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89166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姜进,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同学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直接关系着高考成败的非常时期。,1.课堂上要抓住讲课人的思路,2.课后要认真做好典型例题和习题,3.自习时要重做并弄懂考卷,4.复习时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5.要及时回归课本,注重教材,一、课堂上要抓住讲课人的思路,1、习题课力求体现过程与方法。,2、专题课力求体现能力与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1)试题不是单纯从化学物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出发,就化学谈化学,而是带有明显的能力要求,往往有情景作依托,题干中会给出若干信息。 (2)试题设计常常以某个中心问题或某个事件为题材以流程、框图、数据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回答有关问题。 (3)试题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的方式。 (4)有些试题带有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要求考生有比较广阔的知识面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善于运用化学知识、数学方法、物理概念来解决综合性问题。,2005江苏卷12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 7,且c(OH) c(Na+) c(H+) c(CH3COO) BpH 7,且c(Na+) + c(H+) = c(OH) + c(CH3COO) CpH 7,且c(CH3COO) c(H+) c(Na+) c(OH) DpH 7,且c(CH3COO) c(Na+) c(H+) = c(OH),( A、D),一、课堂上要抓住讲课人的思路,2、专题课力求体现能力与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无机框图题,这是每年必考的一种传统题型,它融元 素化合物、基本理论、计算于一体,侧重考查考生思 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解题时整体思路:根据题干 信息(包括框图有关信息) 找已知条件(明显 条件,隐性条件) 找特殊(反应,性质,结 构) 得出相应的结论。做到“大胆假设,小心验证”。,注意问题: (1)题目缩略:适用于解文字多,题目长的推断题。一般是通过认真审题,把题目提供的信息缩略成用化学符号表示的图示,使题目一目了然。 (2)突破关键:通过认真审题,抓住题目给出的最明显的信息作为突破口(即题眼,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特征反应等),以突破口为中心,先推出一种或几种物质。 (3)连锁推断:利用已推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迅速推出其他物质。 (4)及时排除:要及早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物质,以免对后续的推断造干扰。 (5)认真检查:得出答案后,应把答案按题目线索认真复查,确信无误后方可定论。 (6)小心答题:要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注意各种化学用语的表达(如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是化学式还是电子式等),2005江苏卷22.下图中,A、C是工业上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G的电子式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05江苏卷22.下图中,A、C是工业上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G的电子式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酸如 H2SO4 HNO3 HCl等, 碱如 NaOH,KOH等, 盐如 Na2SO4,NaCl等,2005江苏卷22.下图中,A、C是工业上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G的电子式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常见的金属如:Mg、Al、Fe、Cu等,2005江苏卷22.下图中,A、C是工业上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G的电子式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等,2005江苏卷22.下图中,A、C是工业上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G的电子式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耐高温材料,如:MgO Al2O3等,二、课后要认真做好典型例题和习题,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1、合理把握时间,2、提炼方法技巧,形成化学思想,选择题总共72分或74分,占化学总分的一半。这就既要追求速度又要追求答题质量,这两者缺一不可。由于选择题是从题干的信息和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直接法,筛选法,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直接法,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2种氢原子可构成6种水分子,此外,2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3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9种。即:H216O、H217O、H218O、D216O、D2 17O、D 218O、HD16O、HD 17O、HD 18O,( C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 、SO42 、Cl (B)Ba2+、 K+ 、OH、NO3 (C)Al3+ 、Cu2+ 、SO42 、Cl (D) Na+ 、Ca2+ 、Cl 、AlO2,筛选法,(A),05年上海卷的20题: 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要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A 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B 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 D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AB),二、课后要认真做好典型例题和习题,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2、提炼方法技巧,形成化学思想,2005江苏卷1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AB),三、自习时要重做并真正弄懂考卷,提高成绩的重要捷径,1、选择题要力求弄清每个备选项对与错的原因,2、尽量做到一题多解。,2005江苏卷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3-+ Ca2+ + OH = CaCO3 + 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 NH4+ = H2O + 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H+ 2NO3- = Cu2+ + 2NO+H2O,(B),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首先要注意反应原理的正确性,也就是要遵行反应事实。如铁与稀盐酸反应,不可写成:2Fe+6H+=2Fe3+3H2 (2)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但有的在水体系也不写成离子方程式(如Pb(CH3COO)2+H2S=2CH3COOH+PbS) (3)“改写”是否正确(即表示形式对不对),以及看“=” “ ” “” “” 是否正确。 (4)离子方程式各离子前的系数应最简。,(5)注意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两等”,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注意得失电子守恒,如江苏卷第9题D选项。 (6)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必须注意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如Ba(OH)2与H2SO4的反应,若写成Ba2+OH-+H+SO42-=BaSO4+H2O ,即是忽略了离子之间的配比关系,正确的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7)试剂的加入的量以及顺序的不同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也不同。如“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反应方程式的影响。 (8)还要注意一种物质中可能有多种离子参加反应的情况,不能遗漏其中参加反应的离子。如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的反应,反应物中的四种离子均参加了反应,不能犯只写出其中两种离子的反应而忽略另两种离子反应的错误。,三、自习时要重做并真正弄懂考卷,提高成绩的重要捷径,2、尽量做到一题多解。,(2000年上海高考题) 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2g B8.51g C8.26g D7.04g,法一:可用一般方法即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先分别求出铜和镁的物质的量,再求沉淀的质量;,法二:可采用拆分重组方法,寻找关系,快速解题。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淀,均可拆分成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根据电子守恒,再重新组合,法三:可用平均值法计算,Mg2+和Cu2+所带正电荷物质的量总和为 =0.23mol根据电荷平衡,Mg2+和Cu2+结合OH-物质的量=Mg2+和Cu2+所带正电荷物质的量总和=0.23mol,根据质量守恒,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Mg2+和Cu2+的总质量+OH-的总质量=4.6g+0.23mol17g/mol=8.51g。,被还原的硝酸共0.23mol,根据电子守恒得4.6gCu、Mg合金为0.115mol,其合金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6g/ 0.115mol=40g/mol , 氢氧化物平均相对式量为:40+172=74。故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为: 0.115mol74g/mol=8.51g或,将a g Fe、 Mg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当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bL(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试计算该沉淀的质量(以a,b字母表示)。,此题仅把Fe、Mg合金和产生NO气体的具体数值抽象为字母,解题也体现了拆分重组的思维方法.由电子守恒得合金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bL/22.4L/mol)3 由电荷守恒得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n(e-)=n(OH-)=(bL/22.4L/mol)3 由质量守恒得沉淀的质量为: m(沉淀)=m(合金)+m(OH-)=ag+(bL/22.4L/mol) 317g/mol=(a+51b/22.4)g,四、复习时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学好化学的有效措施,知识欠缺、基础不牢、记忆不清、不能拓展、 思维定式、逻辑混乱、能力欠佳、缺乏联想、 题型不适、不敢迁移、审题不清、随意做答、 表述混乱、避重就轻、粗心大意、紧张忙乱,1、审题不清,误入陷阱,2、顾此失彼,忙乱做答,3、思维短路,失去信心,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x 3yz(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密度变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和z可能都是气体 By和z一定都是气体 Cy和z一定都是固体或液体 D若y为气体,则z一定是固体或液体,1、审题不清,误入陷阱,(D),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AKCL BMg(OH)2 CNa2CO3 DMgSO4,2、顾此失彼,忙乱做答,(C),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3、思维短路,失去信心,(A),五、要及时回归课本,注重教材,夺取高分的根本保证,考试说明是命题、复习的依据; 教科书是命题、复习的依托、蓝本。,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命题的“载体”。 社会上的重点、热点问题试题的“外壳”,一、04、05两年高考实验题给我们的启示,04、05两年高考实验题的权重,04、05两年高考实验题的得分率,04、05两年具有实验因素的高考题在课本中的原型,045: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颜色 不发生变化的是(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第一册P-32,实验2-7)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第二册P-90,实验4-13) C.碘水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 (第一册P-73,实验4-11)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第二册P-230,实验5-四,4),04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基本操作)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第一册P-168,实验四,问题讨论1、初三化学P-197)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初三化学P-193)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第一册P-67,实验4-5) D.配置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第二册P-66),04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第三册P-17) 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 (第一册P-33,实验2-8)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初三化学P-204,实验三)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第二册P-193194,实验7-6),0419:请按要求填空(溶液配制、分离、除杂) 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制0.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需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第一册P-55,实验3-1、P-167实验四) 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固体,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溶解、蒸发、结晶、过滤。(初三化学P-138,P-141,实验7-7) 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写化学式):BaCl2或Ba(OH)2、K2CO3、HCl。