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 专题 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课后练习.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1961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 专题 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课后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 专题 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课后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 专题 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课后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 专题 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课后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注释:肄:学习、练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竟:直至终了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及项梁之薛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度吾所能行为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4.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BCD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任器:装粟米的容器敝撤:艰难的样子乐:喜欢、乐意康:大路补充注释霖雨,连续下雨超过三天就叫霖雨,就是现在所说的“淫雨”。柏遽,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一说认为是一个近臣的名字,有一说认为“柏”就是“伯”,官名,君主的近臣。“遽”,立刻。家粟,春秋时,诸侯称国,大夫称家,“家粟”指晏子自己封地的粮食。请身,就是“乞身”,请求辞职的委婉说法。兼于涂,“兼”是“溓”的假借字,读“黏”。兼于涂,是说连续下雨十七日,道路泥泞难行,所以才“令趋驾”。有约,这里的“约”是“屈”,这里意思是说,我本不足以委屈您侍奉了,但是社稷百姓又该怎么办呢?遂拜于涂,这里的“拜”,解释为授予官职为好,因为前面晏子已经辞官了。命禀,和前面的“命柏”同,就是命令官吏。后者,若不用令之罪,意思是过了三天没有办完,就是没有尽心办事,将要治罪。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D委之百姓 委:任命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B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D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但)无乐有上矣。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听)。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遂分家粟于氓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ABCD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题三:1.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 修 常 人 近 事 少 工 射 入 山 泽 每 猎 大 获 为 后将 军 钟 毓 长 史 毓 与 参 佐 射 戏 舒 常 为 坐 画 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题四: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2)昭勒众于通衙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衙不可行。文言文阅读经典精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1. C 2. A 3. C 4. B 5. D详解:1. 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2. A项中两个“因”都是副词,表示顺接上文,相当于“于是,就”。其他三项,B项的两个“之”字,前一个是动词,“往,到”;后一个是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C项的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按照;后一个是助词,和方位词连用,表示方位。D项的两个“所”字都是助词,前一个用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构成一个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后一个与“为”字相呼应,表示被动。3. 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此题的参考答案有误,在一些翻译中“战车骑兵”是正确的,同学们只要记住这道题的正确实词翻译即可,不必纠结答案)4. 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5. 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译文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汉高帝七年(前200),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 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 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顺便进言说:“各位弟子儒生跟随我时间很久了,跟我一起制定朝廷仪礼,希望陛下授给他们官职。”高帝让他们都做了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题二: 1. D 2. D 3. A 4. C 5. B详解:1. D项中“委”应解释为“交给”,联系上下文并不难理解。2. D项的两个“乃”均表示时间上前后紧密相接,相当于“才”。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见”,前者表示被动,是介词,后者表示“拜见”,是动词。B项两个“已”字,前一个是动词,“停”;后一个是副词“太”。C项的两个“之”字,C项前面“之”意为“动、往”,动词,后面“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 A项,“无乐有上矣”前一个分句是“故里穷而无告”,联系上下文看,“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里穷而无告”与“无乐有上”顺承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应该补出的是“就”。4. 为了救民于饥渴,拿出自己封地的粮食,当然是爱民之心。为民请命不得,弃官而去,自是爱民。请求斥退小人,完全是为国家考虑。所以C项是正确的。解答这类题,应该充分利用排除法,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不合要求的去排除。是说乡里百姓,在饥寒无告的情况下对君主的态度。与晏子无关,据此可排除A、B;是景公的行为,也与晏子无关,这样就只有C项是正确答案了。5. B项错在说景公“从谏如流”,从原文看,“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恐怕谈不上“从谏如流”。属以偏概全,故意拔高。译文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近臣急速巡视国内,招来善于能歌善舞的人。晏于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食邑出产的粮食分给灾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并把装运粮食的工具放在路上,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一里之中,就有好多户,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饥饿时连酒糟谷糠都得不到,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命令在国都内不停搜寻歌女乐工。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被过分地宠养,狗吃牛羊肉,三宫的妻妾都有充足的美食佳肴。狗、马、室中妾,对这些不已经是很优厚的吗?庶民百姓得到的,不是太微薄了吗?在家乡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处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我随同百官办事,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申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却不对人民体恤,这是我的最大的罪过啊。”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开,于是弃职出走。景公在晏子后边紧追,加倍赶路却没能追上。景公命快马加鞭追到晏子家,还没有追上。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村民分光了,装米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继续追赶,一直追到郊外大路上才追上晏子。于是下车,对晏于说:“我有罪,先生你可以违背不施援手,我的德行也不值得你用臣礼约束自己,难道先生你就不考虑齐国和百姓吗?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愿拿出国库的粮食财物分发给灾民,分发标准一切听从先生你的安排。”说完就在路上拜谢晏子。晏子于是返回来,发布命令视察全国,百姓家尚有织物而没饭吃的,先供给一月的粮食;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供给一年的粮食;没有物资储备的百姓,供给柴禾,使他们能够度过这场大雨灾害。下令伯官视察各地百姓,那些房屋不能抵御大雨的,发给他们救济金。视察落实灾民生活困难无力自救的,限三天时间全部调查清楚,拖延推迟的,按不遵从命令治罪。景公走出宫室,每餐减少肉食,撤掉酒宴。三日后,各地巡视的官员汇报上总: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柴薪用了有一万三千辆车;毁坏房室二千七百家,需发放救济金三千两。景公从这以后裁撤宫室用度,不再陈设歌舞。晏子请求让景公身边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题三:1. 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2.(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详解:1. 断句一般是在主谓短语之后或者抓住句中的虚词来断。2.(1)“若”解释为“如果”,“治”为“治理好”,“其”为语气副词“大概”。(2)注意后一个分句是宾语前置句。译文:1.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题四:1.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2.(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人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详解:1. 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2.(1)“凡”解释为“共”;“补御”解释为“修补城墙抵御敌人”;“合法”为“合乎规矩”,是古今异义。(2)“勒”为“勒令”,引申为“率领”;“不可行”为“不能通行”之意。译文:1.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