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828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廿七(nin) 远阜(f) 月晕(yn) 不屈不挠(ro) B.恣(z)意 召(zho)唤 颠簸(b) 锲(qi)而不舍 C.夹(ji)衣 戕(qing)害 给(gi)以 绿(l)林好汉 D.按捺(ni) 脊(j)骨 颓圮(p) 曝(p)背谈天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C.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应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国际关系准则,为促进世界的繁荣、稳定、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B.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C.北京高考语文分值将上调到180分,这一改革的背后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中国人越加自信地看待本民族文化的体现。 D.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4.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我要用手掌那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食指相信未来) B.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宋冬野董小姐) C.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D.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二、文言文阅读(25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木直中绳 中:中间 而神明自得 神明:精神智慧 B.而绝江河绝:横渡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郯子之徒 徒:弟子门人 非能水也 水:游泳 D.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 不耻相师 以为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名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注】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悢悢(ling):悲伤。橐(tu):盛物的袋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以书易米 易:交换 B.性不耐久客 客:客居 C.尤工者,则尤嫉之 嫉:嫉妒 D.当俟异日耳 俟:等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B.执余手以泣曰 作师说以贻之 C.而涩于思 而致千里 D.莫贫于敏轩 不拘于时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敬梓禀性聪颖,读书能过目成诵,长大后曾经得到安徽巡抚的赏识,但他不愿求取功名。 B.吴敬梓喜与文人学士交往,荡尽家产,他还日夜自娱自乐,使得家境更加贫穷,四壁萧条。 C.吴敬梓一方面“嫉时文士”,另一方面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不及。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社会影响广泛。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3分)(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4分)10.这篇传记生动地描绘了吴敬梓的形象,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其性格特点。(3分)三、古诗词鉴赏(8分)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1)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情感内涵。(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5)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五、名著阅读(9分)1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 B.判词“云空未必空”所指是妙玉,判词“缁衣顿改昔年妆”所指是惜春,前者“身在佛门,心向红尘”,后者“身在红尘,心向佛门”。 C.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D.宝玉挨打后,宝钗劝慰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深情地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都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性格。 E.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潇湘馆的翠竹象征着黛玉的不屈不挠、淡雅清高;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暗示黛玉以泪还恩的悲惨命运。14.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杨妃”和“飞燕”各指谁?请概括“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情节。(5分)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 , , ,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节选自我心归去)15.“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下列句子中“悲”字的含义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唐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C.孤臣恋明主,游子悲故乡。(清许云峤雁帛书) D.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16.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会失望于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会失望于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会失望于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 B.我会失望于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会失望于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会失望于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 C.我会对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失望,会对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失望,会对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失望 D.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17.“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4分)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江南无雪刘长春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18.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3分)19.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20.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21.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八、作文(7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痕迹英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 请以“_的痕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不限于所给材料,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C(A项,“晕”应读yn,“挠”应读no;B项,“召”应读zho;D项,“捺”应读n)2.C(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D(A项,语序不当,“繁荣、稳定、和平”应为“和平、稳定、繁荣”;B项,偷换主语,第二个“都能”改为“使他”;C项,不合逻辑,“增减”应改为“增加”)4.D(比拟,其他为比喻)5.B(A.