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诊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839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诊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诊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诊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诊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元素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是因为发生了钝化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FeCl2、NaHSO3、Fe(OH)3均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DNH4HCO3、NH4Cl、I2受热后均无固体剩余3下列有关H2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过量的Zn投入一定量的浓H2SO4中,最终生成的气体只有SO2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C运输保存浓硫酸的槽罐车一旦泄露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D向5 mL 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生成0.045 mol SO2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FeSO4溶液中BNH3通入AlC13溶液中CCO2通入CaC12溶液中DSO2通人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5实验室保存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被氧化,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B将金属Li放于石蜡中密封保存C将NaOH溶液存放于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D硝酸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6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A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溶于浓硝酸:Cu+4H+2NO3=Cu2+2NO2+2H2OB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D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8下列甲、乙两组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的是()选项甲乙A1mol碳与足量浓硫酸反应1mol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B1mol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1mol铝与足量稀硝酸反应C27g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4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D1L 12mo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1L 12mol/L浓盐酸与足量KMnO4反应AABBCCDD9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D与得电子能力相同10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11除去下列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CO2(HCl):用饱和NaHCO3溶液BCO2(SO2):用饱和KMnO4溶液CCl2(HCl):用饱和NaCl溶液DSO2(HCl):用饱和NaOH溶液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6Li和 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B1H和 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 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13C和 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13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Fe2+、I、NO3BAl3+、AlO2、SO42、ClCK+、Ag+、Ca2+、NO3DNH4+、Na+、OH、MnO414拟用右图装置制取并收集下表中的四种气体(图中夹持仪器均已略去;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气体abcAH2稀硫酸锌浓硫酸BCl2浓盐酸MnO2饱和NaClCCO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3DNH3浓氨水NaOH固体浓硫酸AABBCCDD15已知甲、乙、丙和X是四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则甲和X不可能是()A甲为C,X是O2B甲为SO2,X是NaOH溶液C甲为Cl2,X为FeD甲为Al,X为NaOH溶液16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陈述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BSiO2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Fe3+有氧化性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AABBCCDD17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TQ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9分)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族周期AAAAAAA0234(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画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为;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均用化学式填空)(3)在水溶液中的单质与的简单阴离子可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4)、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是:19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制备Cl2依据的原理是:,应选用上图AE装置中的(填序号)制Cl2(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3)装置C的作用是(4)若装置B、D中的品红溶液均换成紫色石蕊溶液,则B试管中的现象是(5)SO2与Cl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水中,是否还有漂白性(填“是”或“否”),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何用实验证明SO2与Cl2是否恰好完全反应20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题中相关的实验装置如下:(1)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的反应方程式为;可选择上图中的装置a、b、c中的(填代号)来制取(2)实验室通过使用氮气和氢气模拟工业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反应制取氮气写出上述制取氮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乙装置中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溶液中的含氮元素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肥庄稼,即雷雨时自然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合成了植物生长需要的氮肥,有利于植物生长这其中使游离态的氮直接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1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和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如下操作,得到了Fe2O3、Al2O3和金属Cu请回答:(1)固体A的成分是(用化学式表示)(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D:;DE:(4)试剂G是(写名称);溶液E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试剂H是(用化学式表示)xx学年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一(下)第二次诊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的所有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A第六周期含有32种元素;B分子中所有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副族又称为过渡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H以外的元素【解答】解:A第六周期含有镧系元素,共有32种元素,故A正确;B分子中所有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B错误;C副族又称为过渡金属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D碱金属元素是指IA族H以外的元素,包括Li、Na、K、Rb、Cs、Fr等,故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是因为发生了钝化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FeCl2、NaHSO3、Fe(OH)3均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DNH4HCO3、NH4Cl、I2受热后均无固体剩余【考点】浓硫酸的性质;铵盐;铁的化学性质【分析】A铜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能与浓硫酸反应;B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C氯化铁与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亚硫酸钠与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氢钠,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汽【解答】解:A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是因为铜性质不活泼,不是发生钝化,故A错误;B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所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故B正确;C氯化铁与铁化合生成氯化亚铁,亚硫酸钠与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氢钠,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故C正确;D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碘受热升华成碘蒸汽,所以NH4HCO3、NH4Cl、I2受热后均无固体剩余,故D正确;故选:A3下列有关H2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过量的Zn投入一定量的浓H2SO4中,最终生成的气体只有SO2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C运输保存浓硫酸的槽罐车一旦泄露后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D向5 