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872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答案不全)沪教版一、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过去不曾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城市复复制将自己的故乡丰县按原样搬迁到关中的丽邑. 原来刘邦当了开国皇帝后,将自己的父亲尊为“太上皇”,在首都长安附近的丽邑为他建造了宫殿,并完全按照丰县的样子改建了丽邑,城社、街道、商店、住宅 一仿造,务必保持原状,又下令将丰县的人口迁至丽邑,特别是太上皇熟识的屠夫、小贩、少年、沽酒的、卖饼的一个不缺。刘邦将丽邑改名新丰,让他父亲永远不离开这个新的丰县。 从此新丰成为关中的一个名城大县,但再也没有听说有什么丰县特色刘邦虽有万乘之享,可以动用天下的人力物力,却无法真正将故乡迁至关中。城池、術署、寺庙一类公共建建筑可以复制,民居却不能移植;人口可以迁移,却不能使迁入的人口不随乡入俗。公共建筑可以不计代价,也可以不太考虑地理环境的差异,但民居却必须让人能住、爱住、住得起,所以必须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拿那批由丰县迁入关中的移民来说,当他们长期定居后就会发现,故乡的房屋难以适应关中的气候,原来的屠狗、沽酒、卖饼、斗鸡、蹴鞠,失去了官府的补贴也未必维持得了生活,于是他们不得不改建房屋,改变职业,新丰城的内部已经不同于丰县,随后新丰城的外貌必然也会变化,变得与周围的关中城市差不多。 古往今来,多少移民离乡背井,在遥远的他乡生存繁衍,他们千方百计保留故乡的记忆,唯独难以保持日常的衣食住行。拿“住”来说,南方的吊脚楼到了不必临水而居的北方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在黄土深厚、木材紧缺的地方,外来移民也会选择穴居。正因为如此,民居往往成为地方文化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因为它最能反映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也最能显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上海曾经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但能代表“万囯”的建筑基本都是公共建筑或高官巨商的豪宅别馆。即使是远涉重洋来到上海的外国侨民,在没有获得充足的财富或取得定的社会地位时,一般只能利用现成的建筑。而当他们要将一种外来的民居引入上海时,必定要进行适应上海的改造。现在已被当作“海派”特色甚至“传统文化”的石库门民居,起初是为了解决租界人口激增、住房紧张、土地不足的困难,所以一方面采用了节约土地又便于施工的英囯连排式建筑,另一方面又为每幢房子增加了一个封闭式的小天井,并对内部结构作了适合中国家庭的调整。这种外来建筑能在上海落地生根,发展成为上海的主要民居形式,就是本土化的结果。 民居不能随意移植,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在上海建世界各国的建筑不会有什么困难,但要将外国建筑当民居,就得先考虑一下给谁住。本地人愿意住?住得起吗?有那么多外国人来住?他们真愿意住吗?1、如果将第一段画线部分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这个成语是。(2分)2、新丰的内部和外貌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丧失了原来丰县的特色,其具体原因有:(3分)(1) (2) (3) 3、下列各句不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A、如果要引入外来民居,必须做一些本土化的改造。B、上海石库门民居是外来民居本土化的成功例子。C、上海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说明外来民居的移植是成功的。D、把外来建筑当民居,上海人在感情、习惯和经济上都将难以接受。4、本文所要说明的观点是: (10个字以内);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20个字以内) 二、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以韩愈为镜 从维熙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何故?只因为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笔者应邀去潮州一所大学讲演时,在校园门前看见学校的门楣上,也刻着韩山师范学院的字样。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江河易色的杰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我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的咏叹,还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似乎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县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公元819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的潮州刺史的。笔者昔日曾读过他在被贬官的路上,马过秦岭时留下的诗句。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他侄子的。其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他出使的潮州瘴江。记得,我年轻时读此诗文时,心中曾充满了对韩愈的同情:韩文公何罪之有?不就是敢于批评皇帝吗,一纸谏文就遭发配潮州之噩运,不知他是否真的埋骨于潮州之畔的瘴江?直到此次潮州之行,才让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被贬官到潮州的韩愈,不仅没有葬骨于粤东的瘴江,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他在此为官的时日,这儿的江河易色,竟然统统改为韩姓,这对我产生了强烈的精神震撼。 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官和流放的历史。仅以唐代为例,文人中的李白、白居易、骆宾王、刘长卿、柳宗元、宋之问、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元稹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可以这么说,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足迹,能与韩愈的生命旅痕媲美。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亭。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维艰。但生性执着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庆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因为鳄鱼是没有思想的低级动物;而脖子上顶着脑袋的人,无论是贩奴买方和卖方,都是有思维的活人。韩愈为此付出了比驱鳄之举更为艰辛的努力,一扫沉积于粤东的千年恶习。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笔者翻阅过始自远古的人文资料,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疾苦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痛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禁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该怎么形容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据知,前国家领导人的胡耀邦,是从不到处随便题辞的,但他却在韩愈祠宇的石牌楼上,亲笔写下了“韩文公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沿石阶攀登约百余米,即韩文公祠宇中的主殿,韩愈雕像之上悬挂着“百代文宗”的牌匾,两个古代侍卫模样的泥塑,站在韩愈两旁陪伴着他的英魂。