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30957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河平区xx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2019-2020年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近现代史是世界从分散走向聚合,形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的过程,其中暴力是重要的推进手段,并出现了许多国际组织或国家集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所起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 亚、非、美许多地区沦为殖民地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世界市场 C. 促使美洲进入近代文明大家庭 D.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联系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 欧洲人谋求财富的愿望 C.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D. 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促进世界各地联系作用的新发明有 电 轮船 汽车 飞机 电报、电话A. B. C. D. 4. 1718世纪,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掠夺的主要手段是 A. 倾销商品 B. 野蛮掠夺 C. 资本输出 D. 三角贸易5. 近代西方的殖民活动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这主要取决于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C.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6. 19世纪中期,英、俄的侵略扩张在目的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英国的目的是获得原料和市场,方式是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俄国的目的则是侵占领土,方式是直接的武装兼并。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制的差异B. 地理位置的差异C. 经济发展的差异D. 传统势力的差异7.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指 A. 帝国主义国家已经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B. 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C. 亚非拉等落后国家和地区全部成为欧美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 西方列强基本划分了全球的殖民范围 8. 1815年“神圣同盟”建立的目的是 A. 镇压法国革命 B. 维护君主制度 C. 维护欧洲安定 D. 维护维也纳体系9. 标志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事件是 A. 三国同盟建立 B. 法俄同盟建立 C. 英法协约签订 D. 三国协约签订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次技术革命均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对当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乃至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指 A. 工业革命缓和了社会矛盾 B. 工业革命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工业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 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11. 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发生革命、改革或统一战争,进一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但下列哪一项与工业革命无关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日本明治维新 C. 英国议会改革 D. 德意志统一1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原因是 A. 资本积累更雄厚B. 统治者重视技术革命 C. 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D. 解决了动力和燃料问题13.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经济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进步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14. 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A. 东方大大落后于西方 B. 东方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 C. 东方国家并入西方国家 D. 亚洲国家按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15.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能够最终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主要依靠的是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思想 B. 先进的军事制度和先进的武器 C.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 D.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从17世纪中期起,资本主义的兴起一直是历史的主流,其间既有革命,又有改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1789年8月法国颁布了废除封建制的法令,这些法令对社会改造所起的作用最重要的是 A. 明确天赋人权的原则 B. 在法律上否定封建特权 C.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 确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17. 标志法国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势力的事件是A. 雅各宾派专政 B.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C. 二月革命 D. 七月革命 18. 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解决了哪些矛盾? 美利坚民族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 殖民主义制度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 A. B. C. D. 19.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的评价是因为林肯政府 A. 巩固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 满足了人们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C.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 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0. 马克思说,俾斯麦不自觉地充当了1848年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 A. 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使命 B. 德意志统一是1848年革命的任务 C. 俾斯麦在客观上完成了无产阶级的任务D. 德意志统一废除了封建专制 21. 德、意、日三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上的共同点是 A. 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B. 旧的王朝统治得以延续 C. 保留了旧的政治体制 D. 统一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前奏 22.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清朝统治者则举办洋务运动以挽救统治危机,中国与俄、日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封建思想观念束缚 B. 缺乏改革的经济基础 C. 西方列强阻扰中国改革 D. 封建统治阶级没有分化23. 亚当斯密主张用“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和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这实际上反映了 重商主义的精神 反对重商主义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垄断资本主义思想A. B. C. D. 24.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垄断组织,这表明资本主义A. 处于发展阶段 B. 进入成熟阶段 C. 处于黄金阶段 D. 进入垂死阶段近现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次战争,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各有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5.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它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客观上具有进步性 同时是侵略性战争 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有利于意大利统一 A. B. C. D. 26. 普军总参谋长毛奇曾说:“那是一场早已预见的战争,是一场经过精心准备并为政府视为必要的战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扩张领土,而且是为普鲁士在德意志霸权地位的确立。”这场战争是指 A. 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B. 普奥战争 C. 普、奥、俄对波兰的战争 D. 普法战争2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是由于英德矛盾激化而爆发 C. 主要交战国目的都是重新瓜分世界 D.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史上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存在着共性、差异和联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B. 东方各国经济与政治制度相对落后,必然处于被动的地位 ,C. 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国力,使其具有征服能力D. 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东方国家无法闭关锁国29. 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斗争矛头指向殖民统治,而中国人民则把斗争矛头指向本国封建势力。这种不同最终是由两国下列哪一差异引起的A. 社会主要矛盾 B. 社会性质C. 革命任务 D. 领导阶级30. 对“亚洲的觉醒”中“觉醒”一词的准确理解是A. 明白了要独立就必须进行武装斗争B. 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C. 反对帝国主义必须相互支持联合斗争 D. 认识到造成亚洲灾难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31.“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A. 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B. 民族资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C.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反抗形式D. 斗争对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32. 与其他亚非国家相比,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A. 意大利的力量相对较弱B. 得到广泛国际援助C. 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D. 孟尼利克国王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运动是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3. 19世纪30、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A. 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B. 斗争指向资产阶级C. 开始有组织的革命斗争D. 提出了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34. 19世纪中期以后的工人运动与早期工人运动相比,最显著的新特点是A. 以经济斗争为主B. 以合法斗争为主C. 组织程度明显提高D. 具有国际团结的精神35. 19世纪七十年代后,当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时,欧洲工人运动发展的特点是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 逐步走向国际联合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 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建立36. 