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暑期作业(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823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暑期作业(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暑期作业(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暑期作业(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暑期作业(2) Word版含答案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A. B. C. D.2.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农业成就,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耦犁 曲辕犁 铁制农具 A. B. C. D. 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4.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6.有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B.都由洋务派创办C.采用大机器生产 D.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 7.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8.“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但不走通常的东往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里的“我”是指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迦马9.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取得“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1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英国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炼钢技术的突破 C.石油的广泛运用 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11.1958年,中共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从中得出的主要教训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12.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A1948年B1958年C1968年D1978年13.1979年凤阳一段花鼓词中唱到“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变大样。”凤阳地区“家家生活变大样”的原因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创办乡镇企业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国有企业14.xx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的征文中说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第一扇“窗”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5. “又出新车啦!”“又有车降价啦!”这是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最近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6.近代被中国大城市广泛接受的西方礼仪有 不缠足 握手 鞠躬 郊游A. B. C. D. 17.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保留了传统特色 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 B. C. D.18.右图反映的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有利于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的一项是A.整顿财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C.通过工业复兴法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9.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A.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主义C.经济计划方式 D.货币主义政策20.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C.重点放在农业 D.重点放在重工业 21.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有 组织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制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建北约,对抗苏联。下面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 22.xx年11月19日,欧盟27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特别首脑会议上推举出了欧盟历史上的首位“总统”和“外长”,这使欧盟在形式上更像一个国家了。这说明A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B.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C .欧洲军事一体化的发展 D.欧洲思想文化一体化的发展23.xx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国际社会纷纷向玉树人民伸出友爱和援助之手,下面的国际机构能向玉树重建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的是 A B C. D 24.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2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xx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商帮的推动。27.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8.1956年,我国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人民公社,走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0.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以承认商品贸易和部分生产资料私有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第卷(非选择题 共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31近代、现代世界各地区大都经历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进程。因为国情的差异,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各具特色。在此进程中,各国政府也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促进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18世纪英国启动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市场、劳动力等要素是怎样获得的?(2分)(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国的工业化在工业结构方面与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有什么不同?(2分)(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统治前期(1927-1936) 采取的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2分) (4)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为继续推进工业化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意义。(4分)32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2分)影响如何?(2分)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 ,“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迅速增加。茶的出口由1842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埠”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三 中国现代对外开放示意图(3)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3分)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33民生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立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福利制度的?(1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1分)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2分)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发展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市者又开店也。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供事,既无空虚之屋。”(宋)吴自牧梦梁录(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2分)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4)综上所述,谈谈各国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2分)34.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鼓鸣,卖早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2)上表中反映19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生了怎样的流向?(2分)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材料三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不断加快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2分)材料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2分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5: CDDBD BCBBD DBCAD DBBBB CBCC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6-30: BABBA三、材料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31、(1)要素:海外扩张和掠夺 ,圈地运动 (2分)(2)美、德:重化工业。英国:轻纺工业。(2分)(3)措施: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分)(4)举措: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分)32、(1)应对: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2分)影响: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 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2)影响: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3)特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变化:外资经济产生。(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出现)(1分)33、(1)方法: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1分)作用: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1分)(2)问题: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1分)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1分)结果: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1分)(3)波动:“文化大革命”。(1分)成就: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2分)(4)经验教训: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2分)34、(1)新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布局中的市坊界限被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与夜市昼夜相连。(2分)(2)流向:从农村大量流入城市。(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3)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2分)(4)建言献策:城市化进程要适度,不可冒进;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等等(2分,本题为开放式问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