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9499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籼米(xin) 创伤(chung) 夹袄(ji) 载歌载舞(zi)B游说(shu) 横亘(gng) 浸渍(z) 叱咤风云(zh)C玄色(xun) 蕈菌(xn) 因为(wi) 五卅惨案(s)D翌年(y) 躯壳(k) 忤视(w) 长歌当哭(d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驳 家具 笔杆子 急不暇择B驯鸽 忸怩 绿茵场 诛连九族C婆挲 嘻笑 梵婀玲 没精打采D租赁 恶耗 橘子洲 如椽大笔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2)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_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3)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 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A做客 虽然 熟识 B作客 虽然 熟悉C作客 即使 熟识 D做客 即使 熟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只能望其项背。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其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品。C这一番话犹如晨钟暮鼓般一直警醒着我,催我奋发,催我前进。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雨巷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130篇。B继父默德斯东把年幼的大卫送去当童工,让他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母亲大权旁落,不敢过问这件事,也不敢和大卫亲近。(大卫科波菲尔)C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是个大贤人;孔子赞叹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和谐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xx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夭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有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现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7、下列对“和合”思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C“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D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说明“和”与“礼”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B“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C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D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其“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常常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也常常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B世界上很多事物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和合”思想主张彻底化解矛盾和冲突,使不同事物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C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美国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角色,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跟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汉书杨胡硃梅云传【注】窾(kun),当中挖空的木头。 匵(d):小棺材。藟(li),藤。殠(chu),腐臭的气味。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必亡易吾意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吾欲裸葬,以反吾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为之棺椁衣衾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C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2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第II卷 (非选择题114分)四、(28分)13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4分) 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4分) 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8分)(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4)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分 析 题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16、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5分)17、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6分)18、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6分)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同学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六、(15分)20、以“黄叶纷飞”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景动静结合,描写生动优美,不少于200字。七、(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倒在了血泊中,触动了鲁迅的神经,并为之“纪念”;活泼可爱的小狗包弟躺在解剖桌上,心怀“歉意”的巴金,怀念包弟;短小精悍、幽默风趣的梁任公站在演讲台上,勾起了梁实秋的思念,“笔而记之”。也许你也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请撷取生活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让你过目不忘的人或事,带领我们重温那个难以忘却的回忆。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7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xx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12分) ks5u 高#考#资#源#网(1)(4分) (2)(4分) (3)(4分) 14、(8分)(1)(4分) (2)(4分) 15、(8分)(1) (2) (3) (4) 16、(5分)17、(6分)18、(6分)19、(4分)( )( )20、(15分)20021大作文(50分)700800xx届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A夹ji、B亘gn、壳qio)2、A(B株连九族、C婆娑、嬉笑、 D噩耗)3、A(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例“到亲戚家做客”;作客:寄居在别处,例“作客他乡”。 虽然:表事实;即使:表假设。 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知道得清楚 。)4、C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A项 望其项背: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中 B项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用于此处对象错误D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5、C(A关联词位置不当:该诗不仅B“描写”改为“描绘”,成分赘余,删去“之”D项无主句,将“由于”调至“青少年”后。)6、B(大卫的母亲去世后,继父默德斯东才把大卫送去当童工)7、D(第三段:“和”与“礼”的价值观是一致的)8、D(第一、二段:“和谐”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9、B(第四段:并不是说主张彻底化解矛盾和冲突,而是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10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11A 都是目的连词(B前 “之”代词,代死人,后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前是代词,后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前是“将要”,后是“语气副词,尚且”)12B 13见译文。14、(1)诗歌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2分)渲染了边境局势的紧张气氛,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预示了战争的胜利。(2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分)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15、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士皆瞋目。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16、五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2分);性格中都有自私、功利、冷漠、提防、猜疑(3分)。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回答。17、一语双关。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3分);虚指: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3分)。18、(1)参考答案中显示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社会上一种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也影响到当今的老师和学生。(3分)(2)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关爱,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大众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主流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时,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3分)19、B D(B“热爱生活”错, D“沮丧、气愤”错)20、略21、按高考要求。【译文】杨王孙是武帝时期的人。学习黄(帝)、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主张。家中产业上千,生活上供养自己非常丰厚,保养身体无所不至。等到生病临终时,先给儿子留下遗言,说:“我打算臝体埋葬,来返回我的本质,一定不要改变我的意思!死了就做一个布袋盛我的身体,葬到离地面七尺深的地方,尸体下葬后,从脚下扯下那布袋,使身体贴近土地。”他的儿子想默不依从,但父命难违;想按照父亲的意思办,又于心不忍,就去见杨王孙的友人祁侯。祁侯给王孙写信说:“王孙您被疾病所苦,我近来跟随皇上去雍地祭祀,未能前去看望您。希望你保持精力,少点忧虑,按时吃药,好好地对待自己,我听说您让儿子将您裸葬,如果死者不知罢了;如果死者有知,陈尸地下,光着身子怎样去见先人?我不赞成您的想法。并且孝经中也说:人死后要有棺椁衣衾。这也是古代圣人流传下来的制度,您何必要坚持一己之见呢?希望王孙详审。”杨王孙读完了来信,回了一封信,说:“听说古代的圣王,因为人情不忍心白白看着他们的亲人故去,所以制定了安葬的礼仪制度。现在却超过了古代圣人制定的葬礼,所以我准备裸体埋葬,以此矫正世俗的厚葬风气。厚葬实在无益于死者,可是世俗之人却争着相互比高,费尽钱财,使财币都烂在地下。有的竟然今天埋下去而明天就被挖掘出来,这和在田野中暴露尸骨有什么两样?况且所谓死,就是生命终了时的变化,事物的归宿。回归的能够得其所,变化的能够顺其变,这样的事物就能各自返回其本真。返回本真就是进入一种玄远的境界,无形无声,才合乎道的真理。如果装饰外表来向众人夸耀,用厚葬来阻隔死者返回本真,使回归的不能得其所归,变化的不能顺其变。这是使事物失去他们各自的归宿呀。况且我听说:人的精神是天赋予的,形骸是地赋予的。精神离开形骸,各归本真,所以叫做鬼,鬼的意思说的就是归。死者的尸体安然自得独自呆在那里,难道会有知觉吗 ?用缯帛包裹尸体,装进棺椁与土地隔绝,肢体捆束,口含玉石,尸体不能腐化,渐渐郁结成肉干,千年以后,棺椁腐朽,才得以返还大地,让尸体化为乌有,回归到本真所在。由此而言,哪里用长久做客而不返回真宅呢!从前帝尧安葬时,抠木为棺,用藤蔓当绳索捆绑棺材。他的墓穴往下没有挖到泉水,往上也不散发臭气。所以说圣王容易奉养,死了容易安葬。不在无用的地方下工夫,不在没道理的地方花钱财。现在人们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归真返本,不能归返无声无形的境地,死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呜呼!我决不这样做。”祁侯看了信后说:“说得好!”于是,杨王孙死后,他的儿子便将他裸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