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88269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1(必修) 教材分析,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元素化合物: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核心知识,按照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将这些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组织起来?,概念理论: 物质的量 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 电离,怎样编排这些概念理论知识? 这些概念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过程方法,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在教材中怎样落实这些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有什么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识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材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和目标?,怎样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1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等基本实验技能; 初步认识实验条件控制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了解钠、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教材内容: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案例:金属钠和氯气,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和探索空间,化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定量研究化学计量,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 基本方法和程序,化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假说、模型),物质的量,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唤起学生对化学已有认识的思考 补充提问(如:让学生列举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实),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关注化学,逐步实现兴趣、乐趣、志趣的转化,引导学生从“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关注化学,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主线,氯气性质的探究,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方法的学习在于体验,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考察; 关于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是要求的 原则上要求学生亲自实践,第3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本节教材主线,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与相关量的关系 栏目实施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学习一定体积溶液的配制 通过讨论引出物质的量浓度,三、物质的量浓度,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反应,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容的深广度,过氧化钠的性质,初步了解,钠盐的性质,此处不涉及,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不要求,氯气与碱的反应,了解,关于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重在应用,知识的科学性,1. 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课标与教材的关系,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根据实验实施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内容: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电解质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电离角度,案例: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电解质,物质的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酸、碱、盐,从反应中有无化合 价变化的角度,溶液、浊液、胶体,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强电解质间的复分解反应,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需要,知识的功能,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节教材主线,元素与物 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各类物质间 的反应关系,胶体,P31交流 研讨,P32活动探究,P43 迁移应用,第2节 电解质,本节教材主线,溶液的 导电性,酸碱盐 的电离,电解质,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离子反应,P41 观察思考、迁移应用,离子方程式,P42 交流研讨,设计意图: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反应的实质,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关注两种不同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情况,分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情况,书写离子方程式,Ba2+ + SO42- + 2OH- + 2H+ = BaSO4 + 2H2O,BaSO4,2H2O,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教材主线,探究铁及其化合物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P46 交流研讨 P47 活动探究,P49 交流研讨,P50 迁移应用,P51 活动探究,放弃得氧失氧这一视角,直接从化合价的变化 切入氧化还原反应,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使学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是研究化学反应的 又一视角,分析 Na+ 和CI- 的形成认识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做好实验,验证电子转移,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注意课内外相结合,课前布置 预习探究、课上实验、总结 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对现象进 行解释,但不要求书写复杂的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内容的深广度,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判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不要求,离子方程式,原则上不要求,双线桥,会写强电解质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Fe2+的检验,了解,本章不同于传统的概念理论章,它在第1章介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为第3章和第4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构建平台,而且与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具体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密切结合,克服了过去概念学习抽象枯燥的状况,使有关概念的学习更加生动具体,便于理解。 即使这样,对本章所学习的概念,不能要求学生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完全掌握,而应分散在以后各章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否则会形成学生的学习障碍。,本章的多维度功能,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概念,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概念; 要深入分析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存在哪些错误认识,如何探查和转变学生的个人概念;要重视考查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考查对概念定义的记忆和运用概念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课标要求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了解、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教材内容: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三节 硫的转化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化学 元素,碳,氮,硫,镁 溴 碘,自然界中的元素,物质,元素,教材主线,P64 活动探究,P62 活动探究,P65 交流研讨,第1节 碳的多样性,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重要的活动栏目,要求学生会“看图说话”; 本教学内容提前布置学生课前完成,教材主线,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第2节 氮的循环,闪 电,人类对自然界氮循环的影响,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在自 然界中 的循环,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用好资料性栏目,第3节 硫的转化,教材主线,硫的转化,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保持活动的开放性,但注意引导,课内外相结合,控制化学方程式的难度,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最核心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施建议,教师和学生对本节教材设计的看法和反馈,教学中教师对栏目的处理和使用,对“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方案一:单堂课(小组合作探究,4人一组,开放性较大),方案二:单堂课(小组合作探究,2人一组),方案三:单堂课(小组合作学习,2人一组),方案四:单堂课(小组合作学习,4人一组),教材主线,溴单质和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氯、溴、碘单质之间氧化性的关系 海水提溴的原理 溴的化合物的用途,海水提镁的原理及流程 单质镁的性质和用途,P94 观察思考,P93 交流研讨,P95 观察思考,P96 活动探究,第4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设计意图:,实施建议,利用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递变次序的结论,引出海水提溴的原理。从理论到实验探究、从实验室到生产中,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STS的课程理论,内容的深广度,要求掌握正文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了解,不要求,初步了解,了解,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转化,不要求,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要求: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了解硅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再生产中的应用,教材内容: 第一节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第三节 复合材料,本章整体框架与内在联系,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单质硅,二氧化硅与光导纤维,硅酸盐与 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性质,二氧化硅的性质,陶瓷、水泥、玻璃、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交流研讨,交流研讨,第1节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节教材主线,材料,物质,铝 金属材料,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第2节 铝 金属材料,本节教材主线,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可以按教材中的活动进行,也可以将其设计成探究活动,由氢氧化铝的制备引出问题,关于四羟基合铝酸钠,认识复合材料,形形色色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基 体,增强体,复合材料,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复合材料,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第3节 复合材料,本节教材主线,关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将复合材料的内容编入教材的几点考虑: 其一,让学生了解材料发展的前沿,认识到复合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二,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有关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其三、强化对元素与材料的关系的认识。,内容的深广度,材料相关知识,常识性了解,氢氧化铝两性的相关计算,不要求,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不要求解释,必修化学中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分布,在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中还要从族和周期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关于化学1(必修)一些问题的探讨,教材 教学,化学1教材降低了知识的系统性?,何为系统性? 教师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更系统?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具有功能!,教材的相关问题,教材内容组织的顺序就体现了系统性,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同种元素物质的系统性,在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中还要从族和周期的角度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 建立周期和族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不同元素物质之间的系统性,教材栏目的处理体现了系统性,教材中的习题有助于知识的系统性,更换知识体系,建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系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功能化!,化学1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问题,两多 一精,两多:STS 过程方法内容,环境问题:酸雨、富营养化等 过程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 精,知识内容的深度与难度降低,面广要求低了。实质上突出了核心。细节性的知识不要求,但是对核心知识和观念方面的知识要求高了。,知识体系,必修,选修生长点,选修生长点,选修生长点,拓展内容,拓展内容,拓展内容,拓展内容,义务段,燃烧,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实用电池工作原理,依托于具体的生活问题展开,教材与考试(高考)的关系:,评价标准建议,知道根据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例举一些典型的非电解质,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不宜做过多的有关电解质判断的习题),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建立起用微粒观(电离的观点)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反应; 能够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简要说明氮循环的基本过程,知道固氮的本质和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这两种固氮形式。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列举含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认识氮气、氨气,铵盐及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尝试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化学1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变化,1.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2.提炼出元素化和物质中最核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即从物质为核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转化为以元素为核心 3.教会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思想方法 4.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进行物质性质的教学,不能从结构出发推断物质的性质。 5.从通性和氧化还原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概念理论教学的新变化,观念建构,认识功能,重新认识中学化学知识,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知识的功能,怎样把已有的教学经验有效的运用于新课程的教学?,如何实施化学1的教学?,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将赤裸的知识放到一定的情境中 将坐着的听课改成有一定的活动(讨论、实验等) 将知识的处理由原来的“一竿子插到底”设计成螺旋上升 抓核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原来的一章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