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6892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地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份试题着重考查历史学科能力,考查内容以政治史为主,试题设计更加灵活。根据高考要求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一特点,注重培养考生的思维能力。其中阅读理解能力、合理而全面地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设问将答案要点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将原理和材料有机结合、逐层深入表述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等方面要求突出。总体来说这是一份历史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并重的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计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题文】1“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解析】B 解析:“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反映的是宗法制,“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父母官”反映出父为家君,君王为国父,故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君权神授思想,A错,C项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题文】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 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宗法制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说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材料“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说的是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材料“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说的是宗法制遭到破坏,因此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进行解答即可。【题文】3宋仁宗庆历四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专制集权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明确指出丞相不得举荐官员,这主要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从而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B项与题干信息相反,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而题干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两大焦点即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本题考查其中之一的皇权与相权矛盾。【题文】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解析】A 解析:郡县制使地方的管理权直接掌控于中央,克里斯提尼的地域行政部落打破了之前的贵族血缘部落,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以郡县制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进步意义为依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题文】5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存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散在郡县的侯国”表明材料涉及的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再依据材料信息“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远远超过了”可知地方权力的扩大推动了经济发展。A项犯了以偏盖全错误,王国问题的根源在于封国权力过大,B错,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和对汉初郡国并行制的理解分析能力。【题文】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B 解析:AC项与史实不符,错误;D项从属于B项,且题干设问是“根源”,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根源”进行思考即可。【题文】7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 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 唐朝节度使【答案解析】A 解析: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按宗法制血缘关系分封,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属于贵族政治;而秦汉之后的官僚政治地方官的任命则由皇帝决定,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故二者的不同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区别,依据所学可直接解答。【题文】8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B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直接民主方式使不同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修昔底德和亚里斯多德的主张则是针对这一弊端,主张由好的领袖或是贤人来领导国家。故本题选B。A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答能力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题文】9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B 解析:雅典人极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虽然允许修改法律,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在雅典,提交公民大会讨论的议案事先都要经过议事会的审查。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因此选B.【思路点拨】材料型选择题往往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题文】10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罗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A公民社会的现实 B商品经济的需要 C民主政治的传统 D民主机构的设立【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答案解析】A 解析:由政治基础这一限定词可排除B项,CD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与罗马法无关,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雅典与古罗马的民主政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可直接解出。【题文】11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所有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得出“私法”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以缓和社会矛盾,因此B符合题意。A与题干无关,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罗马法主要还是维护奴隶主利益;C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题干强调的是保护私有财产,而非鼓励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D不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答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能力。【题文】12“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国王“统而不治” B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C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D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责任内阁制【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19世纪初,首相需同时得到国王和议会支持”表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题文】13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两次大战【答案解析】A 解析:题干信息“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指德国的统一,“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指一战和二战的失败,二者的关系为德国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B为统一作用,排除;C是统一的具体政策,排除;D项与统一关系不紧密,排除。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德国统一与两次大战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题文】14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答案解析】C 解析:19世纪末英国已经确立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法国确立的是共和政体,没有国王,俄国改革刚刚完成确立代议制,基辛格的话与德国政治符合,德国统一后确立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皇帝的权力很大。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德国的政体特点,但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英法俄政体,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需对西方代议制有一个全面把握并理解的过程。【题文】15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反对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权利过分依赖于情绪化的大众,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也一再告诫代表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不包括A众议员依据各州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 B总统不是直选C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 D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派【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 【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反对把依赖大众”以及“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等表明要我们选择的是直接代表民意的选项。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题文】161749年,托利党领袖柏林布鲁克说:“地主阶级才是我国政治航船的真正主人,而资本家不过是船上乘客。”据此可知A英国仍然是封建国家 B君主权力受地主制约C资本家政治地位很低 D贵族掌握英国统治权【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责任内阁制【答案解析】D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君主是地主阶级代表,当代学者认为君主其实就是最大的地主,B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C错;贵族作为地主阶级代表统治者上院,在议会改革前仍然掌握统治权,故D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排除与所学知识不符选项。【题文】17英国革命期间,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地提出来,其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革命后,英国贯彻该学说的做法是A选举产生议员 B实行普选权 C确立议会主权 D立法保障社会福利【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责任内阁制【答案解析】C 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国王权力受到很大限制,议会主权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国王的干涉和破坏,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分析理解能力。【题文】18观察右面漫画,站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肩头的山姆大叔说:“大家可以慢慢挪到中间吗?”为防止出现税收增加和开支削减的“财政悬崖”,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必须尽快达成妥协方案,但目前双方仍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材料直接表明了A.美国两党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政治的特色C.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目前双方仍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两党的共同点,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与题干“直接表明”不符,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题文】1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四幅图片,请为其命名恰当的主题词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及扩展 B近代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确立 D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趋势【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答案解析】A 解析:B错,上述图片反映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只是形式不同;C错,中国不属于西方;D错,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可答题。【题文】20据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记述,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掌握在外商公证行。这反映了当时天津的A半殖民地色彩 B国际化色彩 C对外贸易发达 D海关严把质量关【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A 解析:在主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理应掌握在本国政府手中,但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和保险理赔大权却掌握在外商公证行手中,说明当时主权是丧失,故A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半殖民概念的理解。