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2764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I)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 (每小题1.5分,共48分)1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2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反映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是ABCD3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列强开始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 B. C. D. 4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D自给自足6故王文贤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研究学问或做官7“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者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材料表明,近代中国面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C.民国初期 D.抗日战争时期8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9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10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A英国、美国、苏联B美国、日本、苏联C英国、日本、美国D美国、英国、日本11如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洋务运动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12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以下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年代茶叶蚕丝大豆棉花1871 -1873年1 ,022, 15937 ,52957 ,5068 ,4861891 -1893年1,055 ,06459 ,946760,522290,417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 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A. B. C. D.13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另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年份锑锡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百分比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百分比19331129011170989849296111132193413833134509728132644279219351518514186934110099180833193614338131689181295411260869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D.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14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15秦朝时期,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剥削关东地区;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特征是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土地兼并严重 D不均衡增长16明东林七君子之一周起元说:“我穆庙(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东西洋),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适当开放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政策17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B西方国家的侵略C对技术革新的轻视 D法律和制度的阻碍18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B商品经济日益发达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9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20“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 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1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导致上述变化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2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湖南认为:“中国唐宋之时发生了从中世转换为近世的大变革。经济上,交换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下能支持其结论的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民间集市“草市”形成 D.政府特许广州一口通商23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当时福建( )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 B C D24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公历江南地区人口总数西汉元始二年2年2 507 188东汉永和五年140年6 294 801唐天宝元年742年10 579 726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14 580 885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35 987 111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25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B轻工业发展迅速C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工业结构合理26日本历史学家滨下武志主张把“(明清时期)亚洲历史(看作)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内部的纳贡关系和纳贡贸易关系为特征的统一体系的历史人们完全有理由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滨下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说明A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受到地方政府抵制B朝贡贸易本身就是平等的商业交易C东西方商人利用朝贡贸易从事商业活动D明清政府实际上支持对外商业贸易27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最适合作为这本专著的名称的是A.商帮的兴衰 B.宋词与话本C.坊墙倒塌以后 D.广州“十三行”的兴衰28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念C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29统计资料表明: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造成这种局面的经济根源在于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完全隔绝 B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C中国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D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30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1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3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第II卷(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14分)材料一 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上林三官指中央统管铸钱的部门)。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摘自史记平准书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摘自宋史食货志材料二文献中有关隋唐时期的新现象 新唐书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唐会要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旧唐书田神功,冀州人也至扬州(平定刘展叛乱),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相同点,并指出宋代货币出现了什么新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新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8分)34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我国近代前期民族企业发展状况表根据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编制材料二 1914年,农商部发给华胜有限公司的采矿执照图材料三 一战期间,我国创办的主要民族企业图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1914年创办的塘沽久大精盐公司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前期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状况。(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分)(4)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一战期间的国际形势,分析材料四中中国面粉业由战前的进口为主变为出口为主的主要原因。(4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时间历史资料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78 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1895年“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成立强学会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8分)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10分)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把“康乾盛世”称为“落日的辉煌”,本题旨在考查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A、C、D都导致了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考点: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2D 【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三种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其中为自然经济,为洋务经济,为外商企业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出现于1927年以后,故选。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兴起。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正确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20世纪初”这个时间界限和图表中的图例:中国出口值大于中国进口值,并且注册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是19世纪末的事情。