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寻找时传祥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2848549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寻找时传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寻找时传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7寻找时传祥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找时传祥【重点难点点拨】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偌大(ru) 沧桑(sng) 漠然(m) 老茧(jin)污蔑(mi) 挨打(i) 遣送(qin) 淳朴(chn)记忆犹新(yu) 颠倒(din) 逝世(sh) 黯然(n)赚钱(zhun) 糟蹋(t) 糠饼子(kng) 诚挚(zh)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得 (d)得到 假(ji)真假(di)得亏 (ji)假日(de)干得漂亮卷卷 (jun)试卷 劲(jn)劲头(jun)卷起来 (jng)劲敌夹 (ji)夹缝 倒(do)倾倒(ji)夹被 (do)轻重倒置(g)夹肢窝 挨 (i)挨门挨户 分(fn)分秒必争 (i)挨打 (fn)本分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偌大:这么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极大。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诚挚:诚恳真挚。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淳朴:淳厚朴实。颠倒: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逝世:死亡;去世(含褒义)。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时兴:一时流行。五、作者简介孙德宏,辽宁盖县人,1962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现任工人日报编委、一版主编。著作有:困境中的思索、中观新闻论、中国房地产狂潮(合著)、开发商决策论(合著)等。六、时传祥简介时传祥(19151975),山东齐河县人,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出席全国群英会,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1年秋受“四人帮”迫害,被赶回山东齐河县赵官公社老家。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市环卫局和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联合举行大会为其昭雪平反。1995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雷锋”荣誉称号。七、写作背景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 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到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反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或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八、文章主旨课文通过讲述已故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平凡事迹,赞颂了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时传祥精神。九、结构分析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作者在这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这篇通讯的对象是掏粪工人时传祥,“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握了一次手。”“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了通讯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为下文介绍时传祥作了有利的铺垫。作者于字里行间抒发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即: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是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倍感“重访精神高原”是必要的、重要的。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作者紧紧抓住文章标题寻找时传祥中的“寻找”二字展开对时传祥真实人生的叙写。作者采访了很多人,不同年龄的人对时传祥有不同的反映,中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时传祥生活的年代,对时传祥缺乏了解而表情漠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老师傅一听到“时传祥”这个名字,“惊讶中便有些激动”“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体现了当时时传祥的精神深入人心,是广大人民争相学习的模范。“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那会儿背粪还得预约!”可见在当时不管是掏粪的还是做“官”的,也不管是清洁工还是党的干部,都愿意具有时传祥一样的品格,纯洁,崇高,一尘不染,永不变质。在人们心中,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但紧接着文中用“可是”转折,“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老人们愤愤的态度和刚才激动兴奋的神情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在老人们赞美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对现今有些人嫌弃苦、累、脏的工作态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接着作者具体介绍了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不干好,人家不方便。”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渗透着时传祥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接着作者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情;二是写了运粪的运输工具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的例子。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天背50桶增加到93桶,刮风下雨也是一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9年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接见了代表们,刘少奇与时传祥握手,并把自己的“英雄”牌金笔送给时传祥,以及后来引起的“掏粪热”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劳动模范的重视和爱戴以及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和向往。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人们的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人们渴望学习时传祥精神。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里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现了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文章最后写作者采访时传祥老伴及与几位“有身份的人士”的对话,写中央首长关心时传祥一家及善良正直的人们从内心深处赞美时传祥精神。掏粪工在现代都市中消亡了,但只要存在社会分工,仍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今天仍然需要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十、写作特色1语言朴实,通过平凡人的真实生活揭示内容深刻的主题文章通篇追求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朴实的人生,以此来揭示内容丰富的重大主题。