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7659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免疫调节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答案】D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遗传)获得的,对大多数病原体起作用。过敏反应、记忆细胞的产生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A3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答案】D4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解析】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以及免疫的相关知识。HIV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它的增殖必须在寄主的活细胞中进行,所以A、B两项均错误。HIV在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C项错误。HIV侵染人体,可引起人患艾滋病。HIV侵染T细胞后,在T细胞中大量增殖,最终导致T细胞裂解死亡,HIV被释放到血液中,D项正确。【答案】D5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甲乙丙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变量及曲线走势,联系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逐项进行解答。据图甲可知,HIV增殖过程中有RNA在酶的作用下生成RNADNA杂交分子的现象,说明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A项正确。据图乙可知,HIV侵入后机体中有抗体产生,说明有体液免疫发生,B项正确。据图丙可知,注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HIV对药物a敏感,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减少了对T细胞的破坏,使T细胞不断增殖,C项正确。据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浓度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D项错误。【答案】D6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本题要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入手,正确理解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过程和作用。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是指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暴露过程,所以A项所示过程能发生。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B、D两项所示过程均能发生,而C项所示过程不能发生。【答案】C7下图所示为人体注射疫苗(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后测得的抗体水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和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血浆中终身存在C注射混合疫苗会产生不同的抗体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解析】若甲与丁所注射的为同种疫苗,经过几周后产生了记忆细胞,当丁处再次注射时产生的抗体迅速且量大,而戊曲线则不符合,由此推断甲与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但丙处呈现的曲线则符合上述特点。由图示可以看出注射一次疫苗,抗体会在体液中存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注射疫苗不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因为识别它们的B细胞具有特异性。【答案】B835年前,人类消灭天花后,就已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天花疫苗不仅让人们可以对抗天花病毒,还能抵抗与天花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的一些痘病毒。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天花病毒 猴痘病毒A人类能根除天花的原因之一为人类是天花病毒唯一宿主B终止天花疫苗的接种使人类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下降C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都存在携带猴痘受体的细胞D接种牛痘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从而治疗天花【解析】读图知天花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控制了病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人类就可根除天花;进行天花疫苗的接种可使人体增强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猴痘病毒可在人与啮齿类动物之间交叉感染,即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都存在携带猴痘受体的细胞;接种牛痘后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及对抗一些痘病毒的抗体,从而预防天花。【答案】D9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B浆细胞不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C“人工版本”MMP9酶第二次注入小鼠才可引发机体产生抗体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解析】由MMP9酶的“人工版本”注入小鼠体内产生了MMP9酶相应的抗体可知,此复合物为抗原,并由此在小鼠体内发生了初次免疫,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此复合物再次注入后会迅速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更多相应的抗体。抗体与MMP9酶结合,使MMP9酶无法攻击机体的组织器官,以此来治疗自身免疫病。【答案】C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细胞(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但能识别抗原B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C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不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D体液免疫作用的病原体只是细菌,细胞免疫作用的病原体只是病毒【解析】细胞免疫过程中,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病原体都有细菌和病毒;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也不能识别抗原。【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7分)资料1:给动物刺激A,产生某反射活动;给动物刺激B,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如果同时给动物刺激A和刺激B,经过多次重复后,不给动物刺激A,只给刺激B也可以产生该反射活动。其中刺激A称为非条件刺激,刺激B称为条件刺激。资料2:给大鼠服用药物C可引起抗体水平下降。给大鼠服用糖精则抗体水平不变。若同时给大鼠服用药物C和糖精,经过多次重复后,只给大鼠服用糖精,结果引起抗体水平下降。资料3:有些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有些激素则能够促进免疫反应。资料4:食物中蛋白质缺乏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时,动物的淋巴组织萎缩,免疫反应下降。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把糖精引起动物免疫反应的改变视为反射活动,则在该反射的建立过程中非条件刺激是_,条件刺激是_。(2)如果使用激素辅助治疗过敏反应,所用激素应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在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后,应选用对免疫反应表现为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激素进行辅助治疗,以提高移植成活率。(3)资料_(填“1”、“2”、“3”或“4”)说明动物的内分泌系统能够影响免疫反应。【解析】(1)比较资料1和2,给大鼠服用药物C(刺激A)可引起抗体水平下降(某反射活动),给大鼠服用糖精(刺激B)则抗体水平不变(不产生某反射)。同时给大鼠刺激A和刺激B,多次重复后只给大鼠服用糖精(刺激B)也会引起抗体水平下降(产生某反射)。(2)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过强,对再次进入体内的花粉、某些食物、药物、灰尘等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而引发的免疫异常现象,如用激素治疗的话,应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异体器官移植后,所移植器官对病人来说属于外来的异物,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攻击,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可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3)题目要求找出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反应的实例,所以应找到相关激素对免疫功能产生作用的例子,符合要求的只有资料3。【答案】(1)药物C糖精(2)抑制抑制(3)312(17分)用LCM病毒感染小鼠,45天后检测到相应的抗体(X)产生,并分离得到某种淋巴细胞(甲),用51Cr标记被LCM病毒感染的同种小鼠细胞(乙),将甲、乙两种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混合培养4小时,检测到上清液中含51Cr,请回答:(1)LCM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_。B细胞受该病毒刺激后,在_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出_。(2)甲细胞中_(填“含有”或“不含有”)控制合成抗体(X)的基因。检测到上清液中含51Cr,说明甲参与完成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免疫。(3)与抗体(X)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包括_,抗体分泌到细胞外是依赖细胞膜的_特点,上述事实说明各种生物膜在_上是紧密联系的。【解析】(1)LCM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B细胞受该病毒刺激后,淋巴因子会加强免疫反应,加强B细胞的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由于“用LCM病毒感染小鼠,45天后检测到相应的抗体(X)产生,并分离得到某种淋巴细胞(甲)”,所以甲细胞含有控制合成抗体X的基因。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3)与抗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所以具膜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抗体的分泌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体现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答案】(1)抗原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含有细胞(3)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流动性结构和功能13(16分)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过程,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_道防线,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填字母)。(2)艾滋病病毒攻击图1中的_(填字母)细胞。此细胞可以产生_(填名称),这种物质作用于_细胞(填名称),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_(填字母)细胞,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能力基本丧失。(3)图2中的_细胞不但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_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_。艾滋病患者也不能进行图2所示的_免疫过程,因此其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解析】由图可知,a、c两细胞是在不同场所产生并分化得到的,二者应该为T细胞和B细胞。判定a、c细胞具体名称的依据是a细胞通过某种物质f将信息传递给了c细胞,说明a细胞为T细胞,则c细胞为B细胞。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可判断出:m为胸腺、n为骨髓、b为吞噬细胞、d为浆细胞、e和k均为记忆细胞、f为淋巴因子、Y为抗体。(1)图1中涉及的免疫过程非常复杂,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图中涉及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Y和淋巴因子f。(2)艾滋病病毒攻击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a)。在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由于艾滋病患者缺乏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机体的免疫能力很弱,甚至基本丧失。(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过程,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免疫系统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变的细胞等非正常细胞,属于细胞凋亡过程。由于艾滋病患者体内缺乏T细胞,因此不能进行细胞免疫。【答案】(1)三fY(2)a淋巴因子Bk(3)效应T癌变细胞凋亡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