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55752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含解析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2. 有学者说: 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 但破坏极容易复活与再生, 古人所说乱而后治, 其中一个缘由, 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 ”“这种生产结构”特点是()A. 古代最基本经济形式B. 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 以重农抑商为一贯政策3. 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在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A. 柴油机和汽油机 B. 柴油机和电动机 C. 蒸汽机和内燃机 D. 内燃机和电动机4. 从下面这幅图反映出的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B美洲进入世界大家庭C环球航行已经成为现实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5. 饼状图是研究和表达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为直观的让我们分析经济各因素之间的发展、变化。读下面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饼状图,我们可以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布局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B农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提高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开展,促进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促进英国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市场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B东方各国政治经济落后,被迫接受奴役C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建立起对全球的控制D闭关锁国政策在工业国面前不堪一击7.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于( ) A新航路开辟以后B美国独立战争以后C工业革命完成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8. 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9. 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A.年代久远 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 D.工艺高超10. xx年的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非常大。下列对制造业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有( )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迅速普及 蒸汽时代的到来,使得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新材料钢风行全球 近代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成为新兴行业 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美国制造业提升竞 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并由此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新经济” ABCD11. 阅读下图,其中美国在18601938年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法国4.04.25.27.97.86.86.16.14.4俄国5.05.65.67.07.68.88.25.39.0A.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迅速发展 B.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C.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12. 观察下图,根据年代与数据推测图中表示的是()单位:万吨图8A.英国煤炭产量 B.世界石油产量C.世界钢铁产量 D.英国棉花产量13. 下表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趋势是( )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xx产量(吨)3xx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590000000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增加促进投资 D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14. 19世纪中期,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林肯、加富尔、俾斯麦等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为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活动主要适应了 ( )A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需要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对外侵略扩大市场的需要D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需要15. 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16. 明清时,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1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扣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四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 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至 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就是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引起了英国“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而它“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好像哲学革命对德国,政治革命对法国一样。” 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讲道:“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 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这一批人可以称之为“革命论”者。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工业革命”所指的那些变化经历了长时期的准备,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期内完成的。于是,他们对“工业革命”一词的科学性提出异议,认为像这样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过程,用“革命”一词规范不太合适,“很需要一个新的标签”加以代替。 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19291932年间出版)中对那种认为在较短时期内发生猛烈变革的观点持否定态度。比尔斯说,“工业革命”一词令人困窘,因为被称为革命的那些变化是渐进的,你不可能找到这个变化的开始和结尾。新的经济思想、修改了的经济政策、调整了的经济关系,都是逐步形成的。这一批人可以称之为“渐进论”者。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两派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其始,大约起于缙绅之家,而婢妾效之,寝假而及于亲戚,以逮邻里,最后即便贩竖立肩挑之辈,虽然逐日营趁,生计艰难,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材料二:年来风谷之薄,大率起于苏州,波及松江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丧,皆以俭为耻。贫人负担之徒自不必言,妻必好饰,夜必饮酒在北直隶宣化府隆庆州,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材料三:山西虽处西北,“而奢靡风,乃比于东南,河南,山东,婚丧嫁娶这间,衣食宴会之际,不知检束北京因为南方举子和达官商贾的云集,更是盛行南风。因而在社会上,人们饮爱南酒,食重南味,曲尚南曲,糖称南糖,衣着讲南式,园林效苏杭,书画文玩、娱乐戏剧、看花品茗,无一不以江南为尚。”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文明史回答问题:(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特点。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材料四自xx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并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的共同之处。2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 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材料一 城邦即城市国家(city-state), 通常由一个中心城市与周围的乡村构成。世界上很多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上产生过不同形态的城邦。中国春秋以前的诸侯国也可以视为一种城邦形态。孟子说: “公侯皆方百里。”(孟子万章下)这就是一个城邦的大小规模。(1)比较中国古代城邦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完成以下表格。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希腊的雅典主权归属作为天下共主的天子官员的产生抽签与选举土地所有权公民的私有土地工商业状况规模小, 官府控制材料二 长安与78世纪的主要城市首先是贵族与官府的城市, 那里的国家政权权力将所有的商业活动都置于其严格的控制之下, 但开封(北宋东京)却提供商业生活与消遣娱乐活动占突出地位的居民区的第一个例证。政权机构及其人员从这个时代起就与大部分是由平民组成的典型城市居民保持着直接接触, 而经济发展高潮也突破所有那些倾向于使城市保留其贵族特征的古老规则。 (法)谢与耐中国社会史(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三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也是城市化最早起步与首先完成的国家。1851年人口普查说明, 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法国的城市化始于19世纪初, 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经过一个多世纪, 直到1931年法国城市人口才占到全国人口的51【题文】2%。美国的城市化同样始于19世纪初, 同样拖延一个多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西部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土地, 吸收大量的人口。美国在1920年基本实现城市化。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3)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以来促进西方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与英国相比, 为什么法国与美国的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用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23. 