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九)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2297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九)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九)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九)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九) 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垂涎yn联袂mi复辟p穷兵黩武dB剽悍pio叱咤ch膝盖q卷帙浩繁zhC创伤chung聒噪gu 作揖y怵目惊心chD矜持jn贿赂lu修葺q苦心孤诣zh1.C (A垂涎xin 复辟b B叱咤zh 膝盖x D贿赂l 苦心孤诣y)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噩梦蹒跚提纲绿草如茵B.缘由景仰帐簿短小精悍C.嬉笑篷头搅绊攻城略地D.震撼压榨报道陨身不恤2.A (B帐一账 C篷一蓬 绊一拌 D陨一殒)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诗歌作品的。(2)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太主观。(3)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天衣无缝,。A.品位未免无可非议B.品位不免无可非议C.品味未免无可厚非D.品味不免无可厚非3.A (“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自然或必然导致某种情况出现,有不可控性之意,“未免”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评价。“无可非议”指不值得指责,“无可厚非”指不值得过多指责。)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多是因“物”而缘情的。B.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C.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4C(A项第四处逗号应为冒号,B项第一处引语后的逗号改为分号,D项句尾问号应为句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B我国目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 “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同粮食争夺耕地。 C通过成都妇女唐福珍的案例以及其他拆迁致死事件,促使中国顶尖大学的5名法学教授作出罕见的公开表态,呼吁改变一向鼓励开发商暴力拆迁的条例。 D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5B(A句式杂糅;C缺主语,删去“通过”;D“90%以上”存在歧义,指“未得过麻疹”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明确。)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摘编自沐斋登高)6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6. C(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一展胸襟。)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7. C(以偏概全。原文中这两句话是例证,而不是结论。)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为了某个节日,而是为了一展胸襟,古代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自然就具有展示其胸襟,体现其怀抱的作用了。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8. D(“相同的”有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与历代文人不尽相同。)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乞老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晋江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故设施未竟,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其议减湖田之赋,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虽使其子孙世为三公,岂为过乎?(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崎岖:山路高低不平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恤:怜悯C民逋赋,久不能输逋:怠慢D土卑而赋重卑:卑微9.B(A崎岖:跋涉,奔波。C逋:拖欠。“责臣逋慢”,怠慢D卑:地势低。)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以养尔余年D知福建之晋江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10.C(以,介词,用,拿。A而,表转折关系;表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之,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1. 以下句子中,分别编 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先生出贿付其父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ABCD11.D(表现了张复斋的正直;表现了张复斋断案的明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复斋非常孝顺,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亲辗转奔波,后来还为终养老母亲弃官归家。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他为华容百姓请求减免赋税,华容百姓一直享受着实惠。12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四、(24分)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4分) (2)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3分) (3)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3分) 13.(1)你看你父亲将受大杖(责打),却安于忍 心地看着,你怎么能推托掉不孝顺的罪名呢?(“若”1分,“大杖”1分,“辞”1分,大意1分)(2)(对)那些渐渐表现出(是)才智出众的年轻人,(先生都)亲自用对待宾客一样的礼节对待他们。(“俊秀”1分,“焉”1分,大意1分)(3)华容人准备建立祠堂来报答他的恩情,但先生坚决制止了,这就是所谓的阴德啊。(“以”1分,“固”1分,判断句1分)【参考译文】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认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8分)清平乐(南宋)辛弃疾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1)说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5分) (2)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试简析本词“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4分) 14. (1)“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了夸张(也可答比喻)手法,充分表达了对心爱的人的一往情深,烘托了相思难熬的气氛,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4分)(2)上片写闺中少妇春夜梦见当年与心爱的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下片写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不能见面,又无音讯,只好以泪作水,汇流成河,流到心爱的人的身边了!写得形象生动,细腻感人,体现出“变温婉,成悲凉”的风格。(4分)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惶恐滩头说惶恐,。