情况下是在对已建砌体工程进行可靠性鉴定时,可以采用现场检测方法来推定砂浆的强度或砖砌体的工作应力、弹性模量和强度。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方法、特点、用途、限制条件具体见教材P154。现场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筒压法、贯入法。,二、相关标准、规范 .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 2011 .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GB/T50315- 2011 .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36- 201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 2004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13/T50129- 2011 三、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抽样 1.当检测对象为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时,应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进行独立进行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单元。 2.每一检测单元内,应随机选择 6 个构件(单片墙体、柱),作为 6 个测区。当一个检测单元不足 6 个构件时,应将每个构件作为一个测区。 3.每一测区应随机布置若干测点。,习题,一、单选题 1.砌体每一检测单元内,应随机选择 个构件(单片墙体)作为 6 个测区。 A.6 B.5 C.4 D.1 2.轴压法测点数不少于 个。 A.1 B.2 C.3 D.4 3.扁顶法测点数不少于 个。 A.2 B.1 C.3 D.4 4.原位单剪法测点数不少于 个。 A.3 B.2 C.1 D.4 5.筒压法测点数不少于 个。 A.4 B.3 C.2 D.1 6.原位单砖双剪法测点数不应少 个。 A.4 B.3 C.6 D.5 7.推出法测点数不应少 个。 A.4 B.3 C.5 D.6 8.砂浆片剪切法测点数不应少 个。 A.4 B.3 C.6 D.5 9.砌体回弹法测点数不应少 个。 A.4 B.3 C.5 D.6 10.点荷法测点数不应少 个。 A.6 B.5 C.2 D.1,11.射钉法测点数不应少 个。 A.4 B.3 C.5 D.2 12.砌体关于检测单元的正确说法是 A.每一楼层总量不大于 250 立方米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均相同的砌体 B.每一楼层总量大于或等于 250 立方米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均相同的砌体 C.每一楼层总量大于 250 立方米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均相似的砌体 D.每一楼层总量大于或等于 250 立方米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均相似的砌体 13.筒压法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烧结普通砖墙体中的砂浆强度 B.检测烧结普通砖墙体中的砂浆和砖的综合强度 C.检测烧结普通砖体的抗压强度 D.检测烧结普通砖砌体的抗剪强度 二、多选题 1.下面测点数不应少于一个砌体检测方法是 A.轴压法 B.扁顶法 C.原位单剪法 D.筒压法 E.点荷法 2.下面有哪些是砌体无损检测方法是。 A.轴压法 B.回弹法 C.原位单剪法 D.筒压法和点荷法 E. 贯入法 F. 射钉法 3.下面有哪些方法是局部破损法。 A.轴压法 B.扁顶法 C.原位单剪法 D.筒压法 E.点荷法 4.扁顶法适用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B.测试古建筑和重要建筑的实际应力 C.测试砌体工程的砌体弹性模量 D.测试具体工程的砌体中砂浆的强度 5.以下检测方法属取样检测的有 A.轴压法 B.回弹法 C.原位单剪法 D.筒压法 E.点荷法 6.原位单砖双剪法检测方法特点有 A.属原位检测,直接在墙体上测试,测试结果综合反映了施工质量和砂浆质量 B.直观性较强 C.设备较轻便 D.检测部位局部破损 7.原位轴压法砌体检测方法特点是。 A.属原位检测,直接在墙体上测试,测试结果综合反映了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 B.直观性、可比性强 C.设备较重 D.检测部位局部破损 8.砂浆并剪切法砌体检测方法特点有 A.属取样检测 B.专用的砂浆测强仪和其标定仪,较为轻便 C.试验工作较简便 D.取样部位局部损伤,三、判断题 1.当砌体检测对象为整栋建筑物或建筑物一部份时,应交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分析的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划分为若干检测单元。 2.砌体每一检测单元内,应随机选择 6 个构件(单片墙体)作为 6 个测区。 3.砌体当一个检测单元不足 6 个构件时,就将每个构件作为一个测区。 4.砌体每个测区只能布置 1 个测点。 5.轴压法、扁顶法、原位单剪法、筒压法:测点数不少于一个。 6.点荷法检测要求砂浆强度不应小于 2MPa。 四、分析题 筒压法取样:每个测区,从距离墙表面 mm 以内的水平灰缝中凿取砂浆约 kg砂浆片(块)的最少厚度不得少 mm。各个测区的砂浆样品应分别放置并编号不得混淆。 1.距离墙表面 A.10 B.20 C.50 D.120 2.凿取砂浆 A.2 B.8 C.4 D.20 3.砂浆片(块)的最小厚度 A.2 B.15 C.10 D.5,第六节 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一、概述 沉降观测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监控建筑物的日沉降 量、累计沉降量以及差异沉降,为设计和处理提供依据,其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二、引用的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2007 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DGJ32/J 18- 2012 三、现场检测抽样 1.观测点的布置要求: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20m 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应设在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 4 个。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地质处理、不同上部结构、沉降缝、伸缩缝处的两侧,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3)对于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 15m 但地质复杂的建筑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结构体系的楼梯、电梯井和中心筒处。,(4)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 (5)框架结构建筑的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 (6)重型设各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7)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 (8)当建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2.观测周期和时间的要求: (1)建筑施工阶段的沉降检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检测,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检测,民用多层建筑可在一层模板脱模后进行检测。 2)民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按每增加1 5层检测一次,封顶后按1 2个月检测一次,直至竣工;民用多层建筑宜按每加高1 2层检测一次,封顶后按1 3个月检测一次,直至竣工;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检测。如果建筑物荷载均匀增大,应至少在增大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竣工时,检测总次数不得少于5次;竣工后检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的稳定情况确定;,3)施工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检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 3个月检测一次。 2.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 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观测 23 次援第三年后每年 1 次,直至稳定为止。 3.在观测过程中,若沉降速度大于等于2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若沉降速度大于等于1mm/d,应减缓加荷速度并增加检测次数:若有基础附近垃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 23 d 一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或最后两个检测周期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对于软地层二、三级多层建筑以0.020.04mm/d,高层和一级建筑以0.01mm/d为稳定阶段标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沉降水准测量闭合差要求:二级小于 nmm,其中 n 为测站数。 