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335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n) 垝垣(yun) 伶俜(lng png) 葳蕤 (wi ru) B磐(pn)石 修禊( q ) 婀娜( nu) 踯躅(ch ch)C激湍(tun) 象弭(m) 便(bin)言 纤细(qin) D守拙(zhu) 帷裳(shng ) 流觞(shng ) 谣诼(zhu)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涕 陆离 纨素 绿草如茵B. 沉吟 杂揉 阡陌 水乳交溶C. 守拙 樊笼 自缢 安分守己D契阔 兰皋 慷慨 山清水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说话做事一向很低调,最讨厌那种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忘乎所以摇头摆尾的人。B面对竞争对手的轮番追问,这位年轻的CEO不仅侃侃而谈,还针锋相对地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C李明同学写的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D省图书馆希望通过图书的“漂流”,让孩子们的书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大家一起分享好书,共同阅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不仅占据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首页的位置,更是长期排在微博热门话题的榜首,可见网络用户对它的吸引力有多高。B真正的教授不仅是令人尊敬的学术巨匠、知识权威;更应该走下“神坛”,给学生带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民主开明的人格魅力。C自强不息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D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称未来30年内人类将有望在月球上建立可自给自足的机械化采矿,向地球出口矿和其他资源,帮助满足地球上的原材料需求。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太阳刚下山,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是听得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 只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 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渡上一层银光。A B C 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屈心而抑志兮 B群贤而毕至 C足以荣汝身 D逆以煎我怀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仰观宇宙之大 C当其欣于所遇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二、社科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每小题2分)马年说马古往今来,有关马的成语在国人心中世代传诵,马的精神气质早与人们的心灵融为一体。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传说中的骏马,是仁马。最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说法是“龙马负图”。传说有一天中华始祖伏羲在卦台山上凝思瞭望,忽见对面云雾滚滚,一龙马翻腾而出,伏羲根据其身上的斑纹河图创制了八卦。“龙马”由此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认为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这就是文王在周易乾卦中总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最响亮的名言的由来。这匹由我们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龙马,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马又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常常骑着它们巡游天下。其实,周穆王的八骏比喻他的人才集团,才华卓越,本领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更清楚无误的以马喻示人才的事迹,是战国策里著名的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 燕昭王“死马且买之五百金”,“于是,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求贤若渴的道理。正因为马象征着人才,所以善相马的人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像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人才的埋没或缺乏表现的沉闷局面就被叫作“万马齐喑”。清朝的龚自珍有一首诗就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数千年来对马的赞美中,中国人还赋予了马许多人性化的特征。马的勤劳是有目共睹的。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是马的处世哲学。古往今来,马往往被用于战斗。马的勇敢令人赞叹。战马可以一天连续奔跑五六个小时,日行千里。马在奔跑中从来不偷懒,只要人不命令它停下来,它便马不停蹄,直到累倒气绝而死为止。马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 人们之所以把这些精神赋予马,缘于中国人本身对这些精神的推崇。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早已融入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当中,早已体现在了中国人的精神当中,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直至今日。8下列关于“龙马”的象征和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马是仁马,是祥瑞的象征,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B龙马在祖先们的世界观里是纯阳的乾,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代名词。C自文王在周易乾卦总结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后,龙马才具有了象征意义。D雄壮无比,力大无穷,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的龙马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崇尚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精神,因而龙马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B“千里马”是古人心目中最形象的人才比喻,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C 马无论是被民用还是军用,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用生命诠释它的勤劳、无畏、上进、奉献。D马身上体现的勤恳、坚韧与百折不挠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推崇的精神,并一直影响着人类。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2分)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B.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咸:都D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 耽:耽误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以勇气闻于诸侯B 意甚悦,固求市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拔剑撞而破之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四、诗歌鉴赏和默写(13分)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长安夜雨 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3分)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4分)15. 默写(6分)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 氓 )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 短歌行 )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归园田居 )五、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13分)怀念乡村春节 冰 客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16.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17.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5分)18.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4分)六、语言表达19有趣的汉字(2分)结合个人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对“舒”“令”二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表述简练,有积极意义。(2分)示例: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别人看“扁”。 舒 令 20.请解读下面这幅漫画,指出它说明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2分)入学面试题“父母生日”难倒九成学生七、作文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冬天的寒冷,着实让人感到她的冷酷无情。然而一句温婉的问候,一个温雅的举动,一则温馨的短信,一曲温暖的老歌,一部温情的电影又会在这寒冬里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让人感到她并非想象的那般冷,反而有了一种暖意在心中荡漾,有一种温情在心头缠绕。时值隆冬,你若关注身边的每个人,关注生活的每一天,关注现实的某一点,是否也能让你在寒冷中找到这样温暖的感觉呢?请以“冬日温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