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15.(1)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2)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3)余音袅袅泣孤舟之嫠妇五、(12分)16.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相似,语意完整。(4分)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16.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主人之间的“惨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看冷落清秋节”,这是柳永与恋人之间的“伤别”。17根据下列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材料中“拼”的含义。(15个字以内。)(4分)眼下,“拼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例如,刚毕业的陈明就和两个同班同学“拼房”1500元人民币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拼生活,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卡”一起到商场买东西,优惠卡、购物返券各取所需,赚商家的钱;“拼杂志”你买ELLE,我买瑞丽,交换着看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拼”在这里的含义。 含义是 17.答案:为节约用度而合伙干某事。18.选择高中语文课本必修5或选修中你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方法,写一段话。(4分)例句: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不事雕琢的文辞,汪洋恣肆的退思遐想,宛如一曲豪放的咏叹调。豪情满怀,一泻千里,千古绝唱啊! 18.赋分说明:内容正确,2分;修辞正确,2分;句式正确,2分。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月光下的萤火虫迟子建阳光和月辉不能给予的,小小萤火虫却可以满足我们日渐疲惫甚至畏惧的内心。在张家界的某个夜晚,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儿。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常常看见成群结队的游人喧哗而过。其实,如果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游览来和自然进行交流的。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于月光,我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该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不知怎的,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壳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崢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不得不看见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古人类逝去了,又会进化出新的人类,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天地间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大自然中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11刚才的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选自知识窗xx年第8期,有改动)19作者在第段中说“我很惧怕阳光”,从全文看,原因是什么?(4分) 19阳光不能跟月光一样带给人安详和平静;阳光下需要在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阳光下会看见一些暴行。20文中第段的“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独立成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20(4分)单独成段,起到强调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的“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使文章完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热爱之情,不得不返回人群的无奈之情。21请解释文中最后一段“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4分)萤火虫飞过我眼前时引起我的思考,使我暂时忘记了疲惫和烦躁,获得了宁静与自由。2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列举三处,并说明这样用的好处。(6分) 22(6分)阳光与月光的对比,阳光月光与萤火虫的对比,人与萤火虫的对比。清楚地表现出对比对象的不同之处;突出了萤火虫的安闲、自由;表达了作者喜欢宁静自由的思想情感。(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922题。(18分)面对蚂蚁叶延滨“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想起这句话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环路上涌动的车流。远远地望去,那些金属的小铁盒子,在四只滚动的胶皮轮子上,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体验,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园的树丛前,看一队蚂蚁匆匆地搬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大雨将至。这是最早知道的道理,气象学也罢,生物学也罢,简洁明了,而且生动直观,蹲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心里却在想:“它们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它们搬到哪儿去?谁在下命令呢?它们怎么集合得这么快呢?”充满了问号的世界也充满了新奇。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也许就是从看蚂蚁搬家开始,因为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而在那样的场景中,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那是面对一片宽阔的草原,眼前的一切,简洁为两种色调,一块是蓝色,一块是绿色,蓝与绿的相交点就是永远召唤你又让你永远无法接近的地平线。天苍苍,野茫茫,我们聪明的先人也只能选择这样空旷的字眼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单纯为无垠,丰富为纯洁。那是面对一片荒寂的沙漠,沙漠上是烈日还有烈日一样灼烫的天空,灼烫的天空下是金黄无边的沙漠。仿佛这天空就是沙漠在阳光下幻化的灵魂,而这沙漠尽管每一粒砂粒都是死亡的证明,而所有的沙粒却起伏腾挪成沙丘,沙丘们舞蹈的热情会灼伤我们怯懦的心。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热烈为无语,贫瘠为博大。那是面对一派峰峦逶迤的群山,坚如铸铁的山岩远处化为画师笔下的泼墨,而轻逸如纱的云雾又与重峦叠嶂凝成浑然一体的水纹。云雾与石岩难分轻重,群山与云海如同伯仲。千山鸟飞绝,飞翔着的是山的灵魂。空旷之美,世间之大美,寂寥为深幽,厚重为空缈。每当我面对这样的大美之境,我会想到暴风前那一队匆匆搬家的蚂蚁。我知道那队蚂蚁并不像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渺小”,它们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无论是晨光还是暴雨。这也是我们内心的召唤,走出家门,去草原,越沙丘,登山岭,会在面对大美之时,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空旷之美,对于今天的我和你,实在太重要了。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也不幸生活在一个物质充盈的城市。我们几乎变成了物化了的城市动物。我们的空间被丰富的物质世界充盈:楼群、街路、格式化的绿色植物和所有目光所及的事物!我们的时间也被紧张的物化日程充盈:上班、听报告、购物、交费以及闭上眼前接最后一个电话!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蹲下来,在树丛边看到一队蚂蚁爬过他的童年。