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第27讲 群落试题 新人教版A组xx模拟基础题组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xx云南玉溪月考,29)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营养关系图A、B、C、D中,与甲、乙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3.(xx浙江杭州期中,20)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4.(xx山西太原期中,19)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二、非选择题(共16分)5.(xx安徽江南十校联考,30)(16分)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展开调查研究,获得如下调查结果。请据表中信息回答:样地编号生态系统类型海拔(m)优势树种的密度(株/hm2)凋落物现存量(kg/hm2)N、P、K、Ca、Mg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kg/hm2a)甲常绿阔叶林7809876 807.97352.84乙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6707317 118.14323.77丙落叶阔叶林1 9705306 975.20303.33丁亚高山针叶林2 5704304 250.67243.98(注: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称)(1)若要调查每块样地优势树种的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是,为使调查数据尽可能真实,应做到;若要调查4块样地木本植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调查的项目有。(2)每块样地的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因为群落中各个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所致。四块样地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小的是(填编号)。(3)表中数据能直接反映四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强弱,凋落物归还量主要取决于群落中作用强度。B组xx模拟提升题组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1.(xx河南中原名校一模,3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xx湖北武汉调研,15)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的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3.(xx北京丰台期末,34)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4.(xx湖南师大附中二次月考,15)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中取样D.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5.(xx江苏淮安二模,11)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6.(xx山东烟台一模,6)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二、非选择题(共24分)7.(xx山东烟台一模,26)(12分)在稻田放养鸭,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并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同时鸭排出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里就能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为此,研究人员对稻鸭共作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调查杂草密度采用的方法是,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调查结果的值。(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有不同的影响。(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8.(xx北京顺义二模,31)(12分)某研究小组在雅玛里克山东北坡海拔8901 290 m范围内,按80 m间距划分6种梯度样带(分别以A、B、C、D、E、F表示),在每个样带内选3个样点,在每个样点按距地表深度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四层进行采样。统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结果如下表。海拔(m)样带个体数类群数890A2 63135970B1 816331 050C1 341291 130D637251 210E628191 290F32217(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应采用的方法是,确定每个样带的三个样点时应选取。(2)在雅玛里克山的东北坡,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是,原因之一是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的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减少。(3)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A组xx模拟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C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B错;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C正确;次生演替、初生演替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2.D图中,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是非同步性变化,可知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且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A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表示寄生(体外寄生)关系;C表示竞争关系;D表示捕食关系,D正确。3.C由图示可以看出,该演替的起点是采伐后的土地,原有土壤条件还保留,应是次生演替,A错误。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只是人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错误。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同时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4.C甲表示的是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历时短,A、B正确。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气候条件适宜,最后都可以演替成森林,D正确。二、非选择题5.答案(1)样方法随机取样并统计足够样方每块样地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数量(2)种群丁(3)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解析(1)一般采用样方法对优势树种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取样时注意随机取样并统计足够样方;调查木本植物类群丰富度时需调查每块样地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数量。(2)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导致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最低的丁抵抗力稳定性最小。(3)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凋落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五种元素归还无机环境的情况,由此反映四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B组xx模拟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C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不是单指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C错误。2.C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在此过程中总生产量增加,群落中的有机物总量增加,故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3.C该地经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该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影响着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常绿阔叶林阶段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D正确。4.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A错误;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要在不同水层中取样,C错误;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5.B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C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D错误。6.DA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B点基本相同,则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正确;A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C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错误。二、非选择题7.答案(1)样方法平均(2)物种数目草龙结构(3)分解者无机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样方法。对各样方统计数据取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草龙在常规区处于明显优势,而在稻鸭区则基本消失;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结构有不同的影响。(3)分解者可以将动物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供水稻利用;增加生物种类可以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8.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随机(2)逐渐减少分解者分解植被(3)逐渐降低(4)异养型分解者和消费者解析(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应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分析表格数据,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植被减少,土壤动物个体数逐渐减少。(3)分析表格数据,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类群数逐渐减少。(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和消费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