有评论者称之为“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通篇读下来,是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辞,但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的感情却是热烈而鲜明的,所表现的主题也是重大的。通篇报道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没有记者的主观议论,作者所要宣扬的时传祥精神都隐藏在平实的客观叙述之中。2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独特开头运用了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给人以历史纵深感。结尾含蓄,表面看写时传祥遭人嗤笑,但事实是,正是这“笑中”的“一个人后来单独”对记者说的话“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全文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十一、课后练习题解答提示 (一)本题旨在理清思路,引导大家认真研读课文的重要段落,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答案参见“结构分析”。(二)本题意在引导大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更为深刻的剖析和理解,进而理解课文的主题。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三)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大家认真读课文,学习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发表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同时要紧扣课文加以分析,避免脱离课文笼统谈感受的做法。同时要注意向生活实际延伸,在我们的身边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有很多,应打开思路,从记忆的仓库中搜寻成长中遇到的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或相关故事,并讲给别人听,也可以写成作文进行交流。【同步达纲练习】练习题及答案一、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偌大 A.ru Bnu ()2老茧 A.jing Bjin ()3挨打 A.i Bi ()4遣送 A.qin Bqin ()5诚挚 A.ch Bzh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沧sng() m()然 污mi() chn()朴n()然 糟t() sh()世 din()倒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 ()2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仿时传祥的足绩,探寻他的生前身后。()四、下面的句子都有搭配不当的毛病,请改正过来1虽然大雨和狂风一齐从天空中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_2抓了纪律之后,这个小组的出勤率有了很大增加,相信过不了多久,可以杜绝缺勤现象。_3这部电影发生在明末清初时期。_4周围漆黑一片,突然间,只听到一阵猛烈的咳嗽,打破了沉寂的环境。_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记者默然。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1文中哪句话能够体现出时传祥家庭生活的简朴?请用曲线标出。2.“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因为自己的丈夫有记者来采访即将出名而高兴。B.老人黯然是因为国家不重视清洁工作,人们瞧不起低贱伺候人的掏粪工作。C.在如今的现代化的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时代仍然需要时传祥精神。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有些年轻人看不起脏、累的工作。所以老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D.老人为自己的丈夫有记者来采访而激动,黯然是因为家里过于简陋,没有因为时传祥获得全国劳模的称号而使生活变得富裕起来。3“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对这句问话你如何作回答?答:_(二)创造回忆王鼎钧上帝在天上坐着,天使在宝座旁站着,俯视下界,但见人群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天使好奇地问:“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在寻找一种叫做回忆的东西。”过了一些时候,人群变得稀少而静止,这些人或坐或卧,白发苍苍,寂然无声。天使问怎么了?上帝说:“他们已经找到回忆了。”人储存回忆,一如驼峰储水,松鼠藏粟,植物埋下宿根。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意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有人发誓不进公园,尽管那里草早被剪过二十次,他们怕从上面可以看见某一个人的脚印。有人讨厌插花,因为他曾经拿着花圃里买来的上等鲜花,左等右等,直到手中的花苞开放,还没有人来赴约。有人永远不愿再听某一支曲子,有人永远不愿再吃某一道菜,有人永远讨厌某一句口头禅。有些人,他平生有许多事情不堪回首、不忍或不敢回忆,因为他当时对那些事情的处理是错误了,失败了。那些事情一定是他一生中的大事。一个人,如果必须把生平大事从记忆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凉了。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细节不会进入将来的回忆,你可以不必斤斤计较;如果一旦面临“大节”,就得存心警惕:“我将来要怎样回忆这件事?”必须使日后回忆起来能够觉得无憾、得到安慰才好。(选自人生试金石)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熙熙攘攘:(2)宿根:2如何理解“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回忆,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这句话?答:_3作者是通过哪几方面来突出“人必须临大节而不苟,才能使日后回忆起来能够觉得无憾、得到安慰”的寓意所在的?答:_4本文巧于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_5以下分析、评论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无论您承认与否,人是活在回忆中的。B.文章开首以遐想的笔调,写人群忙碌地寻找回忆,直到沉浸于回忆中,点明人人少不了“回忆”。C.“创造回忆”,其实是创造“现在”的意思。D.人们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处理错误了或失败了的人生大事,这些记忆是可以抹掉的,只是心境太悲凉了。E.本文在表现和深化文章中心的过程中运用了层进法。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A 2B 3A 4A 5B二、桑 漠 蔑 淳 黯 蹋 逝 颠三、1油犹 2仿访 绩迹四、1改为:虽然狂风大作,大雨从天空中倾泻下来,但大家无所畏惧。(狂风不能倾泻) 2把“增加”改为“提高” 3在“电影”后面加上讲述的“故事” 4把“沉寂的环境”改为“环境的沉寂” 五、(一)1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2C 3在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也仍然会存在着苦、累、脏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要有人去从事。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 (二)1(1)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2)比喻回忆可以给人以慰藉和力量,它生生不息。 2现在创造的价值越多,将来值得回忆的内容越多,要创造现在充实的人生。(意思对即可) 3回忆是心灵方面的储蓄,评量其人一生是否充实,可以根据他是否愿意回忆,是否有许多事值得回忆。如果必须把生平大事从记忆中抹去,那心境也太悲凉了。如果一旦面临“大节”,就得存心警惕:“我将来要怎样回忆这件事?” 4逆推(或反推、反证)。 5A、D(因为人们生活在现实中,所以A不正确;因为人们不堪回首的往事往往是处理错误了或失败了的人生大事,这些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所以D也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