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阶段1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760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阶段1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阶段1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阶段1考试语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阶段1考试语文 含答案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踯躅(zh zh,缓慢不进) 今日冥冥(mng,生命终结) 否泰(p,坏运气) 、婀娜( nu) 赍钱(li,赠送) 娇逸(y,文雅) 、伶俜(png,孤单的样子) 磐石(pn,磐石,厚而大的石头)、愆违(qin,过错) 令才(lng,美好) 明月珰(dng,耳坠)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才过了六年时间,3.15这个金色标志已经不名一文了。B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C房间经过修饰,窗明几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 ,_。_。_, _。_。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 B C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由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C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人站在记忆的法庭上,任难以成为“梧桐”的无奈与不甘心做“海桐”的抗争在心底拔河,注定我永久的挣扎与反抗。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5.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 (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6下列划横线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及时相遣归、会不相从许 、嬉戏莫相忘、仰头相向鸣7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二、本大题9小题,共41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911题(9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9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时相遣归 相:互相 B终老不复取 取:取代 C谢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会不相从许 会:一定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时时为安慰三岁为妇 B府吏得闻之朝搴阰之木兰兮C何敢助妇语 何以解忧 D吾今且报府 洵美且异11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3分)A .汝是大家子 B.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 为仲卿母所谴 D.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16分)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屈平既嫉之嫉:嫉妒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连续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B冀幸君之一悟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D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其后楚日以削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表达了对怀王昏聩的痛惜,同时也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才能。B段采用了寓议于叙的手法,表现了屈原的高洁品质,也写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C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将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是为了突出强调造成屈原自沉汨罗的政治原因。D作者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15翻译画线句子(7分)(1)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3分)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4分)(三)阅读诗经 桃夭,回答问题 (6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归:女子出嫁。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蓁蓁(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6(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 (四)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5分)废除科举百年祭周 宁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的政治活动。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政治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的儒家经学化,使得它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了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彻底制度化、制度保证真理的权力化、思想保证制度的真理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作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或意识形态制度化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C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D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1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B借助科举制度,儒家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其原因是真理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C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因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20你怎样理解第段中的“政教一体化”?请作简要说明。(4分) 21请比较古代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不同,并作简要说明。(5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0分。欣赏漫画决心,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22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3分) 23你认为漫画的立意是什么?请简要地概括一下。 (4分) 2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3分)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作文(60分)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之后/小时侯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请以“没有以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揭阳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答案1 B 2 B (A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不值一文” B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本义见庄子大宗师:指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用于此处符合语境C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面目一新” D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或集体内部的相互之间语言行为抵触。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不相一致” )3 D 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介绍“葫芦”情况,句它指代句葫芦较为顺畅,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介绍葫芦的历史,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4 C(A缺少主语,去掉“经过”即可B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者“由所致” D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应改为“减轻负担” )5 B 6 D 7 B 8 D 9 D【解析】A.