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第4章.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62847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第4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第4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第4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内容 一、教学媒体编制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媒体编制要依据的传播效果原理 三、媒体利用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和程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一、教学媒体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本质(nature)是某事物的根本的不可改变的特性。,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信息的本质 1、在一般意义上,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 2、在本质上,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3、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信息的形态 信息体类型 信息的形态 自然物质信息体 自然信息; 机器信息体 机器信息; 人类信息体 人类感知信息; 人类思维信息 人类的感知信息是一种只能存储在人脑中留下了某种痕迹的信息形态,只有经过思维加工,转换为符号信息才能传送出去。,信息体分为几种,哪些适合作为教学媒体?,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自然信息体所携带的自然信息,它的信息量很少,不适宜作为教学媒体,但它在科学研究上却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 机器信息体所产生的机器信息能非常形象与准确地呈现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信息,因此,它被引进教育领域也就是当前的现代教学媒体; 至于人类信息体,首先他是学习的主体,信息的接受者,直接从信息源获取的感知信息,成为个人的经验,经思维加工产生的思维信息,成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其次思维信息用语言或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可以传送或储存,使人类信息体成为一种媒体,如教师的语言或教科书等。因此,人类信息体,包括教师自身、教学语言、教科书等,都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获取信息,教学媒体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获取事物的信息; (3)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也是一种教学媒体。,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用来表征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信息。,数序符号:如同数序一样,有先后次序,不能打乱,包括口头语言、书写与印刷的文字符号。 形状符号:一种实际事物的抽象符号,包括图画、图表、地图等。 模拟符号:包括音乐或动作的符号,视觉模拟符号和听觉模拟符号。,第二章 教学媒体的本质,第二章 教学媒体的本质,(二)符号的本质 符号是人类传通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传通关系的双方而独立存在。这些符号在甲方脑中代表一意义,若为乙方接受,在乙方中也会代表某一意义。因此,符号可以“译”成意义的传通因素。(宣韦伯) 1、代表事物 2、来自经验 3、因人而异、因传播环境而异,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教学信息是如何传播的?,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了教学过程的要素 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3、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教学媒体传播过程的理论基础,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传播过程模式:将复杂的传播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组成要素,分别研究找出这些要素的特性、功能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然后用理想性的,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字、图解、数字),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优秀的传播模式要具有五种功能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 简化功能、预示功能 优秀的传播模式要具有五种标准 呈现性、整体性、创新性、启发性、实用性,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传播模式分类 1、单向传播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4、整体互动模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1、单向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模式 1948年 拉斯威尔“5W”模式 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 1949年 香农-魏佛传播过程模式(机械) 通讯的数学原理 1958年 布雷多克“7W”模式 “拉斯威尔”公式的扩展 1960年 贝罗S-M-C-R模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7W模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香农韦佛”传播模式,2、双向传播模式 1948 维纳 信息控制模式 控制论 1954年 奥斯古德双行为模式 1954年 施拉姆循环模式 传播是如何进行的 1966年 德弗勒环形模式 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3、互动传播模式 1981年 罗吉斯和金凯德 辐合传播模式 4、整体互动模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利用“香农韦佛”传播模式解释与指导教学媒体编制与运用的全过程。,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香农韦佛”传播模式,二、教学媒体编制要依据传播效果原理 1、共同经验原理 2、抽象层次原理 3、重复作用原理 4、信息来源原理 5、最小代价原理 施拉姆公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1)共同经验原理 一方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等创设情境,以便使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的学习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2抽象层次原理 抽象是把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掉,取其共同点,代表或说明同一类的事物。学生的学习必须从具体到抽象,只有形象,没有抽象,不能把学生获取的信息 加工为知识与能力。,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3 重复作用原理 重复作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这里讲的重复使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 二是将一个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重复呈现,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4、信息来源原理 传播学研究证明了有信誉的和可靠的信息来源对人们有较佳的传播效果。,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5.最小代价律原理 以最小的努力去达到最大的收获。 公式表示:若多种媒体都能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要选择编制和使用成本低、付出努力少的媒体。,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一、教学媒体编制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技术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1、教育性 (1)明确的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 (2)要根据教学大纲,围绕重点、难点; (3)适合学生接受水平。 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2、科学思想性 (1)坚持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真、善、美” (2)选用的素材具有科学性; (3)各种操作准确规范; (4)表现形式恰当。 形式为内容服务,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3、技术性 图像清晰、声音清楚、色彩逼真、声画同步 (1)设备完好、配置精良 (2)人员素质,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4、艺术性 (1)内容要反映真善美 (2)画面构图流畅:突出主体、重点 (3)光线与色彩恰当:刺激感觉 (4)配音要协调:促进学习效率,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5、经济性 代价:人、财、物、时间 收获:高质量的教学媒体 (1)要有周密的计划; (2)编制以教学效果为前提。,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二、媒体利用的教学策略 1、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利用高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学授递功 能。