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2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40280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2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2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2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21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一、考纲解读考纲下载考纲解读命题规律命题趋势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1.了解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及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2.了解生物武器的种类及对人类构成的威胁。3.了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及我国对“克隆”的法律规定。该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较多,生态安全、饮食安全、疾病治疗、基因检测、克隆人、试管婴儿等,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角度具体表现在对以材料为背景的信息题进行分析解答与过程设计。命题形式上,新课标区的山东、宁夏、广东和海南都是以选做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而上海在考查中形式最为多样,兼具了单选、多选以及简答的多种形式。生物工程伦理与安全性考查相对较弱,主要为观点性题目,考查方式难以设计。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高科技与人们生活的思想道德的碰撞,它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环境生态、疾病的防治、生育、社会家庭的稳定性等密切联系,同时又时时冲击着人们的道德、伦理,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预计xx高考中可能涉及,难度系数在0.80以上,易得分。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热点题型 分析生物技术利弊,解答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题【例1】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B种植抗虫棉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C. 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例2】“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受精卵使其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 (填序号)。体外培养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核移植(3)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 。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 。(4)“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 。(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 。(6)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给人类解决什么医学问题()A.进行同一配型的骨髓移植 B.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C.进行基因筛选,达到优生优育 D.得到所希望性别的胎儿【例3】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可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请完成下列问题:(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列举出三条理由:A._。B._。C._。(2)转基因玉米的加工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_;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_”或“_”;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_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 _”。(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B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扩散的污染 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题型攻略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分析【知识储备】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2. 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观点理由不符合伦理道德(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2)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3)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的性别。符合伦理道德(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2)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脐带血乃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中国政府观点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3. 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区别与联系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目的治疗人类疾病用于生育,产生新个体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都属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新组织,遗传信息相同。【易错指导】不能正确区分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上述过程是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是设计试管婴儿的过程。后者比前者多了胚胎移植前的遗传学诊断。三、测试题A组1.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应包括()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物安全伦理道德问题A. B.C. D. 2.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中国政府出台较早的法规是()A.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B.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C.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D.禁止生物武器公约2.B 解析: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转基因技术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政策和法规,xx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1993年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3.下列哪项不是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A.禁止生殖性克隆人B.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C.不反对治疗性克隆D.可以在克隆技术完善后进行克隆人研究4.下列有关生物武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武器各类包括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B细菌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的特点C生物武器具有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特点D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4.C 解析: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5.生物武器具有的特点,下列表示正确的是()致命性、传染性强具有生物专一性面积效应大危害时间长难以发现 A. B. C. D.7.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A 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B 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C 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 D 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或者引起中毒7.A 解析: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9. 我国科学家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获得的转基因玉米中赖氨酸含量比对照高30%。这个事例说明()A.转基因食物没有安全隐患B.不排除转基因食物导致人体过敏的可能C.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不是坏事D.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检测可以放心9.C 解析:这个事例说明转基因生物营养成分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并不能说明转基因食物没有安全隐患,也不能排除转基因食物导致人体过敏的可能。10.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A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广泛用于设计婴儿性别 B我国的政策是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 C禁止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致病菌等改造成生物武器D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源10.A 解析:除医学需要外,不允许设计婴儿性别。二、非选择题11. “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受精卵使其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B.组织培养C.克隆技术D.基因工程(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 (填序号)。体外培养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核移植(3)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 。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 。(4)“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 。(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 。12. xx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科学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他们从年轻的健康妇女的卵细胞中提取细胞质,然后注入年纪较大的不育妇女的卵细胞,主要是为卵细胞注入健康的线粒体,以增加不育妇女的受孕机会。”(1)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_。(2)由此培育的婴儿,具有一父二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谁是婴儿的母亲。_。(3)美国科学家遣责英国的报道,说他们称培育的婴儿是“转基因婴儿”是不正确的。你认为谁是谁非?_。(4)美国在xx年10月已经利用基因改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名具有去除家族遗传病基因的婴儿,医生通过抽取其脐带血液来治疗其姐姐的先天性骨髓病。基因改造婴儿 技术的问世,引起世界各界的激烈争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试说明理由_。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如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成灾,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达100亿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农科院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能产生抗虫毒蛋白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就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抗虫基因之所以能接到植物体内去,原因是_。 (2)“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抗害虫的能力,这表明棉花体内产生了抗虫的_物质。这个事实说明,害虫和植物共用一套_,蛋白质合成的方式是_的。 (3)“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_。 (4)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_。 (5)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现象来源于_。 (6)基因导入工程技术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请各举一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B组.下列哪些说法已得到了证实( )A.一些转基因植物成了“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已使杂草成了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C.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可使某种斑蝶幼虫死亡D.已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C解析:其他选项都只是可能会发生,C项已得到证实。.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哪些属于限制条件 ()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对于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37 人体体温下死亡的菌株外源DNA不能产生对人体有毒害或过敏的蛋白质A.B.C.D.人类大多数对转基因生物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它与天然生物相比具有很多突出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A.相当于外来物种,缺乏天敌B.生命力更强,繁殖更迅速C.作为新物种,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D.改变了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害.A解析:有些天然生物也具有B、C、D选项描述的特点,不是转基因生物特有的,而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引起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这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转基因生物相当于外来物种,缺乏天敌。.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质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科学原理的是( ) A.不安全,因为玉米的果实(种子)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因无法消化而患病B.不安全,因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在人体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而患病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蛋白酶抑制剂已被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解析:DNA(基因)是有机高分子,需消化才能被吸收,结构与功能经消化已被破坏,无法在人体内富集与表达。.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可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请完成下列问题:(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列举出三条理由:A._。B._。C._。(2)转基因玉米的加工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注,这样做是为了保护_;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_”或“_”;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_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