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9350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诗经閟宫(b古同“闭):乃命鲁公,俾侯于东。赐之山川,土田附庸。可知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2、右图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强化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科举制度的成熟4、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言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6、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7、明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到二十八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解决上述问题,当时皇帝()A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D设立殿阁大学士8、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9、公元前594年,梭伦高声宣读了 “解负令”,梭伦拔出到处都竖着的债权碑。(一)、平民时常来找他,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二)、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这说明()A梭伦改革潜伏者失败的危机 B平民仍对贵族专权不满,要求继续变革C改革铲除了贵族的统治基础 D公民群体内部对社会变革存在分歧10、据记载:雅典全盛时期全国人口40多万,自由民约为9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2.2万人,外邦人约4万人,奴隶约33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2.2万人男性成年公民。由此产生了争论:(一)、认为雅典政治权利只属于少数人的据此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二)、认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据此确认雅典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些争论()A掩盖了雅典民主的阶级与民族性 B忽视了历史研究的时代性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历史 D表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11、古罗马法学家有句名言:“公正的人就是遵守法律的人,法律必须看得见,司法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古罗马最早实践上述观点始于() A万民法 B习惯法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12、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指原有社会秩序)”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使帝国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 13、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A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14、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B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C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15、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基本推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统治 B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D因为运动失败使国共走向合作推进了大革命16、“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7、20世纪20年代,民国日报在本报今年第一句话中说:“中国应该有一个主义明确的革命党。国民党经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全力创造,现在已是这样一个主义光明壁垒整严的党了。我们当然希望国民都能积极加入本党,但并不愿强制国人,非为国民党党员不可。如果有一个一样能建设新中国的党,我们未尝不认彼做良友。”这表明( )A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B国民党确立了联俄政策C国民党确立了扶助农工政策 D国民党具有联共意向1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19、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20、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违背了清朝外交平等的原则 B体现了中外完全平等、开放交往的理念C凸显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至尊风范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2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22、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永安封王建制C创立拜上帝教 D提出资政新篇23、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24、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各个条款中,最能体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款是:( )A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B对镇压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C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D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监禁、流放和处死100多人25、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23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结构:(1) 依照例子填空。(8分)例:A皇帝制度B CD E(2)据材料一,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并说明其在政治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材料二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7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三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请回答:(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6分)(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以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6分);对于上述各国所采取的不同政治体制,你有何启发?(3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对于太平天国近代化意义的理解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远在150多年前,与太平天国同时代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经关注过这一事件,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论述。我们发现,即便是马克思在当时的论断,亦不能完全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近代化意义甚至,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对该运动持否定态度。恩格斯于1857年撰写了波斯和中国一文,文章指出:“中国的南方人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本身,似乎表明他们已觉悟到旧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从这里来看,恩格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是持肯定态度的,他所预测的“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也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把太平天国与“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联系在一起,可见恩格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期望和赞誉。应该说,恩格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近代化意义有充分的肯定。然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农民阶级局限性弊端不断暴露马克思开始表现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望并对其作了否定的论述。在1862年,马克思撰写了中国记事一文,文章较多地涉及到太平天国运动。他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里,我们遗憾地发现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已经不认为具有近代化意义。之所以出现以上不同,关键原因在于如果以局部细致的目光来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则其局限性会被放大。进而产生对整个运动的全面否定只有以宏观的视角或长时段的眼光来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其历史的积极性和近代化意义才会被发现。刘建伦如何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及近代化意义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xx级一年一期潭桃澧岳四校联考答案历 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AABCB 610:ADBDC 1115:DDBCB1620:CDABD 2125:DDCBA 二、非选择题。26(23分)(1)B.三公九卿制(2分) C.三省六部制(2分) D.郡县制(2分)E.行省制(2分)(2)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2分,任答一点即可)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出现(或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中央集权过于强化,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2分,任答一点即可)(3)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分)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1分)27(15分)(1)政治文献: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 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2分)(2)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德国:世袭(1分);法国:选举(1分)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德国国家元首控制议会(2分);法国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2分)启示:政治体制的建立要合乎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不同政治文明应和谐共处。(言之成理即可,任写3点3分)28.(12分) 评分说明:一等(9-12分)对材料提供的史实运用充分,史论结合;(34分)多角度阐述;(1-2分)辩证思维。(2分)二等(6-8分)运用了材料中的多个史实,史论结合;(2-3分)两个以上的角度阐述;(1分)辩证分析。(2分)三等(0-5分)罗列材料中的史实,有一定程度的史论结合;(0-3分)两个以上的角度阐述;(0-1分)具体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