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四章第1节.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88273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四章第1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四章第1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四章第1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乡村,较大,团聚型,较多,分散,较小,较少,社会经济,稀疏,稠密,网状,较低,之,较高,交通,技术,生态,名师点拔,影响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走向、施工难度、投资等方面影响很大,但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等,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地形因素的保证。,考点1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1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山区聚落的差异,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3.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学法指导,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 产物,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 不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读图回答(1)(2)题。,针对训练,(1)图中的聚落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位于( ) A滨海地区 B丘陵地区 C盆地地区 D河谷地区,(2)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聚落都是从集市发展起来的城市 B都属于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C聚落的区位类型是河流发源地 D聚落里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 解析:(1)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在河谷地区,聚落往往沿着河谷内的狭窄平原分布,在空间形态上常呈条带状,且离河谷越近,聚落规模越大,聚落分布也越密集。(2)由比例尺可知,图中的聚落规模比较小,属于乡村聚落,而乡村聚落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 答案:(1)D (2)D,考点2 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知识链接,跨海(江)大桥与海(江)底隧道的比较,学法指导,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针对训练,2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 其目的是为避开_。,呈“之”字形分布,陡坡,(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 ,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等高线,坡度小,工程量小,公路,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解析:,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应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山坡上修建应沿等高线,呈“之”字形,这样坡度小,工程量小,行驶安全。,命题视角1 地形对交通和聚落建设影响,例1 (2008宁夏文综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地 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 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 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解析:(1)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明确大雾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气温和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影响,然后分析两路段形成大雾的原因和差异。(2)比较东北和南偏西两方向地形的差异,可以发现两者在建筑用地多少和自然灾害易发性等方面的差异。,规律方法总结:地形对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分布格局等的影响,命题视角2 主要考查公路建设区位条件,例2 (2008海南卷)如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 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 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 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解析:解答本题要善于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时,要从耕地占用(越少越好)、人口搬迁(越少越好)、建设成本(越低越好)、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方案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 方案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规律方法总结:公路选址原则及原因,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在四明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 字形,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减小线路坡度 B为了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解析: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减小线路坡度。 答案:A,2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区 鄞江镇)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 河道运输 废水排放 水产加工 地形地势 水源丰富 A. B C D 解析:三江口与小溪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丰 富,水运更便利。 答案:D,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5题。,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区, 向地势高处移动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水源。下游地区水资源减 少是荒漠化现象所致。 答案:D,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解析:从图中交通线的分布可以判断交通线是环状 分布。 答案:D 5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制约该地区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自然条 件是水源。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 工建设,预计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 约需6年建成。将要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公里,跨 海逾35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多长的海底隧道, 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大桥建成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可以抗击八级地震。 材料二 我国四大跨海大桥示意图。,(1)图中四座已建或拟建的大桥分别为: 粤海大桥_;杭州湾大桥_; 港珠澳大桥_;金厦大桥_。(填代号) (2)填出图丙、丁中,字母代号所对应的城市名称: A_,B_,C_,D_,E_,F_。 (3)图中丁大桥规划时,采取桥隧结合的方案,主要是考虑_因素。 A成本 B航运 C技术 D潮汐 (4)我国修建跨海大桥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哪些?,甲,丙,丁,乙,上海,杭州,宁波,广州,澳门,香港,B,海底地质基础复杂,淤泥多;海水腐蚀性强,运动性强;海上风浪较大,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5)你认为四座跨海大桥修建的主要意义各是什么?,粤海大桥:将海南岛变成“半岛”,加强海南岛与内陆的联系,使海南岛更好地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金厦大桥:加强金门岛(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两岸经济发展。杭州湾大桥:缩短杭州湾南北两岸之间的交通距离,加强区际联系;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实现产业转移;加快杭州湾沿岸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港珠澳大桥:缩短珠江口东西岸的距离;加强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三地经济协作,优势互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珠三角地区国际大都市圈的形成,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即可),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地名可确定四座跨海大桥的名称,如纬度最低的为粤海大桥,有金门岛的为金厦大桥,纬度最高且海湾喇叭口面向东的是杭州湾大桥,余下海湾喇叭口面向南的是港珠澳大桥。(2)字母代号所对应的城市名称根据海湾及城市区位确定。(3)桥梁过低、桥桩过多都会影响珠江口航运。(4)可从海底地质、海洋水文和气候等方面分析。(5)某项大型工程的意义,一般可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