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套卷)(4)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035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套卷)(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套卷)(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套卷)(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套卷)(4) Word版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2下列诗句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乱云低薄暮 风鸣两岸叶 松风吹解带急雪舞回风 山月照弹琴 月照一孤舟A. / B. /C. / D. /3下列句子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 ,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站在桥上的人就像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 ,像要呕出什么来。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她的眼光,便吓住了。A.听之任之热乎乎犀利B.漠不关心泛淘淘严厉C.漠不关心热乎乎锐利D.听之任之凉冰冰严厉4下列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 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_,触须沿途四散, _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A. 滋养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浸润B. 养育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浸渍C. 养育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浸润D. 滋养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浸渍5.“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王熙凤判词中的一句。请简述能体现这句判词的一则故事。(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9分)六 国 论 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出身:挺身而出。B韩、魏塞秦之冲 塞:冲锋,攻击。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休息:休养生息。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弃绝。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二国委秦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B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C而蔽山东之诸侯 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D夫韩、魏不能独当秦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8苏氏父子二人同题作文,可谓千古佳话。同是分析战国时六国被秦消灭的原因,但又观点不一。(请用原文的话作答)(4分)(1)苏洵的观点是 (2)苏辙的观点是 9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3分)译文: (2)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3分)译文: (3)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3分)译文: 三、诗歌鉴赏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1011两小题。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王恽(元)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10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怀?(5分) 11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名句默写 (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寄蜉蝣于天地,_ 。(2)闻道有先后,_ ,如是而已。(3)苟以天下之大,_ _ , _ 。(4)大江东去,_ _ _ 、_。(5)歌台暖响,_;舞殿冷袖_。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吃 喝 之 外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有酒吗?”“有仿绍。”“来两斤。”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那时候你吃糖粥,可能是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妈妈用绣花挣来的钱替你买一碗粥,看着你站在粥摊旁吃得又香又甜,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你又饿又馋,她的眼中含着热泪。你吃的不仅是糖粥,还有慈母的爱怜、温馨的童年。那时候你吃豆腐花,也许是到外婆家作客的,把你当作宝贝的外婆给了一笔钱,让表姐表弟陪你去逛玄妙观,那一天你们简直是玩疯了。吃遍了玄妙观里的小摊头之后,还看了出猢狲把戏。童年的欢乐,儿时的友谊,至今还留在那一小碗豆腐花里。那一次你吃小馄饨,也许是正当初恋,如火的恋情使你们二位不畏冬夜的朔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在那空寂无人的小巷里,无休止地弯来拐去。到夜半前后,忽见远处有一簇火光,接着又传来了卖小馄饨的竹梆子声,这才使你们想到了饿,感到了冷。那小馄饨的味道也确实鲜美,更主要的却是爱情的添加剂。如今你耄耋老矣,他乡漂泊数十年,归来重游旧地,住在一家高级宾馆里,茶饭不思,只想吃碗小馄饨。可你还是觉得宾馆里的小馄饨没有担子上的小馄饨有滋味。世界上最高明的厨师,也无法调制出那初恋的滋味。冬夜、深巷、寒风、恋火已经与那小馄饨共酿成一坛美酒,这美酒在你的心中、在心灵深处埋藏了数十年,酒是愈陈愈浓愈醇厚,也许还混和着不可名状的百般滋味。近几年来,饮食行业的朋友们也注意到了吃喝时的环境,但往往只是注意饭店装修,洋派、豪华、浮华甚至庸俗。也学人家服务,由服务员分菜,换一道菜换一件个人使用的餐具,像吃西餐似的。西餐每席只有三、四菜,好办。中餐每席有十几二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换盘子、换碟子,叮叮当当忙得不亦乐乎,吃的人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对菜肴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和几位同行去参加此种“高级”宴会,吃完了以后我问几位朋友:“今天到底吃了些什么?”一位朋友回答得好:“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13.