(第三册P-89填空题-1),返回,第问为简单信息迁移,可由课本知识Na2O2和CO2的反应迁移到Na2O2和SO2的反应中(题中的有用信息为“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指明有氧气生成“初三化学P-15,实验1-8”),从而写出化学方程式: 2 Na2O22SO22 Na2SO3O2 第问的实质是SO32的检验。必须将SO32的 检验转化为SO2的检验,第一册P127实验62。 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可以加稀盐酸,但不可以加稀硝酸),第问是用来考查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以及对实 验方案的评价能力(第三册第六单元第四节:化 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考查的实质为 SO42的检验 (第一册P-132,实验6-6) 。所不同 的是实验6-6中SO42的检验需排除CO32的干扰, 而本题中则隐含着排除SO32的干扰的要求(评价 题中实验方案的依据) 。本题的难度在于要说明 两点原因,也就是说,即使第2步不用稀硝酸而 用稀盐酸也不行。因为,若残留固体中可能含有 Na2O2,则也能将SO32氧化生成SO42。,不合理,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成硫酸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三节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P-85示例3,05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药品的存放) A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 (第二册P16) D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在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第一册P131),056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再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D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双氧水后放置,课本中没有涉及上述实验,用于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水平和能力。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除杂的基本思想(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不引进新的杂质)解决,0515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将45mL水 加入到盛有5g 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制备乙酸乙酯: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C鉴定SO4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鉴别环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己烯和苯中,A:初三化学P211,实验七 B:第二册P168,实验68, P234,实验八 C:第一册P132,实验66, P173,实验七(二) D:由乙烯的性质迁移,0519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0.1000mol/L 的KMnO4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NaCl固体;, 第二册P167,习题4 初三化学P157,实验812(知识迁移) 第二册P67,P227,实验四(知识迁移) 第一册P167,实验四, 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 第二册P161 第一册P150151 第三册P15,实验21 第二册P66, 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 水中,排水导管应插入广口瓶底部。,为了测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 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第二册P158,图67,0520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 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 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的目的是除油污 ,加热的作用是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 。 实验步骤明显不合理,理由是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 实验步骤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洗涤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第三册P81,实验四 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四 硫酸亚铁的制备 教学建议,1.首先,该实验从原理看比较简单,但硫酸浓度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太稀,反应速率慢,时间较长,而且不易观察到晶体析出的现象;如果太浓,过滤时漏斗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不利于过滤,而且在滤液下流过程中就产生晶体,将无法清晰地看到随同滤液冷却逐渐析出硫酸亚铁的过程。,建议预先给出不同温度下FeSO47H2O在水中的溶解度,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选择几种不同浓度的硫酸做平行实验,确定合适的浓度范围。由于废铁屑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可能也与硫酸反应,所以硫酸浓度应比计算值大些。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2.去除废铁屑上的油污最好用热碱液洗2次,并用玻璃棒搅拌,然后再用蒸馏水冲洗以除净油污。 3.建议采用水浴控制温度,加热温度可稍高一些(70 左右),加热时间应稍长,使反应充分(一般需半小时左右),这样对析出晶体有利。 4.在试管中观察滤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较清楚,一旦晶体析出应把混合物倒入烧杯中,这样结晶完毕后,晶体便于取出。,实验说明 首先用碱液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制备硫酸亚铁的操作如下: (1)在烧杯中倒入40 m稀硫酸,加入足量废铁屑,以使稀硫酸浸没所有铁屑为度。小心加热(保持温度在5080之间,不要煮沸),直到只有极少量气泡发生,同时溶液呈浅绿色为止(这时烧杯底部仍应留有少量铁屑)。 (2)用少量热水通过过滤器,以提高它的温度(防止溶液在漏斗里析出晶体),然后将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住管口(防止空气进入),静置、冷却、结晶,观察滤液冷却生长出浅绿色硫酸亚铁晶体的现象。 (3)待结晶完毕后,取出晶体,用少量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4)把制得的硫酸亚铁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7.6、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56.7t64 。,启示之一:实验及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的重头戏!,启示之二:实验题的得分是提高高考化学成绩的支柱!,启示之三:掌握好课本实验知识是提高实验题得分的前提!,启示之四:有序思维是正确解答实验综合题的基石!,启示之五: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知识是解实验题的突破口!,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0513-84831901 rdjiangjin,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