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87232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主要内容,赖祖亮小木虫,什么是引流?,引流管的一般护理,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是通过引流管将体内的积聚的血液、脓液、消化液、分泌物、渗出物、尿液等排出体外。,引 流,人体常见的引流管,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一般护理,防止感染,观察引流液,引流通畅,妥善固定,1,2,3,4,固定好引流管,留足长度防止牵拉,防止引流管脱出。,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反折、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操作过程应加强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临床常见的引流管,胃肠减压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 心包引流管 导尿管 胆道T管 颅脑术后引流管,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的目的: 引流出胃肠内容物,减轻肠梗阻、肠胀气的症状,以及避免术中误吸。,胃肠减压管的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注意胃管的外露长度,防止胃管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保证持续负压吸引,定期冲洗胃管,防止堵塞,保证胃管在胃内。 3、做好基础护理,防止感染: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水会使患者咽部出现干痛不适,为此,应做口腔护理2次/d,或漱口45次/d,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根据医嘱,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呼吸道易感染者可加入抗生素,以防呼吸道感染)2次/d。这样就可以湿润咽喉部,减少胃管对咽喉壁的刺激,减轻不适。鼻贴每日更换,按时更换负压器。 4、必要的口服药物须经研碎后调水注入,夹管半小时。,5、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引流液如果超过负压吸引器体积的2/3时应及时倾倒,以免影响引流效果。倾倒时应注意闭合胃管接口端,以免空气进入胃内导致腹胀。要随时注意观察引流液色、量的变化,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胆汁、血液,无食物残渣。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黏液所致;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棕褐色,见于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咖啡渣样,见于胃溃疡、胃癌及糜烂性胃炎等;黄色、黄绿色,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所致的胆汁反流等。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7、拔管: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无腹胀,引流液减少,肠鸣音正常,即可考虑拔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气胸排气减压 血胸引流淤血、渗出液 有利于肺扩张,减轻呼吸困难。,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防止牵拉、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管道堵塞、反折、受压。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3、防止感染:引流瓶应低于引流口60-100cm,防止逆流感染;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干燥。,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注意胸瓶中水柱的波动情况,正常波动范围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5、保持管道的密闭性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6、取半卧位,鼓励咳嗽和深呼吸,促进肺扩张。,7、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8、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9、拔管后观察 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的目的: 引流出腹腔内积血、积液、渗出物,防止继发感染。,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防止牵拉,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管道堵塞、反折、受压。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如引流液为鲜红色且流速快时,提示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处理。 5、拔管:引流液较少或无引流液时,病人无其他不适时,可考虑拔管。,胸腔引流管,胸膜腔穿刺术主要作用 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 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 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护理要点 1. 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 2. 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它对症处理。 3置管完成后,立即连接引流袋,固定于低于胸腔的位置 4注药前引流要充分,引流干净后再进行胸腔化疗。每日引流1000-1500ml,对于体弱和不能耐受者控制在500-800ml。,5、保持引流通畅,如不通畅,可调整管道的位置或变换体位。如上述无效,再用注射器抽取1:100肝素盐水冲管 6、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胸腔灌注后嘱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使化疗药物充分与胸腔接触均匀分布。观察患者药物反应。 8、引流管可保持1月左右,每次引流完用25单位/ml肝素盐水封管,每周换敷料两次,固定牢固,避免脱出。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干燥,穿刺点有无红肿,分泌物。,心包穿刺引流管的护理,1、穿刺前向病人说明此项治疗的过程,解释穿刺的目、意义及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以利于配合。 2、病人有过度紧张或咳嗽者可给予镇静及镇咳剂。 3、心包穿刺的部位为左锁骨中线与浊音界之间或剑突与第二季肋软骨交界之处。 4、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等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提示医生并协助紧急处理。 5、穿刺完毕,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整理用物,记录在案抽出液量并观察颜色、性质,标本及时送检。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气体进入心包腔。保持引流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更换引流袋时消毒接头和连接管口处再连接。,7、一般第一抽液不应超过100ml,以后每次抽液300-500ml,如为血性积液,应先抽出3-5ml,放置5-10分钟不凝固再抽液。 8、术后病人应静卧休息12-24h,如有呼吸困难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如有胸痛可给予镇痛剂。 9、引流管的观察: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引流速度,30-50ml/h为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10、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心包穿刺引流后易发生急性右心室扩张和肺水肿及室颤。 