A.0.5 B.1.0 C.1.5 D.2.0 2.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的判定标准,对于一般工程,当最后 100d 的沉降速率小于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A.0.100.40mm/d B.0.040.10mm/d C.0.010.04mm/d D.0.010.10mm/d 3.建筑物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应视 而定。 A.桩基础类型和沉降量大小 B.桩基础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 C.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量大小 D.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 4.在建筑物停工期间,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沉降观测工作可每隔一次。( ) A.15 天 B.1 个月 C.23 个月 D.一星期 5.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应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15mm 处或每隔 根柱基上布点。 A.23 B.12 C.13 D.14,6.建筑物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次数,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 34 次,第二年 23 次,第三年后每年 次,直至稳定为止。 A.2 B.1 C.3 D.4 7.DS05 水准仪每千米往返平均高程中误差限值为 A.0.5mm/d B.1.0mm/d C.1.5mm/d D.2.0mm/d 8.电视塔、烟囱、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应布设的点数不应少于 。 A.3 个 B.2 个 C.6 个 D.4 个 9.沉降观测时,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时各观测一次。 A.20%、40%、60%、80%、100% B.25%、50%、75%、100% C.10%、40%、70%、100% D.20%、40%、60%、80%、100% 10.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实行逐日或 一次的连续观测。 A.35 天 B.46 天 C.68 天 D.23 天 11.在水准路线上有若干个待求高程点,如果测得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认为各测站产生的误差是相等的,对闭合差要按测站数成计算过程即为平差。( ) A.正比例正符号 B.正比例反符号 C.反比例正符号 D.反比例反符号 12.沉降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的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 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眺动而难以照准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A.三 B.四 C.五 D.六,二、多项选择题 1.沉降观测点的标志埋设,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一般可采用 等型式。 A.墙(柱)标志 B.基础标志 C.隐蔽式标志 D.划线标志 2.一、二级水准测量的环形闭合差各是 。 A.一级水准测量为:0.3 n mm B.一级水准测量为:1.0 n mm C.一级水准测量为:0.2 n mm D.一级水准测量为:0.5 n mm E.一级水准测量为:0.1 n mm(n 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应提交的成果为 。 A.沉降观测成果表 B.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C.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D.沉降观测分析报告,4对于沉降观测稳定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 18-2006 描述中正确的有 。 A.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判定。 B.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 2 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C.二、三级多层建筑以 0.020.04mm/d 为稳定标准。 D.高层和一级建筑以 0.01mm/d 为稳定标准。 三、判断题 1.允许误差又称极限误差或限差,是指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 2.闭合差的概念:由一个已知高程点起,按一个环线向施工现场各欲求高程点引测后,又闭后回到起始的已知高程点,各段高差的总和即为闭合差。 3.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判定。 4.一级水准观测等级要求观测视线长度为50m。,第七节 基坑监测,一、概述 基坑工程: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坏而进行的支护、降水和土方开挖与回填等工作,称为基坑工程。 基坑监测:通过基坑监测对基坑工程自身的安全性和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全面的了解,及早发现工程事故的隐患,为调整设计、施工方案提供依据,为可能因基坑变形导致周边邻近建筑物产生沉降、裂缝引发的矛盾提供相关依据。 二、引用的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三、基坑的分级要求 一级: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开挖深度大于 10m;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二级: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三级:开挖深度小于 7m,且周围环境无特别要求时的基坑。,四、监测要求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 5m 或开挖深度小于 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 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五、监测工作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接受委托; 2.现场踏勘察; 3.制订监测方案; 4.监测点设置与验收,设备、仪器校验和元器 件标定; 5.现场监测; 6.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7.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8.现 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六、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2.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 基坑工程。 3.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5.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七、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1.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周边建筑; 5.周边管线及设施; 6.周边重要的道路; 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八、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具体内容见教材P160 九、观测测点布置 1.基坑监测点的布置应遵从确保监测有效性为基本原则。即: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 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 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 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2.原则上,能埋的测点应在工程开工前埋设完成,并应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各项静态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水平位移的测点应直接安装在被监测的物体上,只 有道路地下管线若无条件开挖样洞设点,则可在人行道上埋设水泥桩作为模拟监测点,此时的 模拟桩的深度应稍大于管线深度,且地表应设井盖保护,不影响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