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4663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和第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 (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 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A.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B.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 2.“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 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变法运动的开展 C.农民起义的冲击 D.选官制度的改革 3.1689午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创了近代民主 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4.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 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 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 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5.“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 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6.梁启超先生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 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 断,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7.1918年,孙中山在 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 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 聊生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己经结束社会性质 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 B. C. D.8.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 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巴黎公社会的首创精神,为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典范 9.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 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 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养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l0.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坤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 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 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1.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A.丘吉尔-罗斯福 斯大林 B.普京 布什C.尼克松 毛泽东 D.赫鲁晓夫 肯尼迪 1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 当看,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13.明清之际,中国人 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开始松动,出现了家 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4.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15.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 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封建主义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16.xx年10月,中国散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塞舌尔群岛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 有人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也曾出现过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7.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 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材料反映出瓦特开办的工厂A.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B.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 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D.使人类社会迸人蒸汽时代18.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间的神),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以下是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据此判断该条约对申国造成最大的不良影响是(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A.列强开始在申国资本输出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C.外国侵略势力深人到内地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如果为右图写解说词,最为贴切的题目 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21.1921年3月,俄共 (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其根本目的是 A.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窘况 C.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D.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2.下面两处水利工程除了都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其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前苏联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A.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国家投资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产物 D.国家为加速实现工业化而兴建23.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 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整顿,纠正左倾错误 C.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己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 联合国与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信息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 D.城市化趋势高 三 历 史 试 题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分)注意事项: 1.第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总分26272829得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中美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两国关系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果断、大胆的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以及相关史实,概括指出三位总统在最初一届任期内面临的危机?(3分)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为什么“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3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2009年11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温家宝说,总统先生这次访问的成果是有深远意义的。总统先生在上海对青年学生讲话时引用孔子的话“温故知新”,这句话说得很好,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3)奥巴马有意引用、温总理特意强调的“温故知新”有哪些含义?(2分)27.(11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一一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4分) (3)据两次鸦片战争及影响分析,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4分) 28.(14分)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冶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申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 据材料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分析,“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4分) 材料三 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中国为融入世界市场,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3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 (各一例并注明序号)。(3分)29.(13分)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掘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自自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如何开创 全球化的?(2分) (2)结合英国历史指出,英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 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4分)(3)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些表现?(4分)(4)就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谈谈你的认识。(3分)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DCBBADAACD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BADDBCBDD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1)华盛顿:邦联松散的危机;林肯:南北分裂的危机;罗斯福:19291933年经济危机。(3分) (2)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外交政策。(3分)原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敌视中国政策破产;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综合国力提高。(4分) (3)从历史发展来看,中美两国关系时好时坏;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2分) 27.(11分) (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 (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3分) (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4分) (3)文明关联和渗透: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使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西方列强的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4分) 28.(14分)(1)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资源丰富;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累了雄厚资本。(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加紧掠夺原料,输出商品,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3)开展洋务运动。结果: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但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3分) (4)加大亚太经合组织;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29.(13分) (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大殖民,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4分) (3)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成立“经互会”。(2分)军事上: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分)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言之成理即可。每点1分,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