副词,起指代作用,“我” B.通“娶”,娶妻;C.辞别 10A【解析】A 动词,作为 B.代词,这件事/结构组词,的 C.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 D. 副词,暂且/连词并且11【解析】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12A痛恨。 13。B取独 14C突出屈原的政治才能和他对楚国的重要作用15. 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 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16【答案】重章叠句【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17 静女其娈,说怿女美。靡室劳矣。夙兴夜寐。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无食桑葚!无与士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8 C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但非“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19D原因见第段“科举制使儒家彻底制度化、制度保证真理的权力化、思想保证制度的真理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20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答出“政治与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得2分,答出“政治是文化秩序”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21可从目的、性质、方法、考生范围、科学性、公平合理性等方面比较。(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以上任何一个方面得1分,答出以上任何二个方面得2分,答出以上任何三个方面或者三个方面以上得4分,语句通顺得1分)22示例一:一个吸烟人在楼上发誓戒烟,丢掉自己的烟斗,又飞奔下楼去接住自己的烟斗。示例二:全画面共分为四格,采用相声铺垫、转折“抖包袱”的手法,留给人们意外的惊奇和思索。首格,主角“烟哥”出场,表出强烈的戒烟决心;二格,付诸行动,弃烟斗于窗外,表现出戒烟的决心与信心;三格,带着读者的疑惑飞奔下楼;四格,成功地“抖”出意外的结果,将尚未落地的烟斗稳稳地接住,把戒烟仪式推向了高潮。(语言简练得1分,语言准确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23讽刺“五分钟热度”即没有恒心的人性弱点。(语言简要得1分,语言准确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24下联: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或: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或:替天行道宋江逼上山。(下联与上联句式相似或相同得1分,下联末字是平声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25【写作导引】 首先需要审题。这是材料命题作文,格式无非是材料+提示语+命题要求。材料部分把考生引导到生活中去,要求考生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还有“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引发考生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大致有二:一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某些事,或许下的却难以救赎践行的诺言);二可写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是否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前者适合用记叙文体,后者宜写成议论文。 第三,需要关注提示语和命题要求。提示语限制考生的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考生一定要注意,这限制性要求明确告诉你,要写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考生必须按所给标题去写,不能另起炉灶,否则就会离题。 此外,还要警惕在选材和语言方面的一些通病。主要是材料撞车,立意平庸,语言平淡。例如,不少考生在选材时会出现严重的“撞车”现象,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一般来说,大量作文都是记叙文,大都写高中生活枯燥无味,一心埋头学习,没有发现身边亲人的关爱。对象不是母亲就是奶奶,事件不是做点心就是送伞,在立意上也不能翻出新意。而且叙述时胡编乱造,情感虚假,缺乏细节描写,也缺乏哲理性的语言。譬如在写到人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时,往往不禁想起一首歌:“就让往事随风,都随风”,“那些还在时间上徘徊的人,那些还停留在过去,想象未来的人,那些白白虚度光阴的人,不要再犹豫,只有把握现在,才是最理想的唯一选择。”这种语言虽通俗,但没有深度。而如果使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就会使语言显得生动而深刻。如有的写道,当最后一片森林、最后一棵树被砍伐时,才知道已经没有以后;有的写道,当我们迷恋网络中,面对考试如同“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才知道没有以后;有的写道,当我们踏上人生路,遇到种种挫折,才知道没有以后,而需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和坚强。而类似这些哲理性的语言和修辞,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优秀作文没有以后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当初,我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的时候就在幻想着我的未来:我站在属于我的舞台上,挥舞着水袖,台下的观众为我而鼓掌。种种原因,我已带着我的梦想进入了小学。那深深的乡音对我产生了诱惑的迷恋,那越剧带给我的艺术享受让我感觉这夹着浓浓的潮湿味儿的冬天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向往印在我蠢蠢欲动的心灵之上,优美的旋律与意味着绍兴的气质和气息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内心的欲望愈发强烈,但由于自己的胆小,不敢放开歌喉,而以年纪小为借口,又把这梨园梦推迟到了我口中的“以后”。流光似水,还是那乡音,而我却已不再是坐在小学教室里的那个孩童了。到了我敢于表现,敢于推荐自己的年龄了,而我却也没权改变我的宿命,眼前放着两条路,一条通向高中,一条通向艺校即使心里十分痛苦,我想走的那条路,偏偏是我不能选的那条路。但还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以后上大学还有机会。一直到十七岁,这个对于想在舞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却已是偏大了的年龄,才猛地意识到,我的未来已经不再由我创造,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此生注定与梦想擦肩而过,“以后”只是对自己心灵上的安慰,仅此而已。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心中的梦,还是随着我,只是我没有机会实现了。丝竹邀来水乡月,共诉悲欢离合;水袖轻舞杨柳风,醉了天上人间。但不知道有没有那么一个“以后”,可以让我醉一回?我这儿是如痴如狂,一声越剧,一股情愫,不仅仅是越剧的清音,更是人事变迁的顿咽。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一轮明月高升,一角新蟾隐秀,雾中蓬莱,那是我梦中的仙境,刹那间,拨动心魂点评:这篇作文题材新颖,“人无我有”,写的是自己的梨园梦一直无法实现,希望把握机会。文章处处切题,譬如“曾经总是天真地以为,现在还早,我可以以后去实现我的梨园梦。”“我怀里揣着的梦不知不觉地破灭了,因为我没有又一个以后了。”“有些东西,错过了一时,也就错过了一辈子,生活中永远没有以后”使得主题突出,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文章很好地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句,领会并体现了深层的含义。加上如诗如月的语言,如“我愿做梨园日出时第一颗晶莹的露珠,在第一时间奉献我唯一的光彩,我做着梨园梦,梦着越乡情”,这些都是文章的亮点之所在,很好地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文言参考译文: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未回来;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一旦觉悟,楚国坏的习俗一旦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来,在(离骚)一篇作品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最后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了。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做好国君,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但是亡国破家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而圣明治国的君主好几代都没见到过,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被打败,国土被割削,丢失汉中六个郡的地方,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不识人的祸害了。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出去。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