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818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苏教版必修2一、说教材1、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是没有的,其在高一整一年的学习中代表的是现代散文的意境之美。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及掌握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及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中的重要词语,学习作者纵横驰骋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 能力目标:品析文章极富魅力的语言,体会文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德育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 爱国情感。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3、 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我凭主观臆测,认为之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之外,选择了本文,是因为余光中的散文开拓了现代新散文的意境。在他的文中现代的小说、电影、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法都被拿来丰富作者的感性世界。在本文中更是淋漓尽致地将各种感官的感觉联系在一起,使形象在奇妙的联想中得到凸现。所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冷雨,变得无孔不入,连同那情思一起在“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的通感中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新感觉。读者也被带入了“连思想也都是湿润润”的意境之中。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重点及难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关键:分阶段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对作品进行鉴赏,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鉴赏方法的概括、提炼和积累。二、教法、学法的阐述涵泳法。读者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作品进行整体的反复的感受和体味,从而最终获得对作品深层审美韵味的把握。开放所有的感官,做到眼观其文领略其视觉美,口诵其声领略其音韵美,心惟其意领略其情理美,因此其审美体验是多维立体的。在对本文鉴赏的起始阶段里、感性阶段中,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较灵活的方式,或闭目品味,悉心感受;或击案叹服,盛赞“名篇”;或声情并茂,高声吟哦,逐步进入阅读感受阶段,体验品味阶段,领悟判断阶段鉴赏散文的意境美、细节美,鉴赏小说的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美,都可以通过涵泳品味获得对作品美感的把握。美读法。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关键要做到情随声出,声情并茂。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轻重、高低、长短的把握,“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曲曲传达出作品蕴蓄的美感。听听那冷雨如琵琶曲般顿挫峭拔,非常适宜于涵泳、美读。比较法。把荷塘月色和本文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对于文章(选段)的主题、结构、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等项中的若干点进行比较,指出同异,进行鉴赏或分析。三、教学过程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过程:导入,作者介绍,检查预习(读音、字型练习),解题,内容解析(朗读全文、分析具体语言),内容小结、重申主题(总结本文的同时与前文加以比较)。理论:积累式与分析式 人的类属性认知特点:人类的认识总是依循着从“个”到“类”的过程。 (指导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层递性原则、心因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教育社会的互动与角色定位。通过共同研究、讨论、探究促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发展。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发展性教学。将传统意义的传承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类属化学习策略与方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肩负经典文化传承重任的同时,通过认识、研究、探索等学习活动发展传统文化,创造适合于未来时代的新文化。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能利用种种信息,收集、选择、整理、管理和使用这些信息”。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学生朗读听听那冷雨:注意声调和节奏。全篇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为主,朗读时语气宜气短声细为主,语调宜升降曲折为主;在快、舒缓节奏中,适当加入沉稳、强疾节奏。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深入理解作品蕴藉的意境美;总结时,老师可在旁加以点拨。口头讨论或以文本形式,比较、总结荷塘月色和听听那冷雨的境界。课后同学自行出份有关课内字词的练习,交换考核。写作实践:根据本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冷雨为题,仿写一段有关“雨”的短文。3、 重点、难点处理:主要以同学讨论、老师适时点拨的方法。4、 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多学科整合的特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在课件中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背景,配合全文的主旨体现,并且可陶冶情操。在学生朗读后播放朗读示范,进一步加深美读的效果。比较两篇文章后,用多媒体以图表的形式,加以清晰化。5、 板书设计听听那冷雨听雨历史感 清冷凄凉思乡之情 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公寓时代 现实感 亡宋之痛 雨缠绵思慕传统文化 太初有字 地域感美国 台湾 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