历史图表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5000西汉东汉明中期康熙乾隆嘉庆050001000015000xx02500030000秦隋唐宋元欧洲(万人)中国(万人)图表一 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 图例: )图表二 旧航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图表三 新航路图表四 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单位:%)年份中国欧洲182032.426.6189013.240.3(1)据图表一,指出中、欧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2)比较图表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3)据图表四,分析中、欧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4)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化学工业卡特尔化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材料二1871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 7%,工业生产增长4 6倍,同期英国增长1 3倍,法国增长1 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 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讲演中说:“假如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 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什么结果?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 增强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B. 满足封建主的奢侈生活、C. 造成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D. 掠夺大量财富, 转化为资本, 加速资本主义发展均属于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对后世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故此题应选项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这种生产结构”是指小农经济, 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与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形式。 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特征: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AD不是小农经济特点, B不是最主要特点, 因此选C。 3.【答案】C【解析】本试题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就,故选择C项。4.【答案】A【解析】本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A5.【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A6.【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各国民众社会生活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7.【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D8.【答案】【解析】9.【答案】D【解析】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匠技艺高超,使用上等原料,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大多精美绝伦。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即是官窑工艺高超。10.【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A11.【答案】D【解析】12.【答案】【解析】13.【答案】B【解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B14.【答案】B【解析】美国,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斗争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统一,体现了工业资本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对市场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的要求。15.【答案】C【解析】本此题为基本常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C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经济发展的情况, 这种发展是局部的、渐进的, 是量变而非质变, 故ACD的表述不符合这些特征。二、非选择题17.【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2)社会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 (3)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观点: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启示: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不仅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好这种权利,为民众造福,否则就会不断出现“继续革命”。【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条件、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中国经济近代化遭受困境的原因及启示。本题以近代化史观中的世界经济近代化作为主线索,结合整体史史观部分内容,考察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原因、条件及带来的影响。材料四还结合中国的近代具体国情考察了中国近代经济近代化面临的困境和启示。本题涉及的时间跨度大、中外结合,并体现历史教育的现实作用。有很强的高考命题特征。第一问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来来回答。第二问则根据材料二从社会财富分配、犯罪情况、社会矛盾来分析归纳。第三问回答西方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至于第四问我们只要抓住材料中的“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以及材料中中国当时的国情就不难得出作者的观点了。至于启示,只要不偏方向就可以了。18.【答案】紧扣对工业革命全过程的客观分析,表明“渐进论”者无法否认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和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革命论”者也无法否认工业革命所具有的长期性和延续性特点,迁移所学知识论证评析。【解析】19.【答案】明清社会风俗的变迁,奢侈之风盛行;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商人队伍壮大;商品种类增多。(1)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2)影响波及城市和乡村,并且蔓延到全国(3)首先从江南兴起(4)商人,官僚和举子充当了媒介。【解析】20.【答案】(1)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阻碍了中外交流,落后于世界。不同意: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表现:农业:粮食税;工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允许自由贸易。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减少耕地面积和农牧产品数量(或减耕减产);稳定(控制)物价,保障民生(发展经济)。【解析】本题以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围绕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原因及影响;第(2)题,要正确理解“退却”指的是20年代初的新经济政策,并分析其积极影响;第(3)题,要围绕稳定物价、保障民生这一主题,分析材料三、四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21.【答案】(1)春秋以前的中国古代希腊的雅典主权归属城邦的全体公民官员的产生宗法制度与世亲世禄土地所有权作为国有土地的井田制工商业状况工商业发达(2)变化: 唐都长安在特定的位置设市, 与居民区分开;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宋朝东京坊市界限被打破,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原因: 城市从官僚贵族化到平民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3)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的进展;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缓慢的原因: 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 圈地运动的影响。美国、法国农业经济制约城市化的发展。【解析】试题分析: (1)比较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与西方的历史, 即夏、商、西周时期与古希腊雅典的社会状况, 填写表格。(2)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与宋朝“市”的变迁。原因可直接依据材料二分析: 政权机构及其人员平民化; 经济发展高潮突破古老规则。(3)由材料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法国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美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西部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土地, 吸收大量的人口。22.【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的材料: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概括。第(2)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的理解。第(3)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23.【答案】(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2)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等。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变化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关系: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解析】24.【答案】(1)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领先的新兴工业部门: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原因:德国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额相对小。(3)意向: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准备: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结果:导致首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1)依据材料一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答题。(2)归纳、运用材料二的对比数据,可从经济增速、工业实力、贸易份额等方面总结德国经济的特点。可从政治前提、技术条件、海外利益等角度简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3)理解运用材料三的关键句即可答出意向与准备,如“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那是万万办不到的”。从材料三的时间上也可判断出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