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要点一 两种图象的比较,特别提醒: 运动图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1)能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2)能明确图象截距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斜率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覆盖“面积”的意义(仅限于v-t图象)。,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要点二 图象法在追及问题中的应用,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说明:(1)表中的s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2)s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t2-t0=t0-t1; (4)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例1】甲、乙两质点的运动情况分别如图1-3-3(甲)、(乙)所示,试分别说明甲、乙两质点 的运动情况。,【名师支招】在s-t图象中,当s-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时,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当s-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表示物体保持静止。在v-t图象中,当v-t图象为倾斜的直线时,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等于加速度;当v-t图象平行于时间轴时,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当v0时,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当v0时,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解析】由图象(甲)可知,质点甲在05 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1s/t=20/5 m/s=4 m/s;在5 s15 s内,质点甲保持静止;在15 s20 s内,质点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2=s/t=-20/5 m/s- m/s。 图(乙)表示质点在05 s内沿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1=v/t20/5m/s24 m/s2;在5 s15 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20 m/s;在15 s20 s内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2=v/t=-20/5 m/s2=-4 m/s2。,图1-3-3,热点一 由运动图象确定物体运动情况,1,如图1-3-4所示,是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由此确定: (1)质点在OA、AB、BC、CD段做何种运动? (2)质点在各段运动中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3)质点在OA段、AC段和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答案】 (1)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12 m 16 m 8 m -2 m (3)4 m/s 6 m/s 4.25 m/s,图1-3-4,【解析】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速度 越来越大,甲、乙同时异地运动,当t=t1时,乙的位移 为S,甲的位移为2S且v甲=v乙,若两者第一次相遇在t =t1时,则由d+S=2S可得d=S。不过不会出现第二次相遇,所以A错误;若两者第一次相遇在t=(1/2)t1时,乙的位移为(1/4)S,甲的位移为S,由d+(1/4)S=S可得d=(3/4)S,所以D正确,B、C错误。,【例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1-3-5所示。两图象 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 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 t和d的组合可能是( ) A. t=t1,d=S B. t=(1/2)t1,d=(1/4)S C. t=(1/2)t1,d=(1/2)S D. t=(1/2)t1 ,d=(3/4)S,图1-3-5,【名师支招】(1)v-t图象中,由于位移的大小可以用图线和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因此可以根据“面积”判断物体是否相遇,还可以根据“面积”差判断物体间距离的变化。 (2)用图象法求解运动学问题形象、直观,利用运动图象可以直接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甚至可以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加速度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D,热点二 利用运动图象解决追及、相遇问题,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1-3-6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若s0=s2,两车相遇1次,图1-3-6,A B 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