这也许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已经成为了“城市动物”。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像一架架煌煌书架,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同时也都落满灰尘;像一台台冰箱,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像一个个超市,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城市用各种办法填充我们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们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内心没有一个小角落放下一个“自己”。于是,我们被一种力量召唤,走出去,在空旷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间去,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望着草原,让绿色浸染你的心灵;望着大漠,让风沙吹走充填你内心的那些办公室职场风波;面对群山,直到你想起了那句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世界就再次接纳你,这个世界会悄悄对你说:“你真不错,你的生活应该这样富有诗意”19文章第一段中说“相似的问号在另外的场景产生”,这“另外的场景”分别指什么?写它们有何作用?(4分) 。(二)(18分)19.“另外的场景”分别指“宽阔的草原”“荒寂的沙漠”“峰峦逶迤的群山”等大美之境。这样写突出了自然给人的启示,能让人们听到来自内心的生命赞颂。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也与下文“物化了城市生活”形成对比。(答出“大美之境”的内容2分,作用2分,共4分)20文章第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加以理解。(4分) 。20.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是幸运的,可以不再受贫穷的煎熬;但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丰盈的世界里,一切又都被物化了(或格式化了),人们失去了生命的灵性,所以这又是不幸的。(前后各2分,共4分)2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划线部分的语句。(4分) 。21.这些语句表达上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格,将我们生存的现实世界比作“书架”“冰箱”和“超市”,形象具体而又有突出强调作用,充分抒发了“我”对物化的城市生活的不满及对投入自然的渴望。(4分)22.作者在第段中说“都市人”“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又说“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在第段中还说“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这三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请简析。(6分) 。22.第一处是针对物化了的“城市人”来说的,他们非常渺小;“我觉得我像一只蚂蚁”是针对身处“空旷之美”的“我”来说的,能“迎接大自然赐予,自信而有节制”,感悟到了生命之美;而“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是对都市人的召唤,希望人们摆脱物欲的世界,去追求富有诗意的人生。(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着一根长长的鱼竿。一段时间过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时钓到银光闪闪的鳜鱼,可是年轻人的浮标却没有动静。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老人:“我们钓鱼的地方相同,您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鱼饵,为什么您能钓到这么多鱼,而我却毫无收获呢?”老人微笑着说:“你要我讲真话,我就告诉你。你的毛病在于思想浮躁,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烦乱不安。我钓鱼的时候,常常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只是静静地守候,不像你时不时地动动鱼竿,叹息一两声。这边的鱼根本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的举动和心态只会把鱼吓走,当然就钓不到鱼了。”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哲理感悟?请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结合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七、【审题指导】人生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否则易于烦乱躁动,终将一事无成。【优秀作文】恬静执著品自高恬静的心态,执著的信念,终会提升你的人生品位。题记碧水微波,鳜鱼欢跃。一样鱼竿,两样收获。年轻的垂钓者仰天长叹,垂钓无功,那是因为他心态浮躁;沉稳的垂钓老人则甩鱼入篓,怡然自得,那是因为他心态美好、宁静。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无论是江边垂钓,还是其他世间事,都需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然而,掩卷而思,借问茫茫天宇,借问芸芸众生,什么是美好的心态?什么是美好的心态?垂钓老人把一尾鳜鱼装进鱼篓,他轻轻地告诉我,美好的心态是这样的:一条大鱼游过来了,“扑哧”一声咬去了甜甜的鱼饵,然后挣开鱼钓,逃走了。但是不急不躁的人儿,仍然稳坐在岸边的青石上,恬静沉稳地守望着他长长的鱼竿,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条鱼。垂钓人的心态是平和的,像天上悠悠的白云,像林中和谐的鸟鸣,像夕阳映照下绿茵茵的草地。拥有了这样的心态,拥有了这份沉静和闲适,才会有丰硕的收获,才会有鳜鱼的接踵而来,欢歌跳跃。这是垂钓老人的心态告白。什么是美好的心态?语文老师告诉我,美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恬淡而不乏执著,闲适而蕴涵着追求。美好的心态,是乍暖还寒时候“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恬静淡雅;是王维笔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愉悦,超凡脱俗;亦是“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神清气爽,昂扬奋发;是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明净,踌躇满志;亦是莘莘学子沉静刚毅的灯下研读,从容镇定的临场应答。有了这样美好的心态,诗人才得以成就他们壮丽的篇章,英雄才得以成就他们的功名伟业,学子才得以实现他们的宏图大志。美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恬淡而不消沉,闲适而思进取。这也是语文老师的谆谆告诫。什么是美好的心态?一位老将军告诉我,美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从容而又执著,镇定而又睿智。美好的心态,是诸葛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沉稳睿智,是危难时刻处变不惊巧施空城计的琴声不乱。一位刚刚从奥运赛场凯旋的体育健儿告诉我,美好的心态就是面对竞争强手时的坦然自若,就是坎坎坷坷之后永不言败、继续拼搏的微笑。美好的心态就应该是这样的:从容而又执著,镇定而又睿智。正因为这样,诸葛孔明才敢凭借空城,从容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我国的体育健儿才得以在奥运赛场赢得金牌,高唱国歌。欣赏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欣赏岳鹏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但我更欣赏垂钓老人的美好心态,沉沉静静,执著守望的风采。两根钓竿,一缕哲思。碧波荡漾,心潮澎湃。浮尘莫叹,沉静执著。拥有了这样美好的心态,我们就能漫观天际云卷云舒的壮丽景色,我们就能像那位渔翁一样,守望好人生垂钓的长竿,笑迎一尾尾肥美的鳜鱼,飞入收获的鱼篓,溅起一串串美妙的人生之歌。【佳作点评】本文主旨鲜明,文采浓郁,说理有力,引人入胜。文章主体行文的结构技法尤其令人赞叹。小作者把并列式结构与对比式结构技法结合在一起,既有宏观的并列式,又有文段内的对比式,使得议论阐述气势恢弘,主旨鲜明,读来令人颇受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