所以答案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C【解析】略5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古代的农业生产以备灾害毋失其时”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精耕细作和农、林、牧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B两项;C项中“结构完备”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6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可知商人在经商的同时,还应该修高明之行,即提高自己的品行,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商人群体7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者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可以看出这是一战结束以后,面粉业出口下降,再加上国内战祸,发展进入衰落时期。故选C。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时期;B项是初步发展时期;D项是民族工业的枯萎时期。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鸦片战争后”,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A的表述符合题意;B与商业无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糟糕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排除C; D“重视”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10C【解析】 试题分析:18401895年期间英国是主要的对华侵略者,因而其投资也最多,19111919年期间由于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因而日本对华投资最多,19451949年期间中美签订通商条约,因而美国对华投资最多,选择C项符合题意。1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进行币制改革,加之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样出现了第二轮投资高潮。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期的投资潮 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符合题意。从表格中不能看出。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卷入世界市场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企业的发展。由题意可知,作为重工业重要原料的锑、锡生产,产量的绝大部分都输出国外,表明其发展服从世界市场的需要,故B正确;矿业生产绝大部分输出国外,导致中国重工业难以发展,也不能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故C、D错误;A项材料无法体现。所以应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土地买卖的现象却来越频繁,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1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上述材料可知,各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与政策紧密相关,故选B。16C【解析】明代总体实行“海禁”政策,但从材料中“穆宗时除贩夷之律”可知在穆宗之时曾一度废除“海禁”政策,适当开放海外贸易。17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也就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只能是“法律和制度”的阻碍。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 18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本业”“末业”的理解能力。古代中国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明朝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富有的商人日益增多。19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依据所学及题干材料可知,小农经济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统治者“急政暴赋”的影响,所以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故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的特点20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粗茶淡饭饱三餐.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表明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富足与惬意,是凭天由命的,所以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21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与史实不符,政府只是改变管理方式,并不是放弃专卖政策;B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清代依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产生,故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地区性商人群体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A错误;民间集市“草市”其形成是在南朝,C错误;“广州一口通商”是发生在在明清时期,D错误。而B项“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符合史实。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交子”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可知正确;“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意思是:引远处的水源灌溉,途中用水力带动石磨碾米,可见并非将低处的水引往高处,错误、正确,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兴修水利2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应为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朱元璋时期玉米还没有传入,此时新航路还未开辟。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明初休养生息政策25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工业结构的确发生了变化,轻工业也的确发展迅速,也确实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工业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 2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朝贡贸易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贸易的发展,其中也有不少商人参与其中,C项正确。B项错误,AD无法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朝贡贸易27C【解析】试题分析:宋代商业发展比唐朝有明显进步,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都城开封汴河两岸商业繁荣,故选C。宋代并未出现商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因此A错误。B项是说的文化领域里,与材料要求不符;D项是在清代。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2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的信息可以看出利玛窦这一做法与当时中国社会天朝上国的心态是相符的,因此这样做的目的实际是为了迎合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中的做法明显不符,排除。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29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表述错误,当时并非完全与世界隔绝。B表述错误,因为农业文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工商业的发展。C则是结果,并非原因。因此D符合题意。因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缺乏市场和资本,因此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综上,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30B【解析】略3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南京解放前夕,发薪水,换成银元,买米。主要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金融掠夺情况下,因为银元币值更稳定,商品市场上只认银元不认纸币。故选D。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3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33(1)相同点:国家统一发行;以重量为名;圆形方孔形制。(两点即可4分)新特点:出现纸币;由民间办到官府发行、管理。(2分)(2)新现象:飞钱、外商云集(2分)原因:都市商业繁荣;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交通便利;对外交往频繁(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国家限制官吏经商的政策(防止官僚与民争利)。(三点即可6分)34(1)投资厂、资本投资额均持续增长。1895年前各项增长值较低。19121919年各项数据达到最高。(3分)(2)1894年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挤压;外商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民族工业自身力量薄弱。一战期间: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群众性斗争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4分)(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相对落后;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等发达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时间很短。(3分)(4)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一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国民经济军事化,对面粉的需求增加。(4分)35(1)状况:推广铁犁牛耕;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增加(南方地区逐渐开发);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得到政府扶持。(任意三点,共6分)(2)特点:政府重视,有宏大规划,有法规条例保障;中央与地方、公营与民营相结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新建与改旧结合,并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每点2分,共8分)(3)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8分)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8分)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8分)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犁牛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铁路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