mL 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生成0.045 mol SO2【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金属锌、铜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但稀硫酸与铜不反应,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以此解答【解答】解:A浓硫酸和锌反应生成SO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降低,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故A错误;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NO在试管口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故B正确;C运输保存浓硫酸的槽罐车一旦泄露后,如yoga水冲洗,硫酸被稀释而生成氢气,易爆炸,故C错误D向5 mL 18 molL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降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则生成的SO2物质的量小于0.045mol,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FeSO4溶液中BNH3通入AlC13溶液中CCO2通入CaC12溶液中DSO2通人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NO2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硝酸可氧化FeSO4;B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D二氧化硫在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被稀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解答】解:ANO2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FeSO4生成Fe3+,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故A不选;B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不选;C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故C选;D二氧化硫在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中被稀硝酸氧化为硫酸,硫酸根离子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不选;故选C5实验室保存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被氧化,FeSO4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B将金属Li放于石蜡中密封保存C将NaOH溶液存放于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D硝酸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分析】A硫酸亚铁中二价铁离子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硫酸铁;BLi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密度小于煤油,应隔绝空气保存;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是硅酸钠;D硝酸见光易分解【解答】解:A硫酸亚铁易被氧化为硫酸铁,铁有还原性,可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故A正确;BLi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密度小于煤油,放于石蜡中密封保存,可以隔绝空气,故B正确;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是硅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硅酸钠能将玻璃瓶塞和试剂瓶粘结在一起而打不开,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玻璃瓶存放,故C错误; D因浓硝酸易分解,须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正确;故选:C6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A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氯离子氧化为氯气;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D、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解答】解:A、定性检验SO32时,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硫酸根也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会干扰亚硫酸根的检验,故A错误;B、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时,高锰酸钾能将氯离子氧化为氯气,故B错误;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易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会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故C错误;D、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反之则没有,故D正确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溶于浓硝酸:Cu+4H+2NO3=Cu2+2NO2+2H2OB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D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B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C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HClO应保留化学式;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解答】解:A铜溶于浓硝酸的离子反应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A正确;B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OH)3+3NH4+,故B错误;C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H2O=H+Cl+HClO,故C错误;D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SO2+H2O+Ca2+ClO=CaSO4+2H+Cl,故D错误;故选A8下列甲、乙两组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的是()选项甲乙A1mol碳与足量浓硫酸反应1mol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B1mol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1mol铝与足量稀硝酸反应C27g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4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D1L 12mo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1L 12mol/L浓盐酸与足量KMnO4反应AABBCCDD【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A、1mol碳的转移4mol的电子,生成2mol的二氧化硫和1mol的二氧化碳,共生成3mol的气体,而1mol的铜转移2mol的电子,生成1mol的二氧化硫气体;B、1mol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1mol的一氧化氮,1mol铝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1mol的硝酸铝和1mol的一氧化氮;C、27g铝是1mol转移3mol的电子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5mol的氢气,24g镁是1mol转移2mol的电子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mol的氢气;D、1L 12mo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浓盐酸未完全反应;而浓盐酸与足量KMnO4反应,因为高锰酸钾有极强的氧化性,所以1L 12mol/L浓盐酸完全反应【解答】解:A、1mol碳的转移4mol的电子,生成2mol的二氧化硫和1mol的二氧化碳,共生成3mol的气体,而1mol的铜转移2mol的电子,生成1mol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A错误;B、1mol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和1mol的一氧化氮,1mol铝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1mol的硝酸铝和1mol的一氧化氮,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正确;C、27g铝是1mol转移3mol的电子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5mol的氢气,24g镁是1mol转移2mol的电子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mol的氢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C错误;D、1L 12mo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浓盐酸未完全反应;而浓盐酸与足量KMnO4反应,因为高锰酸钾有极强的氧化性,所以1L 