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物理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759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物理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物理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物理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物理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作答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一样,都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B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类比法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江苏城市案例馆中穹形门窗充满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小后不变C先变大后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 3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4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如图所示,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S1-S2=S2- S3 D5如图所示,钢铁构件A、B叠放在平板卡车的水平底板上,卡车底板和B间动摩擦因数为1, A、B间动摩擦因数为2,12,卡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a 1g,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其刹车后在s0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汽车运行的速度不能超过A B C D6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倾角=30的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轻绳始终保持如图所示的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随环一起减速下滑B人随环一起匀速下滑C钢索对轻环无摩擦力D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7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沙漠中的“蜃景”现象是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B乙图中,演示简谐运动的图像实验中,若匀速拉动木板的速度较大,则由图像测得简谐运动的周期较大C丙图中,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样品的平整度D丁图中,由图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f跟固有频率f0相差越大,振幅越大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B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C麦克斯韦预言并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红光,则条纹间距变宽 9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时,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释放出来的B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量之和大于原子核的质量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10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天然放射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电离现象 D 粒子散射现象11对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B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D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121995 年科学家“ 制成” 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B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是 13.6eVC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eV 的光子发生跃迁D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 n= 2 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多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作答1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DE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 vB:vC:vD:vE=1:2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E=2tB=tC=tD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14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15如图a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得到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若图像中的坐标值都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则At1时刻小球具有最大速度Bt2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为零C可以计算出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D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加速度为g16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轻质细线绕过斜面体顶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铁块相连,整个装置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gsinMg。现将质量为m0的磁铁轻轻地吸放在铁块下端,铁块加速向下运动,斜面体仍保持静止。不计滑轮摩擦及空气阻力。则与放磁铁前相比A细线的拉力一定增大B细线的拉力可能不变C木块所受到合力可能不变D斜面体相对地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17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A到达底端的速度比B到达底端的速度大BA、B同时到达底端C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18一列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的绳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绳上的质点P位于最大位移,质点Q位于平衡位置,质点M振动方向沿y轴正向,则正确的是A波沿x轴正向传播Bt0时,质点N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向Ct0.1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最大,方向沿y轴正向D从t0.1s到t0.2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0.1m19甲乘客乘坐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乙观察者站在铁轨附近的地面上,甲、乙两人手中各持一把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米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看到乙手中尺子长度比甲看到自己手中的尺子长度要长B甲看到乙手中尺子长度比甲看到自己手中的尺子长度要短C乙看到甲手中尺子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子长度要长D乙看到甲手中尺子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子长度要短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B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不变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不相等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频率才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地球上接收到离地球远去的遥远星球发出的光的波长要变长 D全息照相利用了干涉原理22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球m1以速度v碰静止球m2,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丙图中,射线甲由电子组成,射线乙为电磁波,射线丙由粒子组成D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23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 核反应方程分别 为:和。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X是中子 B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D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24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相向运动,已知mAmB,当两球相碰后.其中一球停止,则可以断定A碰前A的动量等于B的动量 B碰前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C若碰后A的速度为零,则碰前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D若碰后B的速度为零,则碰前A的动量小于B的动量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空2分,共计2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25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 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 ( 填“ d” 或“ e” )点得到的值较小,用 ( 填“ d” 或“ e” )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2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且拉力F1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D在实验中O点位置不能变E细绳可以用弹性绳代替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27(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砝码盘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调整砝码多少的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说明错误点)_ _ _如右图是上述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结合图乙给出的数据(单位cm),求出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_ _m/s2,并求出纸带中P点瞬时速度大小为_ _m/s(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图线_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甲”或“乙”);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_。 四、计算或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28所受重力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试求:(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29如图所示为一风力实验示意图,一根足够长的固定细杆与水平面成=37,质量为m=1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今用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0.2s后撤去风力,小球沿细杆运动的一段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1)小球与细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0.2s内风力F的大小;(3)撤去风力F后,小球经多长时间返回底部。30如图所示,有1、2、3三个质量均为m = 1kg的物体,物体2与物体3通过不可伸长轻绳连接,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设长板2到定滑轮足够远,物体3离地面高H = 5.75m,物体1与长板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0.2。长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从静止开始释放,同时物体1(视为质点)在长板2的左端以v = 4m/s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从长板2的右端掉下。求: (1)长板2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长板2的长度L0; (3)当物体3落地时,物体1在长板2上的位置。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开学考试物理答案一、112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二、1324多选题,每题3分,少选得2分,共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CBDBDCDBA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BCBCBCADBDBCDBDCDCDBDADCD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22分)25. d , e 26. F , B , C 27. (1) A有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悬挂砝码盘。 4.0 , 2.6 (2) 甲 0.5 , 0.2 四、计算题(共26分)28. (6分)如图甲所示分析P点受力,由平衡条件可得:FAcos37=G1 FAsin37=FB可解得:FB=6N再分析G2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f =G2sin37+FBcos37FN+FBsin37=G2cos37FB=FB可求得:Ff=64.8NFN=76.4N答:(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64.8 N,方向沿斜面向上;(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大小为76.4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29. (10分)(1)由图知a 2 10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mgcosma 2 解得0.5(2)由图知a 1 20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Fcosmgsin(mgcosFsin)ma 1 解得F60 N(3) 由图,风力F作用时间为t 1 0.2 s撤去风力后,物体继续向上运动时间为 得t 2 0.4 s向上的最大位移为 得x m 1.2 m以后物体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mgsinmgcosma 3 解得a 3 2 m/s 2由 得s总时间为tt 2 t 3 代入数据得 s1.5 s30. (10分)设向右为正方向(1)物体1:-mg = ma1 a1 = g = -2m/s2物体2:T+mg= ma2物体3:mgT= ma3且a2= a3由以上两式可得:=6m/s2(2)设经过时间t1二者速度相等v1=v+a1t=a2t代入数据解t1=0.5sv1=3m/s=1.75m=0.75m所以木板2的长度L0=x1-x2=1m(3)此后,假设物体123相对静止一起加速T=2ma mgT=ma 即mg=3ma得对1分析:f静=ma=3.3NFf=mg=2N,故假设不成立,物体1和物体2相对滑动物体1:a3=g=2m/s2物体2:Tmg= ma4物体3:mgT= ma5且a4= a5得:=4m/s2整体下落高度h=Hx2=5m根据解得t2=1s物体1的位移=4mh-x3=1m物体1在长木板2的最左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