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优生联赛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55295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优生联赛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优生联赛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优生联赛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优生联赛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马丁路德金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1.对文中部分语句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将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比喻为“灯塔的光芒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充分肯定该宣言的历史意义。B. “美国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退了回来”一句意思是说,美国尚未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承诺。C. “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一句意思是说,黑人们从非洲的故土家园流亡出来后,一直没有找到安居之所。D.“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一句意思是说,美国黑人不能够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而仇视美国白人。2.以下表述,不属于马丁路德金阐明本次集会目的的一项是( )(3分)A把在“解放黑奴宣言”颁布一百年之后黑人仍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情况公诸于众。B要求美国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诺言,使黑人拥有与白人一样的基本人生权利。C提醒美国,黑人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十分强烈,十分迫切,对此,国家不能安之若素,不能拖延。D要让白人们明白,他们的自由与黑人的自由息息相关,他们应当支持、参与黑人争取权利的行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马丁路德金看来,黑人民权运动有法可依,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的相关条文,正是美国黑人争取获得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法律依据。B. 不能拥有与白人同等的基本人生权利,长期遭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生活贫穷,这些正是美国黑人参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的根本动因。C. 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并不主张黑人们用暴力手段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主要是因为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D. 在马丁路德金看来,美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对黑人而言是福音,对美国社会而言也是福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4.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5、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3分)A、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之一。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遭贬后任此职。D、列传 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分) 译文:(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浣溪沙朱敦儒(宋)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竹笋的壳皮。8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9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1)诗经中劝告女性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2)沁园春 长沙中“ , 。”是毛泽东回忆青年朋友们不平凡的岁月。(3)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哀婉动人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本次选考题只设置11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设置12题人物传记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隐 瞒石磊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选自xx年第3期北京文学)(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2)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3)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4) 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四、传记类文本阅读12(本次考试未选传记类文本阅读)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选择题1319每题2分,20题补写题6分)13下列字音和字形只错一个的选项是( )(2分)A纷繁芜杂(w) 纤细(qin) 罹(l)难 绕树三匝(zh) 飘缈B羞涩(sh) 瞥(pi)见 颤(zhn)栗 氛(fn)围 左右顾盼C壬(rn)戌 窈窕(y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 绿草如茵D一叶扁(pin)舟 卜筮(sh) 巢穴(xu) 馄饨(dn) 短小情悍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1831年,雨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这部小说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B、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C、巴金先生在1931年到1940年之间,陆续写成了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D、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里面包含了作家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B陆蠡在沦陷的上海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日本侵略者逮捕他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C别了,不列颠尼亚把末代港督乘坐皇家游艇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历史背景中,塑造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D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以及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1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_,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A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B最初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后来扩大到表现青年的苦闷C从最初表现劳动人民的不幸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青年的苦闷D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后来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还不到一个星期,他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家徒四壁,米缸里空空如也,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了。 C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D全球住房价格季度指数表明,某些发达国家的住房价格已经受累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但新兴经济体到目前为止仍然安之若素。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这秋蝉的嘶叫,更是北国的特产,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全市要重视中小学“大班额”化解工作,要坚持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原则,确保“大班额”化解工作取得实效。 C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D经典名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经过一代代读书人的选择,就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这非常重要。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A. B. C. 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请以“去看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横线内填入一具体的词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邵东一中 湘潭县一中 双峰一中xx年下学期高一优生12月联赛试卷语文答案1、C(“故土家园”指的是“美国社会”,本句意为:黑人们在美国社会上居无定所,没有平等、独立、自由的生存环境。)2、D(在作者所阐述的本次集会的目的中,并无此意。作者提到“他们(白人)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是告诫黑人在争取自身合法地位和权利的斗争中不要采取暴力方式。)3、C(误在“主要是因为”。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看,他不主张用暴力手段,主要是因为暴力手段不符合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违背他所推崇的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当然“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也是他不主张暴力的原因,但不是本质的、主要的原因。)4、D (根据句式的整齐来判断。)5、C (A,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离骚为抒情诗。C列传是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6、A(略)7、(1)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得分点:正/直,事,间,穷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得分点:被,颜色,形容,枯槁各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于是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啊。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终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扣留怀王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他)。(他)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了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导致怀王)未回;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自己)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而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有一天能觉悟,楚国坏的习俗有一天能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在一篇作品(离骚)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令尹子兰听说了屈原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又把屈原放逐出去。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我)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8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9(1)哀景抒哀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10.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1.【答案】(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2)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每点2分)(3)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4)观点一:以“隐瞒”为题好。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题。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趣。“隐瞒”是贯穿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如果改为“真相大白”就显得太直白,也没有上述优点了。观点二:以“真相大白”为题好。“真相大白”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小说的情节都是为“真相大白”做铺垫的,用“真相大白”做标题,更切题。“真相大白”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我”的揭示,小说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小说的主题才得以彰显。而用“隐瞒” 做标题就没有上述优点了。(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12(本次考试未选传记类文本阅读)13.D(A项 芜w杂 纤xin细 三匝z 飘渺 B羞涩s 瞥pi 见 C窈yo窕 冯png虚御风 D馄饨hntun)14. D,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15、A(B结构混乱,应改为“他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后,献出了”;C搭配不当,“塑造了历史意义”应为“突出了历史意义”;A搭配不当,“以及”改为“并且表达了”。)16、A(根据“青年的苦闷”和“劳动人民的不幸”的关系,可以排除BC,再根据下文的“以致”的表述,可以排除D)17C(A、牺牲生命也不顾惜。用作定语,褒义词。B、一文不名:名,占有。指一个人身无分文,形容很贫穷。C、下里巴人:指通俗文学艺术。剪纸非文学艺术。D、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18.B(A主宾搭配不当,应为:秋蝉是家虫;C主客体颠倒,应是这句话是苏轼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D偷换主语,在“就像给一个人的精神打底子”前加一个主语“阅读经典”。)19、B(这段话围绕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展开,是写今人的感受,“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说明时间已久,因此开前接用第句,是点的写法顺序。)20. 什么叫文化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全对给6分)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