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61654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人民版考向一秦朝的统一1.(xx江苏南通质检)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以“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据此,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A.从贵族制走向官僚制B.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帝国C.从世袭制走向选举制D.从封邦建国走向中央集权解析由“地方分权”到“独制”可知题干强调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答案B考向二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2.(xx江苏姜堰中学质检)“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三皇”“五帝”汉高祖“不改”等信息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答案B3.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A.察访推荐 B.血缘关系C.皇权独尊 D.相权调整解析察访推荐是汉代的选官方式,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古代宗法制的核心,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相权调整主要是涉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秦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答案C5.(xx江苏海安期中)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 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也就是说当时已经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王位世袭制不符合“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排除D;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6.(xx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调研)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此判断,王夫之认为()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解析材料中“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说明秦代治理地方的措施是郡县制,故B项正确。答案B7.(xx江苏扬州期中)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解析材料信息“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永为一统一国”,说明郡县制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中的作用,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答案C考向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8.(xx江苏金陵中学质检)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君主专制的刚性,即君主的私天下地位至高无上;另一个是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即官僚都以天下为己任,志在治天下,所谓的“公天下”,B项符合题意。答案B9.(xx江苏新沂模拟)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建立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2)历史意义: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根本原因: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