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39976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I)注意事项:2、答题时,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纸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第卷 阅读题(共75分)甲 必考题(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作 文 要 道 叶圣陶怎么写文章?鲁迅先生有一篇作文秘诀,把怎么写文章概括成四句话,总共十二个字,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四句话,头一句“有真意”是最主要的。你没有什么真要值得说的意思,又何必徒劳呢?确乎有真意,果真非写不可,还得注意后面的三句话,因为粉饰、做作、卖弄,都是表达真意的挺可厌的障碍。 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作文,这个道理很简单。譬如写信,如果没有什么事儿,没有非说不可的话,何必随便敷衍几句,浪费四分或者八分邮票呢?信总是有话要说才写的,或者告诉对方一些事儿,或者有什么问题向对方请教,跟对方商量。这些就是“真意”。写小说跟写信好像是两码事,其实一个样。假如平时没有什么积蓄,没有从个人和社会方面深入体会到某些东西,提起笔来又没有强烈的兴趣,觉得非把某些东西告诉读者不可,那也无妨放下笔来,暂且不写小说。假如硬要写,那就像没事儿写敷衍信,徒然浪费四分或者八分邮票一样,未免有点儿无聊。有了真意,要把文章写好,当然还得讲究点儿技巧。讲究技巧,最要紧的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地把真意表达出来。鲁迅先生没有从正面说,只是提醒人们要“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这三种毛病是最容易犯的。有的人以为讲究技巧就是追求这些东西,凭着这些所谓技巧,即使真意差点儿,也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来。我可不敢相信技巧能补救真意的想法。何况鲁迅先生所说的粉饰、做作、卖弄,根本上不是什么技巧。我国的骈文讲究对仗,讲究词藻,讲究运用典故和成语,借那个来说这个,可以说集粉饰、做作、卖弄之大成。现在没有人写骈文了,可是骈文这些毛病还有人犯,往往犯了还不知道是毛病,甚至自以为得计。滥用形容语和形容句子就是一条,以为用得越多文章越漂亮。摆起架子来写文章又是一条,以为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就不成其为文章,必得说些离奇古怪的话才行。不管有没有需要,在文章里塞进些滥俗的成语或者典故也是一条,以为非此不足以表现自己比别人高明。列举不尽,就此为止。总之,鲁迅先生的这四句话,到现在还着实有用。咱们把这四句话记在心里,经常用来提醒自己,对写作必然大有好处。这四句话其实是作文的要道。当时有人写信给鲁迅先生,问作文有什么秘诀,所以他用了“秘诀”这个词儿,并不是说有什么“秘密”或者“神秘”的意思。选自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下面对鲁迅先生作文秘诀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鲁迅把怎么写文章概括为四句话,总共十二个字,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B鲁迅先生作文秘诀四句话中的头一句“有真意”是说,写作者内心要有真要值得说的话,确乎有真意,果真非写不可。C鲁迅先生提醒人们作文要“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因为这三种毛病是最容易犯的,是表达真意的挺可厌的障碍。D鲁迅先生这篇作文秘诀告诉我们,作文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是有其不为众人所知的“神秘”秘诀的。2 下面对“有的人以为讲究技巧就是追求这些东西”这句话中的“这些”所指内容的理解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指有了真意,要把文章写好,当然还得讲究技巧。讲究技巧,最要紧的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地把真意表达出来。B指讲究对仗,讲究词藻,讲究运用典故和成语,借那个来说这个,滥用形容语和形容句子,以为用得越多文章越漂亮。C指写文章注重粉饰、做作、卖弄等这些根本上不是什么技巧的做法。 D指摆起架子来写文章,以为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就不成其为文章,必得说些离奇古怪的话才行。3写文章要“有真意”,下面对“有真意”这句话的理解与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没有真意就没有必要作文。譬如写信,有话要说才写,或者告诉对方一些事儿,或者有什么问题向对方请教,跟对方商量,这些就是“真意”。B我国的骈文讲究对仗,讲究词藻,讲究运用典故和成语,借那个来说这个,可以说集粉饰、做作、卖弄之大成,根本无半点真意可言,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被淘汰殆尽。C有了真意,要把文章写好,当然还得讲究点儿技巧。讲究技巧,最要紧的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地把真意表达出来。D小说跟写信其实一个样。假如平时没有什么积蓄,没有从个人和社会方面深入体会到某些东西,是写不出有真意的感人作品的。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税款),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qi 小箱子,藏物之具)之藏(cng)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为家臣蓄积财物)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晏子方食 方:正,正在;刚,刚好。B. 景公使使者至 使:命令,派遣。C. 进取于君 进:向上,指在朝中。D. 以振百姓振:振奋,鼓励。5下列各组句子中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相同(即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3分)A. 使者反,言之公 B. 请以奉宾客C.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D. 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与管仲同时期的大政治家,他生活俭朴,却不接受景公的千金之赐。B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晏子与管仲进行对比,突出了晏子的高尚品德。C晏子之所以不接受景公的千金之赐,是因为不愿做一个不忠、不仁、不智之人。D晏子认为管仲接受桓公的五百里的土地人口的赏赐,是圣人千虑之一失。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5分)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亦作“连”)短亭。8这首词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来营造怎样的意境?(5分)答: 9你认为这首词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绪?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1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开篇即写自己辞官还乡的原因和归途心境,其中表现诗人摆脱樊笼后在归途中轻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说要让自己与外界断绝交游,不会“驾言出游”出仕求官 ,他所向往的是“ ,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只不过是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琴书为乐的家人融洽,是闲适散淡的田间劳作,是驾车乘舟的窈窕寻壑而已。(3)王勃滕王阁序写景抒情的句子,真可谓千古绝唱。比如二三段写登阁所见壮丽景象,开首交待登临时间“九月”“三秋”后,随即展现远眺所见壮景“ , 。”接着俯瞰,近观,特写,再回到远望所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最后以动写静,“ , ;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生,一幅辽阔壮丽而又宁谧安详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四五段抒情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是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了。