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926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5分40=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南极上的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磷虾主要以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上的冰藻组成一个种群B南极上的冰藻、磷虾、企鹅与其他生物组成一个群落C南极上的冰藻、磷虾、企鹅与其他生物以及海冰区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企鹅种群密度会随磷虾种群密度的下降而下降2.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3.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限环境条件下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4.下图反映了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若环境条件稳定且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5.以某池塘为研究对象,下列不属于池塘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A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B池塘中群落的演替情况C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D池塘中鲤鱼的数量变化6.鼠妇、跳虫、甲螨和线虫等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图示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D.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7.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小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8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9.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10.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物种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物种因比物种耐旱能力低而逐渐消失D.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最终演变为森林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属自养型生物B消费者都是动物,属异养型生物D分解者都是细菌C营腐生生活的生物都是分解者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A食物链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分解者 D孔雀开屏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C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4.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白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质量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 B乌鱼上升 C水蚤下降 D花鲢下降15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A藻类 B大鱼 C虾米 D小鱼16.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C.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有很多互相联系的食物链1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依图判断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草上的全部太阳能B能量X中包括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那部分热能C食物链中的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都具有4条途径D草食性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草同化的能量1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19.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性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能量(J)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419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09.5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6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62.9A.从植物流入鳞翅目幼虫的能量是419J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约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中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D.鳞翅目幼虫摄入419J的能量,第一营养级至少需同化1047.5J的能量20.下图为草原某食物链能量流动简图,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分别用B1、B2、B3表示。下列对能量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A2=B2 (B1-B2)(A2-E2) B1=C1+D1+B2 B1(B2+B3)A. B. C. D.21.某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部分数据统计如下表(单位:百万千焦/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5.05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种群B和种群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生态系统中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5百万千焦/年C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值介于10%-12%之间D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B.生态系统稳定时没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C.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23.若将玉米地中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则该玉米地生态系统中A.玉米螟虫数量将减少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将减少C.物种多样性将上升 D.玉米固定的太阳能将增加24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B碳元素在C中只以CO2的形式存在C全球气候变暖与生物圈中碳平衡失调关系不大D碳元素在A、B、D、E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25下列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返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26繁殖季节雄鸟长出鲜艳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雌、雄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繁殖季节时雄鸟鸣叫属于物理信息C雄鸟对雌鸟摆出姿态属于行为信息 D雌雄鸟间的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繁衍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动物的行为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起作用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28.当蚜虫受到七星瓢虫攻击时,就会喷射芥子油袭击七星瓢虫,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分别是A种内斗争、化学信息 B种内斗争、行为信息C种间斗争、化学信息 D种间斗争、物理信息29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C家禽、家畜的粪便可被农作物利用,提高其产量D人工控制作物光照时间长短,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30.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农业部门提出的四种方案中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 B. 喷洒高效农药C利用性外激素破坏棉铃虫的性别比例 D部分区域种植抗虫棉31.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 B.生态系统的优劣C.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目多少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B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3.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3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无需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生态系统也能保持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在一块弃用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36.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37.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引发公众的关注。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开发新能源,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B减少汽车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C提倡火力发电,提高燃煤使用量D大力植树造林,减少沙尘暴的发生3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艺术创作 B旅游观赏 C保持水土 D科学研究3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建立精子库和种子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动植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易地保护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40.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B.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健康生长二、简答题(40分)41(10分)某班三个兴趣小组分别调查了鲫鱼、苦菜和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和结果如下:A组:调查鱼缸(5L水)中鲫鱼的种群密度用网捕捉36条鲫鱼;将鱼尾标记上紫色;将标记的鱼放回鱼缸,轻搅促其游动;用鱼网重新捕捉若干条鲫鱼,记录重捕总数和带标记的数量,放回,促其游动。重复三次,调查结果如下表;计算。鲫鱼重捕记录数目表次数第一次重捕第二次重捕第三次重捕平均值重捕数181515重捕中标记数342B组:调查某长条形地块(120m50m)中苦菜的种群密度将调查地块分成10等分,拉中线,取等分点;在中线上取每等分的中点作为样方的中心;取样方(1m1m);计数;计算。C组:调查培养液(10ml)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制备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接种酵母菌菌种;适宜条件下培养;用吸管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A组调查采用的是 法。步骤中“轻搅促其游动”的操作目的是 ;步骤中“重复三次”有利于 。根据表中数据估算鲫鱼的种群密度为 (保留整数)。(2)B组调查采用的是 取样法。右图是一个样方中植物分布情况,则该样方中的苦菜数应记为 株。(3)C组调查采用的是 法,计数时采用 计数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要 。如果实验时发现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42.(10分)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针杆藻和星杆藻(两种淡水硅藻)的有关实验研究结果:图中虚(浅色)线表示培养水体中硅酸盐的浓度变化,图a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图b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图c表示两种硅藻混合培养的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单独培养星杆藻时,该种群在前40天内种群数量呈 增长,40天内硅藻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 ,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2)两种淡水硅藻混合培养结果表明,两种硅藻的种间关系是 。但在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中发现:同一水域,两种硅藻一种分布在浅层,另一种分布在较深的水域,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群落充分利用 。该河流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能维持相对稳定,这是由于它具有 能力,从长远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依靠 调节来实现。(3)某缓流水体夏季发生硅藻大量繁殖,这将使该河流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导致硅藻大量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43.(20分)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种群能量分布情况和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4种生物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为 ,丙为 ,丁为 。甲通过 过程吸收CO2,丙通过_ _过程产生CO2。(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该生态系统中A与B之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 。(3)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4)若该生态系统中某杂食动物的食物由原来的草和植食性动物各占一半调整为2:1后,则杂食动物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高一年级生物月考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分40=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5 ACDCD 6-10 DCDBC 11-15 DDCDA 16-20 DBCAC21-25 DCDDC 26-30 ADCCB 31-35 CADCB 36-40 DCCDA二、简答题(40分)41.(10分,每空1分)(1)标志重捕法 使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有相同的被捕机会(或使标记的鲫鱼均匀分布在整个种群中) 减少误差 38条/L(2)样方 7或8(3)抽样检测 血细胞计数板(或显微镜) 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适当稀释菌液42.(10分,每空1分)(1)S型 逐渐减小 先增大后减少(2)竞争 垂直 阳光等环境资源 自我调节 负反馈(3)抵抗力 水中硅酸盐含量较高(和水体温度升高)43.(20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1)生产者 分解者 (大气)CO2库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分解(呼吸)作用(2)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分) 物理、化学、行为信息(3分)(3)(3分)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3分)(4)1.29(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