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试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890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模块一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越早安装越好。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2下列对“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山之隅 隅:角落B若公之贤 若:像C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遇:际遇D其可不喜且幸欤 幸:高兴,感到幸运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3分)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一山之隅,一泉之旁。A、 B、 C、 D、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本文以“议”为主的特点。C作者笔下“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抒发了自己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醒”从而向往欧阳修的“醉”“乐”境界的心情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2)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二)课内文言知识归纳总结(12分)8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若属皆且为所虏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D渔人甚异之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不同的是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秦王必说见臣D张良出,要项伯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秦兵旦暮渡易水1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乱易整,不武 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B夜缒而出,见秦伯 秦王还柱而走 C夫晋,何厌之有?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贪于财货,好美姬 因击沛公于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如果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的两句是: ,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片段里让太子及宾客们瞪大眼睛怒发冲冠的两句歌词是: , 。(3)沁园春长沙一诗中写作者“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两句诗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得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统治者也想利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他,但最终都由于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欢而散。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描写了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信仰自由的史实。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作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的思想。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了,那一切都完了”。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让伏尔泰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与反动,因此他并没有如父亲所望的成为法官而是成了一名文人。B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来行文,他曾因用辛辣的语言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C伏尔泰几度被统治者器重却终因他的叛逆而最终被抛弃,他感到痛苦其实也说明了他对当时统治也是心存期待和好感的。D伏尔泰对劳动人民的鄙视源于他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毕竟阶级之间的鸿沟是很难通过个人思想的觉悟而消弭的。E本文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文学创作突出、思想深刻、哲学成就卓越、捍卫公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家形象。(2)请简要概括分析伏尔泰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3)文章的结尾雨果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有人认为,这个时代的烙印可能是时代的精髓,也可能是时代的局限,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的这番议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来是暗指我的。B. 话说到这里,已经是图穷匕见,原来他是为了收买我家那件祖传的古董而来的。C. 出游之前,老师告诫学生们说:“我们这次出游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秋毫无犯。D. 团市委提倡婚事俭办,并组织了集体婚礼,使20对青年结为秦晋之好。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认为,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使用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B不仅“低碳阅读”是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践行当代人所倡导的“低碳生活”的节俭简朴、节制实用的理念,也是回归阅读的本意。C知道一大堆的影星、歌星,却不知道中国科学院的著名院士,这能怪孩子们吗?看看我们的主流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D樱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了动漫黄山传奇,成为该省首部拥有独家版权并独家制作的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奖的原创动画片。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_。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捧的商品太多了事实的确如此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A BC D19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分)(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是否赞成?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3分)20在下面的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30字)(5分)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有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商品交换中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 ,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五、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以“考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A(偷换概念。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不是经典阅读)2.B(A项原文说的是“似乎在逐渐消失”;C项强加因果;D项原文说的是“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并不是事实。)3.C(A项强加因果;B项逻辑错误,原文是“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D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属于无中生有。)4C(遇:遇到)5C6C(“政治上的失意”于文无据)7(1)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2)我们的国君在上能悠闲自得,无为而治,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翻译: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修公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修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8.A 9.A 10.D 11.B 12.D 13.B 14.略15(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和C不给分。(A强加因果C主观臆断D因果关系有失偏颇)(2)语言风格:讽刺幽默,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的哲理诗说明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思想内容:影射现实,深刻冷隽,他的哲理小说,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创作风格: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题材多样:伏尔泰的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悲剧上,而最有价值的文学创作题材则是他开创的哲理小说。(每点2分,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答满3点即满分)(3)文章引用雨果的话,从侧面烘托出伏尔泰对于法兰西、对于整个时代的影响力,丰富了人物形象。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可信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从结构上,总结全文,突出了伏尔泰的影响力。(4)示例1:伏尔泰的思想中既有时代的精髓也有时代的局限性。(2分)一方面,伏尔泰思想先进,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伏尔泰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提倡卢梭的天赋人权,但另一方面,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一方面,他主张“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并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一方面,他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观点2分,结合文本3点6分)示例2:伏尔泰的思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髓。结合文本略。(观点2分,结合文本3点6分)16C 17C 18A19(1)在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或是:被大量删减)。(2分)(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3分)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3分)20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的奥秘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