“中”:合乎、合于;C.“徒”:类,同一类人;D.“众人”:一般人)6.C(应为“憎恨”,又如“嫉恶如仇”)7.C(A.连词,于是/副词,竟然,却;B.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连词,表转折;D.介词,比/介词,被)8.B(吴敬梓家庭更加贫困的原因,是他“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9.(1)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他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每句1分,“赵公国麟”译为“赵国麟”;“才”译为意动用法,认为他有才)(2)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省略句“以为”译对1分,即“以之为”,认为这是,将此看做;宾语前置句“莫之能禁”译对1分,即“莫能禁之”;“恒”“过”“然”三处译对1分,错一处即不得分)(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定语后置1分;爪牙1分;名作状与“黄泉”1分,因果判断句1分)【补充说明:“用心”有争议,按苏教参译成“是因为用心专一”亦可,“用”不必一定译作“因为”】10.豪爽大度(乐善好施/放荡不羁)、豁达洒脱(乐观自信)、爱憎分明(愤世嫉俗/淡泊名利/鄙弃功名)、真诚不伪(待友诚挚/天真坦诚)、坚持操守(贫贱不移/特立不俗)。(写对三个方面即可给分。聪明、才思敏捷之类非性格特点,不给分)【参考译注】先生姓吴氏,名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有声望的世家】,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就】能背诵。稍【逐渐】长,补学官弟子员。袭【因袭,沿袭,继承】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向来】不习【学习;通晓,熟悉】治【处理事情,根据语境灵活翻译,此为“经营”】生【治生,即经营家业,谋生计】,性复豪上【豪爽,无拘束】,遇贫即施,偕【同】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尽】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渐渐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四围土墙,形容居室的隘陋。堵,墙】萧然【空寂萧条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持,取】笔立成,夙构【即“宿构”,预先谋划准备。“夙”“宿”,意近,早先】者莫之为胜【宾语前置,“之”代词作宾语前置】。辛酉、壬戌(x)间,延【邀请,如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取水;引取,疏导;开导;举荐,提拔】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精巧,如“异曲同工”;善于,擅长】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困厄,处境窘迫】。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困厄。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握,持,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怎么办】?”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约定,如“不期而遇”】。即景【眼前的景物】悢悢,欲构句相【动作偏指一方,你】赠,而涩【阻塞,不通畅】于思,当俟【待,如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异日【他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死】矣。盖【句首语气词】享年五十有【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极尽】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凭恃,依仗】以【来,用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忧烦这】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11.(1)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声衬静):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风鸣岸叶”是动态描写,“月照孤舟”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以声衬静,更显环境的幽寂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无依的心绪。【“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每点2分,特色1分+分析1分)(2)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故乡的思念;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每点1分)【诗歌赏读】 旧游:指故交。暝:指黄昏。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遥寄:远寄。 黄昏山中的猿啼令我悲愁,夜晚的沧江急急向东奔流。风吹两岸木叶发出飒飒声,月光惨淡映照着一叶孤舟。建德啊并不是我的故乡,我怀念扬州过去的朋友。让我把两行相思的清泪,随江水寄到大海的西头。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友人之作。首联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颔联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诗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颈联。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12.(1)怅寥廓(2)无以至千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5)官盛则近谀13.AD(A.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D.宝钗、黛玉弄反了)14.“杨妃”指薛宝钗(1分),“飞燕”指林黛玉(1分)。情节:宝钗在大观园里扑蝶,无意中偷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关于赠物表私的谈话,她担心被小红和坠儿撞见,就故意说林黛玉在这里玩水。(3分)(第二问四个得分点,少一个扣1分,扣完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15.C(原文末段曾引刘邦“游子悲故乡”句,且此中“恋”与“悲”字对应)16.D(注意上下文的承接照应)17.对故乡的失望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1分)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1分)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2分)(意思对即可)【对故乡贫穷落后、环境恶劣的痛心,内心滴血,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包孕着对未来繁荣美好的希望与期待;这是深沉的爱,浸着血,发自内心;它激发人们去努力创造物质与精神的财富】18.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多次爬出被窝看雪;梦中的雪景。(1点1分。第一点扣“声音”,回答“敲打”、“窸窸窣窣”等亦可;第二点扣“看窗外的雪景”;第三点抓住“睡梦中”)19.运用比喻、拟人(“比拟”)、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特色”3分,其中“修辞手法”2分,答出其中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概括雪景特征,三个点应区分清晰。“辽阔”也可答成“大面积”、“白茫茫的一片”;“宁静”也可概括为“静谧”、“安宁”等)20.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照应题目(点题);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3分:1分;2分,如不作具体分析,亦1分。如答“升华主旨”、“点明中心”不得分;如答“为下文盼望雪作铺垫”,得1分)21.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有雪与无雪的“衬托”、“映衬”、“对照”,得1分,“衬托”、“映衬”、“对照”,亦可答“对比”;意图,得1分。答案第一点只要答出“表现忧虑”即可,或者“愿望”。“忧虑”也可答为“失望”、“遗憾”、“思考”等。“对环境改善的愿望”也可表达为“对雪的向往、渴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