12mol/L浓盐酸完全反应,所以后者生成的气体的量大于前者,故D错误;故选B9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D与得电子能力相同【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S2、Ar、K+;C氕不含中子;D3517Cl与3717Cl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解答】解: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故A错误;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S2、Ar、K+,但互为同位素原子时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C1H中不含中子,故C错误;D3517Cl与3717Cl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考点】钠的化学性质;铵盐【分析】能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说明该溶液呈碱性,和水反应生成碱的物质即是正确选项,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C、硫酸镁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D、二氧化硅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故选B11除去下列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ACO2(HCl):用饱和NaHCO3溶液BCO2(SO2):用饱和KMnO4溶液CCl2(HCl):用饱和NaCl溶液DSO2(HCl):用饱和NaOH溶液【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分析】AHCl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SO2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CO2不能;C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D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解答】解:AHCl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洗气可除杂,故A正确;BSO2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CO2不能,则洗气可除杂,故B正确;C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则洗气可除杂,故C正确;D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亚硫酸氢钠、洗气除杂,故D错误;故选D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6Li和 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B1H和 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 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13C和 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在原子的构成中,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量数;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解答】解:A6Li和 7Li的质子数都为3,电子数也都为3,中子是分别为63=3、73=4,所以中子数不相等,故A错误;B1H和 2H的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所以1H和 2H是不同的核素,故B正确;C14C和 14N的质量数相等,质子数分别为6、7,中子数分别为146=8、147=7,所以它们的中子数不等,故C正确;D13C和 14C的质子数都为6,属于同一种元素,中子数分别为137=7、146=8,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故选:A;13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Fe2+、I、NO3BAl3+、AlO2、SO42、ClCK+、Ag+、Ca2+、NO3DNH4+、Na+、OH、MnO4【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该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Fe2+、I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Al3+、AlO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NH4+、OH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14拟用右图装置制取并收集下表中的四种气体(图中夹持仪器均已略去;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气体abcAH2稀硫酸锌浓硫酸BCl2浓盐酸MnO2饱和NaClCCO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3DNH3浓氨水NaOH固体浓硫酸AABBCCDD【考点】气体的收集;实验装置综合【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液体与固体(或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制备装置,并且气体密度大于水,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再进一步考虑题中要注意气体的净化是否合理【解答】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 B反应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B错误;C盐酸与碳酸钙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饱和NaHCO3可除掉气体中的氯化氢,并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C正确;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C15已知甲、乙、丙和X是四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则甲和X不可能是()A甲为C,X是O2B甲为SO2,X是NaOH溶液C甲为Cl2,X为FeD甲为Al,X为NaOH溶液【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根据转化关系可知,如为氧化还原反应,甲物质所含元素应有多种化合价,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则甲可为多元弱酸对应的氧化物,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甲为C,X是O2,则乙为CO,丙为CO2,丙(CO2)和甲(C)反应又可以生成乙(CO),所以符合转化关系,故A不选;B甲为SO2,X是NaOH溶液时,乙为NaHSO3,丙为Na2SO3,丙(Na2SO3)和甲(SO2)反应加上H2O又可以生成乙(NaHSO3),符合转化关系,故B不选;C甲为Cl2,X为Fe时,乙为FeCl3,丙为FeCl2,丙(FeCl2)和甲(Cl2)反应又可以生成乙(FeCl3),符合转化关系,故C不选;D甲为Al,X为NaOH溶液,乙为NaAlO2,乙(NaAlO2)不能和X(NaOH)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故D选故选D16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陈述A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BSiO2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Fe3+有氧化性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AABBCCDD【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分析】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溴单质;B二氧化硅不能导电;C浓硫酸做干燥剂体系其吸水性;D三价铁离子能够氧化铜【解答】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溴单质使溴水褪色,与漂白性无关,故A错误;B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是因为能够反射光线,故B错误;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故C错误;D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是因为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铜,故D正确;故选:D17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TQ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TQ【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R为F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T为Cl元素,Q为Br元素,X为S元素,Z为Ar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解答】解: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R为F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T为Cl元素,Q为Br元素,X为S元素,Z为Ar元素,ACl、Br的单质对应的晶体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故A错误;BR为F元素,Q为Br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6,故B正确;C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FHClHBr,故C错误;D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ClBr,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TQ,故D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9分)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族周期AAAAAAA0234(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A族,画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NH3(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为KOH;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HF;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r(均用化学式填空)(3)在水溶液中的单质与的简单阴离子可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4)、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N,为F,为Na,为Mg,为Al,为Si,为S,为Cl,为Ar,为K,为Ca,为Br(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A族,为Si,核外电子数为14,结合核外电子排布书写原子结构示意;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2)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非金属性一致;稀有气体原子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3)利用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4)、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为N,为F,为Na,为Mg,为Al,为Si,为S,为Cl,为Ar,为K,为Ca,为Br(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A族,为Si,核外电子数为14,原子结构示意为;的气态氢化物为NH3,故答案为:第三周期A族;NH3;(2)金属性KNa,故碱性KOHNaOH,非金属性FCl,故氢化物稳定性HFHCl,稀有气体原子为稳定结构,故Ar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