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语文(十三)部分答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82622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6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太阳语文(十三)部分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太阳语文(十三)部分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太阳语文(十三)部分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采用重叠字。第二句中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第二个“妾”是第二层意思的开端。就两层意思而言,过渡自然又形成顶真修辞格,读起来顺口,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2)使用第一人称。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独白,从念夫到忧夫,再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1)前两联写兰若有青青的叶、紫色的茎,衬托出红艳的花朵,赞美了兰若的秀丽可人; 后两联写秋天到了,美丽的花朵凋零摇落,感叹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无情。,3.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1)“春可怜”即说春天让人怜爱。诗人写了含烟的柳树,写了远眺中的南山,还写了细草飞花,鸟语欢歌。这些细微处的景物描写,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 (2)此诗的主题就是唱和“歌舞升平”。诗题“幸望春宫”就表明此诗的主人公是皇帝,在诗句中,又用“北斗”比喻皇城,将皇帝到望春宫之游,称为“宸游”,意在对皇帝称赞歌颂,而春宫中的“歌声”与“管弦”声,更是写尽了皇帝设宴与众臣欢饮,观赏歌舞的盛大场面。,8、 二月二日 (1)“游人意”实指诗人自己的心意。因为诗人希望能早日结束宦游生活,希望像陶元亮一样回家隐逸。可是思归不得,长年只能做天涯羁客,所以就责怪那水流不但不解自己的思乡之苦,反而不断撩动自己的羁旅之愁。 (2)写了一幅二月二日初春时节的春景图。游客到江上寻春的很多,到处都是笙箫之声,不但是人们乐在春天,就连花柳、蜂蝶也都在尽情欣赏与享受着这春天的美好。作者把春天描写得如此美丽,目的是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自己散不去的浓浓思乡之情。,9(1)此诗诗眼是“悲”。从诗中所写的秋草、寒林、斜阳、江山摇落等景物来看,都染上了浓厚的悲情,再从诗人与所拜谒的贾谊的遭遇来看,也充满了悲情。 (2)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文帝是“有道”之君,尚且流放了贾谊,当今昏聩无能的皇上,还能对诗人有什么恩遇呢。因此,这句诗从贾谊的被疏远放逐,隐隐联系到自己的遭遇,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隐晦而高妙。,10(1)久雨之后天气转晴,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阳光照耀着楼台,雨后江水涨满,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中。令人心醉。 (2)还表露了作者惋惜对方失约、等候之苦、失望、埋怨的情绪。这些情绪作者先没有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描写了曲江雨后的清新景物来表达。曲江的楼台花树越是美,越显得辜负这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尾一句虽只是轻轻一问,尽管委婉,却把诗人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13(2)此诗营造了一个远离尘世,清净无尘杂的隐者居住而“深不测”之境。 为了营造这个意境,作者选用了孤云、松与月、茅舍花影、药院青苔、西山鹤群等一系列颇与深山隐士性格相符的意象来营造这个意境。,14(1)颈联描述了金陵衰败的景象。 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 对比。这一联诗人将古今进行了对比,即昔日厚葬高官大臣的地方,而今却只是一片松岗,昔日皇亲贵族寻欢作乐的宫殿,而今却成了栽种庄稼的地方。 (2)许浑在末句中,把金陵与洛阳相比,意在说明,曾经的六朝古都,如果繁华褪尽,如同李白诗中所说的洛阳一样,只剩下一片苍茫的青山,让人从中有世异时移,兴衰难放诉的感叹。,15(1)这首诗写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漂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身为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音信的期盼(或:表达了诗人身为游子的羁旅惆怅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霜月”“江声”人格化,与“寒渚”“|夜船”有机结合。寒上加寒,展现了广阔凄清的背景。 “惊”为“惊醒”“惊起”之意;深夜涛声惊起夜泊江边的诗人。“惊”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波涛惊醒,更感旅途凄清的情态。,17(2)这是两个有关蓑衣的动词。从诗人一“披”一“脱”的动作描写中可见,诗人追求的人生是一种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人生,而且还用荷香与美酒来烘托这蓑衣给他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恬淡的人生态度。 18(1)首联用“老”写树老,用“荒”来写庙旧,渲染环境的荒寒,作为全诗的背景。颔联写了静态景物,坍塌的神像,破败的古屋。颈联写动态的景物,野鸟落在神座上,偶有渔郎前来卜问凶吉。 动静结合,纯用白描构成了一幅古庙破败的画面。,21(1)这位“歌者”是孤苦无依、身陷绝境的民间演唱艺人,他忍饥挨饿,街头卖唱,希望得到帮助。 (2)从对歌者催人泪下的描写中,可看出诗人对这位歌者充满了同情、怜悯的态度。 30(1)写了“板桥”“雪”“蓑衣”等意象,营造了凄清冷瑟的意境。 (2)此句与全诗前三句衔接紧密,使“寒江”“雪”“蓑衣”“梅影”浑然一体,把“钓雪”的意境升华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新境界,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着此一笔,全诗皆活,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神韵顿生,妙趣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