11、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导尿管的护理要点,尿路内常用的引流管有耻骨上膀胱管和尿道内留置导尿管(1)耻骨上膀胱造瘘(永久性或暂时性)适用于梗阻性或神经性膀胱排空障碍所致的尿潴留、尿道外伤、泌尿道手术或不能经尿道插管引流尿液的病人。(2)留置导尿常用于危重、截瘫、尿潴留、盆腔手术等病人,以观察、引流尿液;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系作为持续引流、冲洗和治疗用。,导尿管的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防止牵拉,防止脱出损伤尿道。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反折、受压、堵塞。对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首次放尿不超过1000ml;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3、防止感染: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次;引流袋低于引流口,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感染;每周更换两次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鼓励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保证足够的尿量 。 4、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5、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正常尿液:呈淡黄色,1500-2000ml/d;多尿:2500ml/d;少尿:400ml/d。当出现尿量增多、减少、颜色异常或混浊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6、拔管(1)拔管前需夹管,训练膀胱功能,每隔3-4h开放一次。拔管后8h内注意有无自行排尿,观察尿液是否正常。 (2)膀胱造瘘管在手术10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夹管,待排尿通畅23日后拔管。,胆道T管,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胆汁 引流残余结石 支撑胆道 进行T管胆道造影 进行二次取石术,胆道T管的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防止牵拉,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反折,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残余结石堵塞。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采用淋浴,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避免感染。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正常胆汁:800-1200ml,黄色或黄绿色,无杂质。胆汁混有红色时,提示胆道内有出血;胆汁混有脓性或泥沙样时,提示胆道感染及引流出残余结石。 5、注意保护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胆道T管的护理要点,6、T管的拔管: T管一般放置2周左右,但由于胆道术后胆道窦道的形成需要一个月,因此临床T管置管30-40d。 当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引流量逐渐减少,可试行夹管1-2日。夹管期间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进行T管造影。T管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后,持续引流出造影剂,再次夹管2-3日。体温正常、食欲增加、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失、无腹痛症状、T管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即可拔管。 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窦道可自行闭合。,颅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颅脑手术时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脓腔引流及硬脑膜下引流。,脑室引流,护理要点: (1)引流管的位置:病人回病房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瓶(袋),引流瓶的开口应高出侧脑室平面15-20cm ,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引流管的最高处距脑室距离应保持15-20cm高度为宜。若挂得过高,脑脊液难以引流出颅外,颅内压不会降低。若挂得过低,可发生低颅压症。有时会发生颅内继发性出血)。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更换引流瓶和调节引流瓶高度时应避免引流瓶大幅度升降,以防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 (2)引流速度及量:早期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3)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角或脱出,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4)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无沉淀,手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天。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 (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则: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保持引流装置无菌,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逆行感染;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安置34天,拔管前一日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将引流管夹闭24小时,如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创腔引流,护理要点 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引流的速度及量。 (1)位置:术后早期,引流袋放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高度与创腔保持一致,以保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创腔内压力升高时,血性液可自行流出。 (2)速度:手术48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放低,以期较快引流出创腔内的液体,使脑组织膨出,以减少局部残腔,避免局部积液造成颅内压增高。 (3)量:若术后早期引流量多,可适当抬高引流袋。引流放置34日,血性脑脊液转清,即拔除引流管,以免形成脑脊液漏。,脓腔引流,护理要点 引流袋至少低于脓腔30cm,病人取利于引流的体位。待术后24小时可进行囊内冲洗,先用生理盐水缓慢注入腔内,再轻轻抽出,注意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注入抗生素,然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硬脑膜下引流,护理要点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患侧卧位,注意体位引流。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通常术后第3日拔除引流管。,小 结,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观察引流液,引流管的一般护理要点,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