具有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好的媒体 化教学具有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的作用。,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 教师 创设情境,指导学习 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发现法 媒体 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 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习者个体非智力 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4、协作学习 实时异地 非实时异地 实时同地 非实时同地,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5、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从 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 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1、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培养兴趣 2、丰富学生的体验; 关注过程 3、使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小组学习 4、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识的批判性考察 5、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 6、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 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7、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学习内容是综合开放的 来源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2、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参与 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 3、学习过程强调实践体验 强调理论与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4、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一种综合的能力,是知识、能力和人格的有机融合 和促进,是人的一种潜能。,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一、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 (一)教学媒体利用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1)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 (2)遵循媒体规律,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2、综合性原则 避免单一,相互补充使用。 (1)媒体种类 (2)表现形式,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3、教学最优化原则 把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 中,充分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协调教学媒体与 教学的其他方面的关系,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 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4、经济性原则 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五项标准: CREDE的五项教学标准分别是: (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及学科素养; (3)实现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结; (4)发展学生的复杂性思维; (5)开展对话式教学。,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二、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k. Lonigo模型 1、学习类型: 2、媒体所需费用: 元/学时 3、媒体所能达到的效能:HP、MP、LP 4、学习类型与媒体效能的关系,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5、媒体最优选择范围,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三、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程序 1、问卷式 这一模式是把有关选择教学媒体的问题列出 来,建立一份包含诸多要求解答的问题“清单”。,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2、流程图,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流程图建立在问题表模型的基础上。它将选择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由选择者回答“是”或“否”,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就会有一种或一组媒体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特定教学情景的媒体。,三、矩阵图程序 把各种教学媒体和选择所要参照的主要 指标进行二维排列,建立一个矩阵式表格。,第四章 教学媒体的编制与利用,功能,种类,标准,教学性要求,技术性要求,文档资料要求,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程序运行,信息呈现,用户界面,完整性,规范性,一、教学性要求(55分) (一)教学目标(15分) 1、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应在其文档中明确说明,指出教学软件应用范围及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 2、 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的附加目标应有说明; 3、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认知水平。 l,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二)教学内容(20分) 1、思想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意志、情感的培养; 2、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文字规范。教学内容及其表达方法符合学科的基本原理,引用的材料、数据符合事实,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要求; 3、教学内容的选取、表达和组织能体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程度适当。文字、图形、语言能清楚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风格前后一致,有可读性和趣味性;问题提出、回答方式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三)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启发性 2、教学过程应能体现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如人机对话、用户调控教学过程、及时反馈、个别化学习等,能取得其它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文档效果; 3、符合教学原则,特别要重视直观性、量力性、发展性、巩固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和因材施教等重要原则; 4、教学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应有激励学生动机的机制,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有吸引力。,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二、技术性要求(35分) (一)程序运行(10分) 1、在正常条件,教学软件能无故障运行,完成预定的整个教学活动; 2、有容错能力。当用户未按规定要求输入时,应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并有良好的处理方法。例如对指定键以外的其它键进行封锁,不理睬错误操作,给予明确帮助,用户可以自己修改未完成的数据输入等。,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二)信息呈现(10分) 1、能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媒体,其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适合教学需要; 2、屏幕显示简洁美观;声音播放协调、适宜,不妨碍学习,视、听觉配合和谐,有美感。 (三)用户界面(15分) 1、用户界面友好、通用,具有必要的帮助信息和对输入的及时反馈, 输入、输出、提示、命令的设置形式合理、风格一致; 2、命令种类与数量不过多、过繁。操作方便、简单,易于掌握; 3、能方便灵活地控制软件的进入、运行、暂停和退出。,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三、文档资料要求(10分) (一)文档资料完整性 参见教育软件使用文档编写指南 (二)文档资料规范性 文档编写应使用规范的文字、语言、图标、表达内容 应清楚、无歧义,应采用可沟通的、便于理解的术语进 行陈述。,我国中小学软件评审参考标准,作业 1、论教学媒体编制过程中遵守的原则 2、什么是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 3、利用“香农韦佛”传播模式解释与指导教学媒体编制与运用的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