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试政治试卷(必修)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2529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试政治试卷(必修)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中考试政治试卷(必修)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中考试政治试卷(必修)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试政治试卷(必修)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 A.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3.对于命运,有人认为“人生曲线的走向,皆是上天的预先安排,个人无能为力。”这种观点是属于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者都主张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5.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B. C. D. 6.在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A. 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 B. 任何事物只有静止没有运动 C.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7.“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可以被人所创造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A. B. C. D. 8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A静止 B运动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10.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C.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D.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11.专家提醒,治疗睡眠障碍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学会释放压力,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 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 意识活动促进了客观事物的发展C. 意识活动总是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 D. 意识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唯一机能12.就意识的生理基础而言,它是A.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人脑特有的机能C. 社会实践的产物 D.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3.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三分本事七分胆”。现代流行语:“爱拼才会赢”。正是靠这股劲,很多人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些话强调了A.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 意识决定工作能否取得成功 C. 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D.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1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改革 思考 科学实验 蜜蜂采蜜A. B. C. D. 1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是实践具有A. 客观物质性B. 社会历史性 C. 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16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 B C D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A. 认识的重要来源 B. 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类认识的目的 D. 检验认识的标准18.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历时七年终于下线。 xx年首飞前,还要开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机载系统集成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首飞前一系列试验体现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真理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 C. 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指 A运动与静止 B物质与意识 C联系与发展 D整体与部分20从修身、齐家做起,而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大学的这一思想反映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C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1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22.小小鼠标无极限,从发明鼠标到现在的50年间,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多功能鼠标、3D鼠标层出不穷,如今人们还在研制不用手操作只靠意念控制的智能鼠标。这主要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思维和存在是不可分的 C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3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 “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C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24.下列最能体现发展的实质是A质变 B量变 C变化 D创新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C. 客观性和普遍性 D.物质性和能动性26.中国高铁虽曾发生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备受外界质疑。但我们用实践证明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中国高铁正走向世界,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签订投资协议。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27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体现了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D事物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28.每推进一项改革,往往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每化解一种矛盾,很可能要触及许多其他矛盾。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具有特殊性 B. 解决矛盾就是消除对立C. 矛盾具有普遍性 D. 只有创新才能解决矛盾29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 B C D30.人们常说的雾霾,其实并非一种天气现象。雾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结雾,雾的颗粒一般比较大;霾则是干性东西,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基本在微米量级。这表明A. 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 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4. 辩证唯物主义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5.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36.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37.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38.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39.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0.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共18分)41.(8分)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会面。这是1949年内战结束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见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牵动着海峡两岸亿万民众,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顺从两岸同胞心愿,顺从时代潮流的,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重大的决策。此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习马会面”的积极意义。( 8分) 42.(10分)xx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xx多张卡片,她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设计了多种提取的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命名为青蒿素。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分析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6分)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2分)43. 材料一:我国人口状况如下图:年 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7818.256.2512198018.216.3411.87198521.046.7814.26199021.066.6714.39199517.126.5710.55xx14.036.457.58xx12.46.515.89xx11.97.114.79xx12.087.164.92图一 图二注: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材料二:由于人口多增长快,与经济基础、资源环境矛盾突出,1978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1982年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从2011年开始逐步实施“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的政策,这将有利于我国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材料三:目前计划生育政策仍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对它的存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功不可没,应当继续坚持。也有人认为,它使中国渐失人口红利,经济增速放缓,加剧老龄化问题,应当废除。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材料一两图表数据变化趋势,并结合材料二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4分)(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及调整的必要性?( 4分)(3)结合材料三观点,运用矛盾有关知识评析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分)江苏省淮阴中学xx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政治(必修)答案客观题:12345678910CABCDDBBAB11121314151617181920ABDCCDBDCA21222324252627282930BDCDABBCDC31323334353637383940BABAAABBBA主观题:41.(1)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习马会面牵动着海峡两岸亿万民众,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分)(2)联系具有客观性,习马会面顺从两岸同胞心愿,顺从时代潮流的,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一项重大的决策。( 2分)(3)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习马会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于增强中国实力和凝聚力。( 2分)(4)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习马会面有利于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感情,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分) 42.(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又发明了双氢青蒿素,有效的减低疟疾死亡率。( 2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屠呦呦经历多次试验设计多种方法最终发现青蒿素。( 2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青蒿素的发现到双氢青蒿素的发明,再到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可以看出。( 2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青蒿素可以有效抗疟,但是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 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从青蒿素到双氢青蒿素,认识在不断向前发展。( 2分)43.图表一反映自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图表2反映我国自xx年以来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在逐年上升,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2分)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到执行是个渐进的过程,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加剧了老龄化。( 2分)(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和调整都是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政策,可以有效调整我们人口数量,更好与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向适应。( 2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我国制定和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正是遵循人口增长与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规律提出的。( 2分)(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计划生育政策一方面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加快老龄化到来的事实。材料三中的两种观点都过于片面。(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