沿山而上的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始自宋代苏轼,一直伸延到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笔者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 “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文人风骨;愿那些文以进仕者,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5、第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化用了唐诗人陈子昂作品_中的诗句。(2分)6、第段将韩愈与同朝代失意遭贬的文人作了比较。韩愈跟他们比,有相同点,更有不同点。这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_。(2分)7、第段引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是为了强调_。(2分)8、对本文理解和评价不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A韩愈贬官到潮州之后,使那儿的山河统统改为韩姓,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B韩愈驱鳄,不仅把潮州百姓从迷信中解放出来,还趁势兴修水利,造福于民。C韩愈的诗文和政绩都说明他是一个具有超人文采的浪漫文人。D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赞美了韩愈为文为官之道。E文章以记游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潮州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F文章不拘一格,借事抒怀,引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9、本文的标题是“以韩愈为镜”。从全文看,韩愈“镜”的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作具体说明。(5分) 答案:5、登幽州台歌(2分)6、也曾写出悲悯自怜的诗歌赴任后便将庶民百姓的冷暖放在首位(2分,各1分)7、韩愈不知疲惫的执着精神(2分) 8、C E(4分)9、提示:为文为官两个方面。 为文的成就。为官的政绩(注意语言的表述和组织)(5分)三、名句默写(5分,任选5空)10、(1)蒹葭萋萋, 。(2) ,离离山上苗。(3)采菊东篱下, (4)潭中鱼可百许头, 。(5)阡陌交通, 。四、诗歌(6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荷:扛着。1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 (1分)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道外狭木长”象征着陶渊明仕途坎坷,官场黑暗,充满勾心斗角。B“带月荷锄归”描写月光朗照之下踏上归途的画面,语言平淡醇美。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句对仗工整,音律优美。D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热爱劳动,辛勤耕种的生活。13、结尾“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作品谈一谈。(3分)诗中的“愿”指的是远离官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对即可)五、阅读山之叟 袁枚(有删节)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注:鄂:通“萼”,花萼。韡:繁盛,音wi。赀:音z,财货。幂:覆盖。自负:这里有”自豪“之意。尤:指责,归罪。果:果断,果敢。【参考译文】: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它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了。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习性,又不知道土壤是否适宜,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性情专断而缺乏见识,自以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会有花木了。”主人听了无以对答,于是准备下笔墨纸砚,记下这件事情为自己的警戒。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土宜之不辨 善相花者 诚宜 无足当是花者15、下列选项中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1分)A、宜山者山 B、貌取以为良 C、喜而左之16、翻译(2分)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 17、本文与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 相似,都运用了 的说六、阅读(13分)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肾者,诸侯之客欤?国中之士欤?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奖者何等也?”姬曰:“妾得侍于王,上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遣人之梁郑之间,求美人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也,欲王之多见,则知人能也。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官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权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王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18、在文中找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2分)(1)妾岂不欲擅王之爱 “擅”的同义词是( )(2)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 “不肖”的反义词是(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2)岂不欲擅王之爱?20、在本文中,樊姬与楚庄工谈论了关于 的问题,由于她采用了 的方法,达到了劝谏的目的。(4分)21、从本文看,真正的忠贤应能 。(3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18.专贤(或忠贤) 19临朝听政怎么结束得这么晚?该不会又累又饿了吧?20忠贤标准(怎样的人才是忠贤)(注意“所谓忠贤者”“又焉得为忠贤乎”) 比喻(类比)说理(以自己不蔽众美的事来比喻、类比) 21、进荐贤人而斥退不才者【参考翻译】楚庄王处理朝政结束得很晚,樊姬到厅堂阶下来迎接庄王,说:“临朝听政怎么结束得这么晚?该不会又累又饿了吧?”庄王说:“今天听到忠贤者的话,不感到饥饿疲倦。”樊姬说:“大王所说的忠贤者,是从诸侯国来的客人呢,还是我们国中的士人呢?”庄王说:“是沈令尹。”樊姬捂着口笑起来。庄王曰:“你笑什么?”樊姬说:“我能够伺候您大王,服侍您起居,十一年了。然而我不曾不派人到梁郑之间,征求美人而进献大王。和我一起伺候大王的有十人,比我贤明的有两个。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宠爱呢?只是因为不敢因私心而隐蔽众多的美人,想让大王见多识广,这样就能了解众人的才华。现在沈令尹做楚国的相已经多年,不曾见他进荐贤人而斥退不才者,又怎么能算是忠贤者呢?”庄王第二天上朝,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令尹下了朝肋荐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以后,楚王称霸。楚国史官拿起笔写在史书上说:“楚国称霸是樊姬的功劳。”七、作文(40分)22、人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很多不该被遗忘的事情却会被遗忘,请你把他们想起,以“被遗忘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