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提纲).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88897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唯物论 辩证法,一、唯物论,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关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4.物质 5.意识 6.运动与静止 7.实践,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世界观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非理论形态的。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观说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两者的辩证关系: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 (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 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哲学) 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2.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即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 其二,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全部唯物主义者和部分唯心主义者坚持可知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三个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个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3.关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辩证法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世界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4. 物质,物质观的发展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质=原子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感觉到的,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观的理解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 物质是哲学范畴,5. 意识,起源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经历了四个阶段,三个环节 无生命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5.意识,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在反射活动中形成的精神现象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5.意识,意识的作用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6.运动与静止,运动 (1)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发展。 (2)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的没有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没有的,6、运动与静止,相对静止的定义 相对于特定参照物体没有发生位移 某物没有发生质变 相对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7.实践,实践的定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征 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二、辩证法,联系和发展 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联系和发展,联系 (1)联系的定义 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定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联系和发展,发展 (1)发展的定义 在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2)发展的特征 普遍性、过程性 (3)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1)什么是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什么是同一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什么是斗争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即相互反对、相互竞争、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属性。,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 离开斗争性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不能 离开同一性,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4)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条件、形式和基本方向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的作用 第一,矛盾的斗争性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使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 普遍性: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特殊性: A、性质的特殊性 :从空间上看,不同事物有不 同的矛盾 从时间上看,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 阶段有不同性质的矛盾,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特殊性 B、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C、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矛盾一方克服一方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两者的辩证关系 A、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脱离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的定义 (2)量变、质变的定义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三大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肯定和否定的概念 (2)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3)辩证否定 (4)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发展的过程,3.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定义 (2)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 (1)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2)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认识的本质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物思想和感觉 唯心主义:思想和感觉物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规律,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定义、特定和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从认识到实践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真理,真理的定义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组成部分 (2)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两种对立的观点 (2)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历史人物) 人的本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人类社会的两种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和使用价值 两者的联系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资本总公式和商品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劳动过程,同时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