(4)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叹息流涕的原因是“ ”。(5)“月”一直是诗人们吟咏不衰的意象,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怀;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写人生孤独的感受;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时茫茫江侵月”,流露别离友人的忧伤;苏轼“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阐释的却是一种洒脱放旷的人生感悟。乙 选考题(共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菊痴凌鼎年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大凡名贵品种都娇气,“绿荷”也是这样,极难培植;只有少数大公园才有这种品种,其珍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一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上百品种中,老菊头最珍爱的自然是“绿荷”。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绿溢盆沿,花叶难辨;细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所以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荷而自傲。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非正宗绿荷!”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对那棵绿荷愈发爱护。老菊头虽爱菊,但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保了。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以免正宗不正。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欲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但任你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英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他还是公园的什么技术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连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有天半夜,老菊头被风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摔坏绿荷,倒地时为了护住绿荷,自己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于是,照顾老菊头、照看菊花的责任,自然落到了他侄女身上。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前。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第二年春上,绿荷虽然长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弱弱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井里晒晒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快要活不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没有。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就此绝种。(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人,爱得如醉如痴,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B小说开头两段由一般菊花写到不同凡响的“绿荷”,突出了“绿荷”的珍贵,而后由菊点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C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也因为它极难培植,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D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概述老菊头对菊花的痴爱;后一部分则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E老菊头侄女的男友当初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的目的是想得到“绿荷”,但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到老菊头家中,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2)名贵菊花“绿荷”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写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绿荷”死亡,这个结尾能引发你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林天宏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过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 “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心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孩子。” 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人有这样勇敢吗?” 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xx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欢欢”。 注:严文井(1915-xx),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选自2007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文借用“一口井”的比喻,赞美了严文井以作品和人格魅力滋润读者的心灵。B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写到“归来的燕子”,表现了这位老人在生命的尽头,仍保持着浪漫精神和乐观态度。C严文井“刻意被权力边缘化”,既写了他在文革中被夺权,又写出了他主动远离权力,和恶势力正面交锋,表现了文人应有的气节。D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充分反映出严文井的“柔和”这一性格特征。E结尾写到树下埋着严文井的爱猫,与开头相照应,又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2)根据文意,怎样理解“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6分) 答: (3)严文井拒绝写回忆录,而宁愿画一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分赠给同事和朋友,这体现了严文井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答: (4)本文从描写严文井和他养的猫开始,以严文井亲手安葬爱猫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8分)答: 第卷 表达题(共75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1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1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A B C D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 六、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母亲,一种来自教师,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根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