【题文】21右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答案解析】C 解析:漫画寓意是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结合题干时间1907年可知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故C正确。AB项不是图片信息的正确反映,D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思路点拨】本题依托漫画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题文】22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咸丰元年(1851年)”不难判断该事件为太平天国革命,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连克九江、安庆、芜湖,20日占领南京,5月北伐西征。致使所到之处社会动乱、人口外流。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认再现能力,依据题干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答题。【题文】2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强调清政府运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不能说明其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洋务派强调学习西方器物而不是控制国家金融;太平天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所以应对外国资本冲击说法不正确,应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的经费问题,故排除ACD,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知识调用能力。【题文】2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表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之后”即是在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后,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方式从到”即可。【题文】2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答案解析】D 解析:中国近代的两个主题,一是反侵略,赢得独立,二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依据所学可直接解题。【题文】26阅读下图,两图所示历史事件A都兴兵于广东,定都于南京 B都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C均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D均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目标【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答案解析】C 解析:由两幅地图进军路线可判断分别为太平天国革命和北伐战争,二者都有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A错,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错,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北洋军阀,D错。【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的调用能力。【题文】27一位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大革命【答案解析】D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知识界涌现了很多关注国家大事,并勇于实践的人物,但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响应和支持,ABC缺乏群众基础,排除;国民大革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群众基础广泛,故D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题文】28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答案解析】B 解析:A项错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属于政治运动;C项表述的是经济领域的变化,与题干政治运动不符,排除;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政治变革,D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题文】29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淞沪会战【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上海”“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等看,此战事指淞沪会战,抗日的参战军队是国民政府的军队,A不正确;1944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它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C不符合题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广州、武汉的失守,D不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会战,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题文】30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知识点】D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是终被推翻,当时人民的迫切要求是生存与和平,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要求,B项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认再现能力,二月革命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与土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真正认识人民的力量,没有满足群众的急切要求,最终被推翻。【题文】31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安全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世界面临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答案解析】D 解析:A项错误,冷战已经结束;德国再次统一是在1990年,不是1989年,B错;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依据所学不难解答。【题文】32“今天的中国不是苏联,中美没有在亚洲站在一场“新冷战”的边缘只有成功地建立卓有成效的中美关系,我们才能成功地建设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美国这番话表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认可中国的影响力美国放弃冷战思维,主张中美两国共同领导亚太经济全球化加强,中美两国联系日益紧密美国放弃单边主义,谋求国际合作 B C D【知识点】F2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发展【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强调中美建设亚太地区而非共同领导亚太,错;美国没有放弃单边主义,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认可中国的影响力,也说明二者联系日益密切,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材料信息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总计52分。其中33题和34题为必做题。35题和36题为选做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题文】B1 B2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国家的政治特征(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政治特征对欧美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2)以英国为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加以归纳总结即可;影响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第二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削弱地方势力”“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等即可答出答案;第二小问注意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其职能发展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特征:议会或国会权力很大,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权力分散且相互之间相互制约;政府权力相对萎缩。(4分)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分)(2)变化:内阁权力扩大,议会权力缩小;政府首脑权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加强。(4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了民主权利;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做后盾。(6分)【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答。【题文】O1 A2 34(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为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1829年,杰克逊总统上台后, 主张轮流当官。他认为,“所有官员的职责都是简单明了的,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能很快掌握它。”,任命官员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而不是履行公职的能力。这种文官制度被美国史学界称之为“分赃制”此后美国的文官制度不断改革,1883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文官法,即彭德尔顿法: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规定:(一)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见习期满且表现合格者才列入正式的等级文官;(二)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四)不准任何官员或议员接受金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违者将受罚款或拘禁;(五)设立总统直辖的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考试,保证“正确、统一和公正”,防止出现泄密和舞弊等情况。违者要处罚金或徒刑。摘编自王靖儒美国文官制度改革(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知识点】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百家争鸣美国文官制度【答案解析】第一问,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世袭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第二问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可以直接根据材料二提取从考试方式、中央的地位、制度完善等方面加以概括。第三问,材料信息“这种文官制度被美国史学界称之为分赃制”“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表明文官制度的变化从政党分赃到量才录用;改革意义从提高官员素质、促进文官制度的良性循环、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角度回答。参考答案: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每点1分,共2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 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2分)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每点l点,共2分)【思路点拨】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不完全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评价。 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不断地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请在35和36题中选取一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将所选试题的题号涂黑。【题文】T2 35(12分)【近代牡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1)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它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的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知识点】独立宣言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答案解析】第一问,结合所学独立宣言的内容可直接归纳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原因从辛亥革命前后的时代背景归纳。第二问,结合材料信息“第一第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民族意识觉醒、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角度概括。【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题文】T3 36(12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阿德莱斯蒂文森(1961年5月)材料二 1961年初,“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曾经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七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国防科研生产,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 摘编自文汇报(1)材料一中“新的恐惧的阴影”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有哪些具体变现?(6分)(2)请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进行评价。(6分)【知识点】美苏争霸及影响【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一问分析此时期美苏争霸的国际格局;表现方面可以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冲突的史实。第二问分析苏联为了应对当时的争霸局面,优先发展军事等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后来的国家解体埋下了隐患。【思路点拨】美苏冷战、美苏争霸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历程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加快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特别要关注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的命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