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805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A. 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 B.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C.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 确保宗族内部稳定 2“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3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有史家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其中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主要是A分封制 B内朝制 C外朝制 D中书门下5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判断“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6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7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8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A. 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 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C. 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 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9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10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11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其政治寓意是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2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事实上,光复会只着重“种族革命”,怀疑“民权主义”;同盟会的重要分支共进会把“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同盟会的重要成员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理想太高。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 B反映了同盟会内部实际上存在代表不同利益的阶级C从某方面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D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13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英,引入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中国出现了三百多个政党,各党派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不遵守游戏规则,在议会中进行权力博弈,最后出现了总统独裁,多元民主政治失败。这说明 A议会民主制度弊端丛生 B多党并存会导致无政府状态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政治败坏 D中国社会缺乏法制传统14“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一刺激一机遇一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对应关系的一组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C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5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171938年5月,蒋介石在总结抗战形势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这段话应当是指A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抗战 B淞沪会战分散日军兵力,粉碎其速亡中国企图C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 D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18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19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权利。下列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C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20“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据此判断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A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C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21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22“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上述解释也可适用于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3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2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为其命名恰当的主题词A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及扩展C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确立 D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趋势25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此话反映出他 A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 B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C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 D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第卷非选择题部分 (本大题共50分,其中28、29为选做题,请任选其一作答。)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13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收入支出田赋 25088000漕粮 656xx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商品厘金税 1295xx关税(1893年) 21989000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000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合计 88979000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公共工程 1500000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满洲防务 1848000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0000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铁路建设 500000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xx0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合计 88979000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金,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请考生在第28、29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8分)(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了什么启示?(5分)29(13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大事年表(部分)1853年 在家乡安徽参与帮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61年 组建淮军。1862年 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1863年 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1865年 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1870年 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1872年 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1874年 与日本代表签订北京专约。奉召进京见恭亲王奕,力陈中国修建铁路的重要,亦因阻力太大,未能实行。1875年 与英国代表签订烟台条约。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1879年 架设大沽北塘与天津之间电线。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1881年 未经奏报修成开平煤矿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约10公里。1885年 与法国代表签订中法新约。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成军。1895年 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与日本代表签订马关条约。1898年 同情维新变法,暗中维护个别“新党”人士。年底被任命为勘河大臣,复勘山东黄河工程。1901年 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材料二 过去说李鸿章崇洋迷外,投降卖国,现在大幅度转变到说李鸿章有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戏剧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李鸿章还是李鸿章,这种戏剧式的变化,是政治上的需要反映到了我们的历史研究上来,我们的历史研究,仅仅服从某个时候,某种政策的需要,非带片面性不可。 陈旭麓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1988年)(1)依据材料一所述史实,概括说明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6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7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