19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修正的客观原因是 A. 国际工人运动屡遭挫折B. 马、恩理论水平不断提高C.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D. 面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挑战37. 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工人没有祖国。可是,同一个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号召进行民族战争”。这表明列宁认为A. 团结一切民族力量争取民族独立是各国工人阶级的共同任务B. 工人阶级团结反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镇压第一位的C.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要同具体情况相结合D.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3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思想的基本含义是A. 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垄断资产阶级清除封建残余势力的内战B. 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C. 利用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的危机,发动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D. 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近代时期,欧洲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9. 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是指 A. 微积分学的建立 B. 道尔顿原子论的创立 C.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D.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40. 19世纪的三大发现不包括A. 进化论 B. 相对论 C. 细胞学说 D. 能量守恒定律二. 材料解析题(27分,答案写于答题纸上)41.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引自英国经济史编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公司的反对,后者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引自世界近代吏材料三 美国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了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材料四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辰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的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更高层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自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引自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回答:(1)材料一、二,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2)材料三、四,指出材料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技兴国”战略?对美国的世界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3分)42. 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 (羌国西进运动是)向北美大陆西部移民拓殖、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运动,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的过程。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材料二 一批批的东部移民像洪水似地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农业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随着西部工业的兴起,西进移民的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把工业革伞的浪潮进一步引向西部边远地区,直至大平洋沿岸60年代前,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约占全国的80,到1890年降为58中西部各州发展成为新的工业中心。受西进运动的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从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F,国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在几十年内便建成了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正是在西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回答:(1)从以上材料中,可归纳出关于美国西进运动的哪些主要论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进运动使美国经济发生哪些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结果。(4分)(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3分)43. 阅读下列材料:(6分)材料一 在大国力量的天平上,有两个因素使日耳曼帝国能产生更直接,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影响。第一,德国远不像日本那样从地缘政治孤立状态中冒出来的,而是干脆在古老的欧洲国家体制的中心产生的。它的存在改变了所有欧洲大国的相对地位。第二个因素是德国在工业、商业和陆海军方面进一步增长的惊人速度和深度。到一战前夕,它的力量不但是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四倍,亦远远超过法、俄甚至是英国。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使“德国问题”在1890年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成为多次世界政治地震的震中。材料二 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在1898年承认;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 引自大国的兴亡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德国问题”成为“多次世界政治地震的震中”?(4分)(2)材料二认为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大国斗争中扮演什么角色?(2分)三. 问答题(33分)44. 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有哪些显著特点?原因是什么?(14分45. 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9分)4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如何?这种趋势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欧美工人阶级以及亚非拉人民反抗斗争的状况如何?以史实加以说明。(10分)【试题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2345678910AADBDCADDD11121314151617181920BCDBDBDACA21222324252627282930BBBBABCABB31323334353637383940BCDDDCCCCB二. 材料解析题(27分)41.(10分)答:(1)由积极采用技术到抵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占据广阔的殖民地使得英国资本家不更新技术设备,也能得到丰厚的利润。(3分)(2)优先发展应用技术,再研发基础科学。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影响:使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促进了科技中心地位的确立,科技中心地位巩固了其经济重心地位长久不衰。(4分)(3)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繁荣,根本在科技,科技立国是必经之路。科持竞争是人才竞争。科技没有国界,要注意吸收人才和转化优秀科技成果。必须有不断进取的精神。(3分)42.(11分)答:(1)主要论点是:是资本主义向宽广方面发展;是对印第安人的掠夺;是东部普通群众的大迁移运动;推动了西部的开发和美国经济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4分)(2)西部得到开发,农业实现了机械化;西部形成了新的工业区;筑成了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结果是使美国早于法、德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4分)(3)西进运动既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驱逐和掠夺,又是加速美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的推动力。在这两重作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后者。(3分)43.(6分)答:(1)1870年德国统一,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英法;同时德国又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继承了封建体制的传,大力发展军事力量;造成了国际政治的不平衡。强大的德国作为中欧大国,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多国利益,因此被喻为“震中”。(4分)(2)核心问题是争夺市场和殖民地。德国是挑战者。(2分)三. 问答题(33分)44.(14分)答: 领导者是原封建统治者或从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人; 自上而下的改革和统一战争为主要形式; 结果是结束了封建统治或推翻了工业革命前的上层建筑; 影响是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原因: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欧洲和北美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统治或分裂割据等旧秩序发生了尖锐矛盾。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45.(9分)答:(1)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英国用圈地运动的办法;法国把土地分成小块,分期付款,卖给农民;俄国用赎买份地的办法;美国采用的则是无偿分配西部国有土地的办法。(2)对各国的作用:英国,把封建所有制改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法国,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国内市场狭小,影响农业机械化。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为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得以确立。美国,一定程度上满足丁西部农民的土地要求,鼓舞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制的斗争为农业资本主义创造有利条件。46.(10分)答:趋势: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机器,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影响: 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亚洲和非洲,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 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在争夺过程中形成帝国主义矛盾的三个中心环节,进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制造事端,大战危机迫近。斗争: 欧美工人运动高涨。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 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高 潮,进入亚洲觉醒时期。 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人民掀起反帝斗争高潮。 拉丁美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最突出的成就。年级高二学科历史版本期数内容标题天津河平区xx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类索引号G.624.6分类索引描述考试试题与题解主题词天津河平区xx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试卷栏目名称名校题库供稿老师审稿老师录入胡军一校孟蕊二校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