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288859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力演练题库【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B 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其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C 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D 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主要代表作品。2.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彭蠡之口于石钟 山焉 蠡:li今以种磬置水中 磬:qing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桴:fu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kong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硿:kong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莫:mo磔磔云霄间 磔:zha则山下皆石穴罅 罅:xia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识:zhi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射:sheA B C D3. 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石之铿然有声者4.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 有大石当中流 B。噌吰如钟鼓不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微风鼓浪安步当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水何澹澹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徐公何能及君也 张仪天下贤士,吾殆不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二 填空题:5. 试比较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两课的异同,填写下列表格: 篇名项目游 褒 禅 山 记石 钟 山 记内容同异结构同异写法同异6. 具体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事不目见耳闻;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7.下列各组句中的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 B。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或曰此鹳鹤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或师焉,或否焉 8.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对这四处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发“笑”的人都是苏轼,只是所笑的对象不同,所表现的感情不同。B处的“笑”是划船的“舟人”发出的,是吆喝山中鸟儿的。C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D倾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9.根据苏轼的考察,下列与石钟山命名无关的一组是: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A B C D10.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B 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 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 的确信和欣喜。 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 水师”不能合作考察。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谬谬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怍。(苏轼黠鼠赋) 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B不一于汝,而二于物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六王毕,四海一 C汝惟多学而识之 D若有告余者曰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养在深闺人未识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2.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_。 _。 _。 13.用原文话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鼠之黠具体表现在:_。 “余之怍”是指:_。 14.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末段引发自惭之论。B 文中写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简捷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C 故事的曲折性与深刻性在于“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所形成的一种反讽和自省效果。D 这篇小赋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创新试题】 五阅读下面一段评论文,完成15-16题:苏轼论学文章,在唐宋古文家中的特点是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通脱。他虽以儒家为正传,但不算迂执;接近释道,但又并不溺于佛老。因此,他的一些论学杂说也就比较具有思想的光辉,达到了当时较高的水平。宋代的一些笔记杂著或讲学语录,和这种短文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相形之下,苏轼的文章更有文彩,更有理论的形象性。苏轼杂文的这个特点也是继承了先秦散文的优秀传统的。孟子庄子和战国策的文章都是形象地说理,生动地论证。在这类文章中,形象的感染力不亚于逻辑的说服力。苏轼在上梅直讲书中说:“执事爱其文,以为有盂轲之风。”从说理的形象性看,这评语是有根据的。罗大经也说过:“庄子之文以无为有,战国策之文以曲为直,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惟意所到。”,从形象的生动和文章的酣畅来看,苏轼的文章,尤其是杂文,是具有庄子战国策的某些特点的。但是,苏轼的文章,除了个别的史论和政论之外,还不是“以无为有”或“以曲为直”,他的写作大体上能够达到有纵横之风而不谲诡,有寓言之妙而不玄虚。继承了先秦散文的某些传统,但一方面他又是有所选择的。(选自郭预衡苏轼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 15.根据上文文意,比较苏轼的论学杂文与孟子庄子和战国策的异同关系,填写下表:苏轼杂文孟子庄子战国策异同 16.请结合石钟山记和黠鼠赋两文谈谈你对“理论的形象性”的理 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参考答案】1.D(“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 称韩愈) 2.B 3.B 4.A5. 篇名项目游 褒 禅 山 记石 钟 山 记内容同不重景物描绘,而重道理的阐发异谈人生哲理:志、力、物缺一不可实地考察,说明要“目见耳闻”不能臆断结构同记游与议论相结合异先记游后议论质疑考察议论写法同即事明理,借题发挥异以立论为主破立结合6.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使动用法,使鸣响 而此独以钟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名词作状语,乘舟 事不目见耳闻; 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7.A 8.B 9.C 10.D 11。D12即使有很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抓它。 能够驾驭各种事物并做它们的主宰,竟然被一只老鼠所使唤。 我俯身苦笑,一抬头就醒来了。13. 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14.A(抒情短文和叹人无能均不当)15.苏轼杂文孟子庄子战国策异纵横之风而不谲诡,有寓言之妙而不玄虚纵横而谲诡,有寓言之妙而玄虚以无为有以曲为直同形象地说理,生动地论证;形象的感染力不亚于逻辑的说服力1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