故答案为:KOH;HF;Ar;(3)利用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故答案为:Cl2+2Br=2Cl+Br2;(4)、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二者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19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制备Cl2依据的原理是:MnO2+4HCl(浓)MnCl2+2H2O+Cl2,应选用上图AE装置中的E(填序号)制Cl2(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Cl2(4)若装置B、D中的品红溶液均换成紫色石蕊溶液,则B试管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5)SO2与Cl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水中,是否还有漂白性否(填“是”或“否”),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Cl2+2H2O=H2SO4+2HCl,如何用实验证明SO2与Cl2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取SO2和Cl2反应后的试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若品红不褪色则二者完全反应,若品红不退的则二者未完全反应【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1)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与水,用E制备氯气,用A制备二氧化硫;(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加热溶液时能重新变成红色,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加热褪色后的溶液不能回复红色;(3)二氧化硫、氯气均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4)二氧化硫与水化合得到亚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5)SO2与Cl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可以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解答】解:(1)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用E制备氯气,用A制备二氧化硫,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E;(2)B装置中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使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再加热B中褪色后溶液时,又回复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3)二氧化硫、氯气均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Cl2,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和Cl2;(4)二氧化硫与水化合得到亚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溶液颜色变红,故答案为:溶液变红;(5)SO2与Cl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没有气体剩余,没有漂白性,实验证明SO2与Cl2是否恰好完全方案为:取SO2和Cl2反应后的试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若品红不褪色则二者完全反应,若品红不退的则二者未完全反应,故答案为:否;SO2+Cl2+2H2O=H2SO4+2HCl;取SO2和Cl2反应后的试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若品红不褪色则二者完全反应,若品红不退的则二者未完全反应20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题中相关的实验装置如下:(1)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可选择上图中的装置a、b、c中的c(填代号)来制取(2)实验室通过使用氮气和氢气模拟工业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反应制取氮气写出上述制取氮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NO2+NH4ClNaCl+N2+2H2O写出乙装置中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溶液中的含氮元素的离子有NH4+;NO3(填离子符号)(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肥庄稼,即雷雨时自然界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合成了植物生长需要的氮肥,有利于植物生长这其中使游离态的氮直接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O22NO(4)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NON2+CO2【考点】氨的制取和性质【分析】(1)实验室是利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氨气,选择仪器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在大试管中加热实现气体制取;(2)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反应制取氮气,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氨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根据溶液的组成来确定含有的离子,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产物是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极易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硝酸的存在会和氨水反应生成硝酸铵;(3)氮气和氧气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4)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解答】解:(1)实验室是利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选择仪器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图中c装置符合,故答案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c;(2)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反应制取氮气,反应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故答案为:NaNO2+NH4ClNaCl+N2+2H2O;氨的催化氧化反应,3价的氮为氧化成+2价,产物是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产物是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极易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硝酸的存在会和氨水反应生成硝酸铵,溶液中会存在H+、OH、NH4+、NO3,故答案为:NH4+;NO3;(3)氮气和氧气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故答案为:N2+O22NO;(4)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NON2+CO2,故答案为:CO+NON2+CO221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和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如下操作,得到了Fe2O3、Al2O3和金属Cu请回答:(1)固体A的成分是Fe、Cu(用化学式表示)(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Fe2+、Al3+(H+);(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D:2Fe2+Cl2=2Fe3+2Cl;DE:Al3+4OH=AlO2+2H2O(4)试剂G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写名称);溶液E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试剂H是KOH(用化学式表示)【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分析】(1)某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先加过量铁2Fe3+Fe3 Fe2+,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铁粉把铜置换出来,发生Fe+Cu2+Cu+2Fe2+,由于铁过量,所以所得固体包括Fe和Cu;(2)根据工业废水中加入铁以后发生的反应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3)过滤所得溶液B中含有Al3+、Fe2+,加氯水,+2价的铁离子被氯水氧化,生成+3价的铁离子,2Fe2+Cl2=2Fe3+2Cl,1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2mol电子;检验Fe3+ 的方法是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DE是铝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以及氢氧化铝溶解在碱中的离子反应,据此分析解答;(4)金属铁可以和盐酸、稀硫酸之间反应,但是金属铜和稀盐酸、稀硫酸之间不反应,据此实现金属铁和铜的分离,铝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可溶溶液,可以实现铝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分离【解答】解:(1)根据流程图中可以知道,完成回收铁红、Al2O3和金属Cu,先加过量铁粉,2Fe3+Fe3 Fe2+,铁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铁粉把铜置换出来,Cu2+Fe=Fe2+Cu,过滤得到Fe、Cu,故答案为:Fe、Cu;(2)金属铁可以和铁离子、铜离子之间反应,过滤所得溶液B中含有Al3+、Fe2+,故答案为:Fe2+、Al3+(H+);(3)过滤所得溶液B中含有Al3+、Fe2+,加氯水,+2价的铁离子被氯水氧化,2Fe2+Cl2=2Fe3+2Cl;该反应中氯气中氯元素从0价变为产物中的氯离子,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加碱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强碱过量Al(OH)3+OH=AlO2+2H2O,总反应为:Al3+4OH=AlO2+2H2O,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Al3+4OH=AlO2+2H2O;(4)金属铁可以和盐酸、稀硫酸之间反应,但是金属铜和稀盐酸、稀硫酸之间不反应,据此实现金属铁和铜的分离,所以试剂G是稀盐酸或是稀硫酸,分离Al3+、Fe2+,需加强碱,氢氧化铝既可以和强酸反应还可以和强碱反应,溶液E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含有钾离子,说明试剂H是氢氧化钾;故答案为:稀盐酸或稀硫酸、KOHxx年6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