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3189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 人民版考向一明清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1.(xx江苏宿迁模拟)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C.宋太祖 D.明太祖解析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君权与相权冲突从此开始,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彼此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错误;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别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相权进一步削弱,君权进一步加强,故C项错误;明太祖时,因宰相专权,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大大加强,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平衡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而失衡,故D项正确。答案D2.(xx江苏南京三模)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解析由“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A项正确;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可以看出B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3.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以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解析“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说明内阁不同于之前的宰相,可排除A项;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皇帝可对内阁的“票拟”进行再次审核,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只是辅助皇帝,故B、D项错误。答案C4.(xx江苏如东、丰县检测)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D.阁臣弄权不合制章解析根据材料“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可知,A项错误;B、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内阁并非国家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个人意愿,故D项正确。答案D考向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xx江苏徐州模拟)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在皇宫内办公按才德标准遴选多为临时差遣权力取决于皇帝A. B.C. D.解析材料中显示出军机处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说明在皇宫内办公,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军机处人员按才德标准选拔,故错误;材料中显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说明多为临时差遣,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没有实权,权力取决于皇帝,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6.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此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保障了决策机密性A. B.C. D.解析军机处的设置迁移了中央核心决策机构,强化了君主权力,故正确;军机处独尊皇权意志,简略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故正确;军机处结构简单,有官无吏,节约财政开支,减少运行成本,故正确;军机处置于宫内,严禁外人进入,保障了决策的机密性,故正确。答案D7.(xx江苏如皋期中)“(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告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解析军机大臣跪受皇帝笔录,承旨执行,无决策权,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排除B、D两项;题干反映军机处将皇帝的“上谕”用快马传递,加以执行,故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与题干无关,答案选C。答案C考向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xx江苏扬州期中)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解析材料无法体现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军机处有廷寄制度,并未体现提高兵部办事效率,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而且材料所述的廷寄制度,故C项错误;据材料“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和“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可知廷寄制度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故D项正确。答案D9.(xx江苏如东、丰县检测)自古代至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往往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体制尚未真正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的表现。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2)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作者所指“已拆卸的旧体制”和“新的体制”分别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概括。第(2)问,结合明朝和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二,“旧体制”指中国传统政治,即君主专制政体,“新体制”指“民国”,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4)问,根据第(3)问,由旧体制到新体制,即由专制到民主。答案(1)表现: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缺乏人才。(2)说明: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3)旧体制:君主专制政体。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4)趋势: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