“ 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文章多处描述了“味道”,请概括影响味道的几个要素,并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5“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这句话描写了窗外的景色,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6本文以朋友“吃了不少盘子、碟子和杯子”这句话结尾,有什么深意?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曼德拉一个不朽的灵魂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去世,终年95岁。他只任一届总统,却是南非终身荣誉总统;他被称为南非国父,更被选为南非最伟大的人。他的人格与精神是不朽的。纵观20世纪的风云史,无论是民族解放的斗士,还是各国的开国元勋,鲜有如曼德拉者。譬如非洲大陆上的很多领袖人物,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往往一呼百应声望崇高,但是一旦成为独立后的国家元首,则难以摆脱独裁腐败的怪圈,成为人民公敌。只能与民众共患难,无法和国民共福祉,几乎成为难破的铁律。曼德拉实现了黑非洲大陆的政治超越和人格升华,困境时坚守理念,和民众站在一起和种族隔离做不懈的斗争,当选新南非的总统后,则不恋权位,成为新南非政治民主的典范。对此,曼德拉在自传中强调:“在历史上,不断有革命分子被贪婪打倒,他们最终被转移公共财产为己所用的贪念所压倒。他们背叛了曾经让他们名扬天下的高尚目标。”不仅如此,曼德拉在长期的斗争甚至近28年的牢狱生活中,也努力避免使自己走向神坛,因为一旦如此,他将成为道德的符号和象征,削弱了他砥砺政治现实的反种族隔离的勇士和斗士形象。因此,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同样伟大,但又比他多了现实主义的色彩;曼德拉崇尚印度圣雄甘地,但在实践甘地的非暴力抗争时,又彰显出他顺应时势的策略智慧,正如曼德拉所言:“我按照甘地的模式看待非暴力。不能把非暴力看作是一种神圣不可违背的原则,而应当把它看作一种根据形势需要而使用的战略战术。”曼德拉的清醒还在于,他个人充满悲悯忠恕情怀,他斗争的目标或者说革命的指向是南非种族政权,而非南非白人。在这点上,他和激进的黑人复仇主义者不同。这个世界,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前南,抑或是非洲,还无法摆脱民族仇杀的悲剧,国家的分离和政权的更迭已经成为民族间残杀的催化剂。在南非,白人种族政权的暴政,并未激活这位老人心中的仇恨。曼德拉并没有利用其政治威望,掀起以暴制暴的动员力量,而是以隐忍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正如他所言:“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曼德拉,以其思想的隽永和身体力行,给人类留下了厚重的遗产。如今,斯人已逝,全球都在默祷其灵魂安息,这才是真正的不朽。17简述本文的思路。(6分) 18为了突出曼德拉的不朽,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全文具体阐述。(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曼德拉的清醒”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七、作文(70分)20“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请以“人性因善而美”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语文暑假作业(四)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D 2. D 3. B 4. B 5.王熙凤在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时,为贪人钱财,显示自己的权势本事,买通官府,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贾府被抄之时,这件事也东窗事发,成了王熙凤的一大罪状。二、文言文阅读(19分)6.解析B项,“塞”为“阻隔”。答案B7.解析A项,应付、对付;抛弃。B项,缘故;所以。C项,遮蔽、掩护;阻挡。D项,都是“抵挡”的意思。答案D8.答案(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9.答案(1)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2)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3)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参考译文】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责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它,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三、诗歌鉴赏(10分)10.拜访、交谈、散步、赏花。(共3分,写出三个或四个动作为3分,只写一个或两个动作为1分);表现词人和故人雨中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怀(2分)11.“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2分),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句默写(8分)12.(1)渺沧海之一粟 (2)术业有专攻(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4)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5)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3.点明题旨,文章写的是吃喝之外的虚的东西;(分)总领全文,全文内容是写饮食中虚的因素对食客的影响;(1分)引出下文“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1分)14.环境:吃喝环境会影响吃喝味道,如三十多年前小酒楼青山、碧水、白帆就餐环境下吃的桂鱼就给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分)心境: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会影响心情,影响吃喝的味道,如依偎在慈母的身边吃糖粥。(分)处境(人生经历、遭际):处境不同味道不同,如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品尝小吃,味道不如从前。(1分)制作工艺不如从前。(1分)15.选取湖面上代表性事物;(1分)运用视听结合、俯仰视角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描写手法;(任意2点得2分)句式对称、工整,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1分)16.(1)、对当下追求高级宴会的行为的否定;(2)、对传统的美食文化的留恋怀念之情;(3)、对童年生活、亲人等记忆深处的情味的怀念。(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17.首先交代曼德拉的去世及其崇高荣誉,并给予高度评价:他的人格与精神是不朽的。然后具体论述曼德拉的不朽之处。最后指出曼德拉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为人类留下了厚重的遗产。(6分)18.对比论证。(1)与一些非洲领袖对比,突出其不恋权位(2)与甘地、马丁.路德.金对比,突出其对非暴力思想的灵活把握(3)与激进的黑人复仇主义者对比,突出其悲悯忠恕情怀。(6分)19.(1)不恋权位(2)努力避免使自己走向神坛,建立新南非前,主张非暴力,但不反对暴力(3)建立新南非后,则反对暴力与仇恨,主张宽恕与和解。(6分)七、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