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I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3741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IV)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1过去在陕北地区,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逐渐形在了一种风格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 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2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在于()A文化决定着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决定力量 D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1日到26日在山东举行。山东省组建了山东剧院联盟,发挥新建场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这是基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4.第六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代表中国首次参加的南京工艺品剪纸、云锦、秦淮彩灯等在现场大受欢迎,销售火爆。这说明( )A.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C.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D.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创新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是该组织在全球城市推行全民阅读颁发的最高奖项。2000年开始,深圳创造性地开展了以“深圳读书月”为龙头的一系列服务市民的综合读书活动,倡导全民阅读,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强调阅读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6.新外交需要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发展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霸权思维和强权逻辑。之所以要继承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发展的优良传统,是因为A传统文化都能顺应社会发展,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B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7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通过读一些优秀书籍,感悟人生道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主要说明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在有些时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D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8.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 B. C. D.9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 C. D.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xx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11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12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13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14 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1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16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 B C D17“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18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 B C D19.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世界文化具有 ( )交融性 多样性 继承性 民族性A. B. C. D.20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BCD21.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全球语言监督机构预测: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影响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说明( )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经济发展能增强文化影响力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ABCD22.“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A B C D23.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24.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 B. C. D.25.“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问答题(3个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16分)27.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质量均为优良级别。201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12日正值APEC会期,网络热议,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在xx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如北京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和“停车”、“停限产”、“停工”等10个分方案,部分市民也迎来6天的“小长假”。在这些严厉治霾的措施下,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道路畅通了,久违的湛蓝天空出现了.那么,“APEC蓝”可以常态化吗? 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17分)28某校高二年级时政小组围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您参与其中。材料一:芦山地震发生后,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着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到处迸发着华夏儿女心系灾区的无疆大爱。灾区人民更是戮力同心、守望相助,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开展自救互救,救亲人、救邻居、救陌生人的事迹感天动地。现在,灾区人民又以不屈的精神开始了灾后重建。从汶川到芦山,灾区群众在承受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这种精神穿越时空,滋养着当代华夏儿女,闪耀出更加耀眼的人性光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精神之花。(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8分)材料二:时政小组中某同学就“你认为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回答。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民族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东倒西歪。同学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要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好习惯,为节约资源贡献力量。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这样才能保持民族精神的本色。(2)针对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回答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9分) xx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高二期中政治(文科)试题答题纸26题 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16分)27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17分)28题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所发挥的作用。(8分)(2)针对对上述三位同学的发言,回答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9分)1-5ABDAC 6-10BDCBD 11-15ACCBB 16-20DCCCC 21-25BBAAC26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8分)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语在进化中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汉语的包容性,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8分)27.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新环保理念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环保文化创新。(4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创新环保理念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份。(4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具体途径。创新环保理念要充分吸收外国的先进的有效成果。(4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创新环保理念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转变广大群众的理念。(3分)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2分) 28.答案:(1) 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2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儿女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追求。(3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起到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作用,也展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3分)(2)根据甲同学的回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应该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3分)根据乙同学的回答,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分)针对丙同学的回答,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文化,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