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3461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 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蓝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不得分。150后的毕业照可谓中规中矩;60后带着“铁饭碗”时代的烙印;70后“文艺青年”抱着吉他背靠字画;80、90后的开放、搞怪让人印象深刻。毕业照的变迁印证了( )A不同的时代孕育了不同的文化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D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2近几年,“也是醉了”、“也是蛮拼的”等大量新词、热词层出不穷,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这表明( )A.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 文化给予经济、政治重要影响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3中央财政一次性投入的4480万元近日已全额下拨,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修缮,准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投用,警示国人勿忘国耻。这表明( )A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4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5一位哲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能存在B. 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C. 经济由政治、文化所决定,又对政治和文化有重大的影响D.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6xx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罗浮山景区共计接待旅游人数28.4万人次,景区内青蒿园颇受游客青睐,不少游客前来青蒿园合影留念。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带火”广东罗浮山葛洪修炼地,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7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A. 一定的经济是一定的文化的反映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8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国外文化产品B. 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C. 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继承好本民族文化D. 拒绝一切外文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9“良言一句,三冬亦暖,恶语伤人,六月犹寒。”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0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A B C D11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性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12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1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年9月3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气势恢宏的盛大阅兵,观看这次阅兵的人们无不留下激动的泪水,内心充满无比自豪的爱国情感。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B C D14为建设美好乡村,新年伊始,不少农村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儿女”、十佳“好夫妻”评选活动。组织农民参与此类活动能( )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 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塑造农民的健全人格 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A. B. C. D. 15抗日战争期间,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松花江上等歌曲,鼓舞了奋勇杀敌的千百万抗日军民。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A. 丰富精神世界 B. 增强精神力量 C.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成为人的思想武器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B C D17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礼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A B C D18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B C D19近年来,我国不断在海外举办或互办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世界各种文化趋于统一A B C D20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种现象揭示( )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传媒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B. C. D. 21“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逆反。”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特点A.潜移默化 B.深远持久 C.有形强制 D.长久不变22“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B C D23参加APEC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和夫人身着“新中装”在水立方集体亮相,“新中装”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 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这表明( )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经济政治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A B C D 24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文化交流首先应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 要实现文化的平等性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 A B C D25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对传统文化应该辩证地继承A B C D26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设计的手段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运用声、色、光、电等现代元素与地形、水体、花木、建筑等相配合,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说明科学技术( )A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大 C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能使设计师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展27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B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要在外国文化的基础上继承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28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经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29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该节目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制作创意、运营模式的同时,注重本土化的包装和创作,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这启示我们( ) A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B对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继承,体现时代精神C海纳百川,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D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0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II卷(共3道大题,满分40分)31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实现了中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其实早在东晋时代,药学家葛洪曾在所著医书肘后备急方中提及青蒿治疗疟疾。屠呦呦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便来自肘后备急方。这正如屠呦呦所说,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它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智慧。毛泽东也曾说,中医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继承中医传统文化,发挥中医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2分)32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12分)33材料:作为改革开放的现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xx年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谈不上城镇化。近年,广东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目前,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6分)座号曹县一中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A 2D 3C 4B 5D 6A 7C 8B 9B 10C21A 22A 23C 24D 25A 26A 27D 28A 29D 30B第II卷(共3道大题,满分40分)31. (12分)正确对待中医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分) 面对中医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分) 对于中医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3分) 对于中医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分) 32. (12分)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并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33.(16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4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广东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分)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4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