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5952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I)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0分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注释】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四月文学丛报月刊第一期,发表时题为白莽遗诗序。白莽()原名徐祖华,笔名白莽、殷夫、徐白,浙江象山人,共产党员,诗人。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1、第段中“他们”指的是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的白莽、 、 、胡也频、李伟森等“左联五烈士”。2分2、联系徐培根任航空署长期间,因航空署被烧毁,被捕入狱的事实及本段内容,试解释第段中“殊途同归”的意思。2分3、这段中作者对白莽的音容笑貌作了回忆,其写作意图是:( )2分A.为揭示作者与白莽之间深厚的友情。B.为了控诉反动派又欠下新的血债。C.为为了忘却的记念作补充更正。D.为突出白莽对革命的坚定、乐观的态度。4、“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510题:15分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1)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2)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3)“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4)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5)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6)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xx,有删改)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 ”。2分6、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司马迁悲剧的命运和的精神。 2分7、第3节中其他大臣的表现,请用一个带有“骨”字的成语概括:“ 骨”, 作者刻画其他大臣的表现是为了 。3分8、第5段中“文人的天真”的含义是: 。1分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A、文章用“冰和炭、玉和泥”比喻“书生”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苟且、互不相容的。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文章化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10、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试做简要分析。3分三、积累题:10分11、默写名句:4分 ,故能成其高。韩非子大体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谓之神。孙子虚实篇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12、解释句中加点词:6分 仁者乐山 (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至于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14分前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 (4)下江陵 14、补出上下句:1分 15、选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2分A、寄蜉蝣于天地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其声呜呜然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C、夫险以远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扣舷而歌之16、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侣鱼虾而友麋鹿”中“友”相同的一项:( )2分A、舞幽壑之潜蛟B、顺流而东也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7、翻译句子:2分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8、第2段划线句描写了洞箫的声音,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1分春,正月,乙丑朔,陈主朝会群臣,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陈主昏睡,至晡时乃寤。 是日,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 (选自资治通鉴) 注 陈主:南朝陈后主 贺若弼:隋吴州总管 晋王广:晋王杨广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 自广陵引兵济江_ (2)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_20、对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 (4)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A (1)(2)相同,(3)(4)相同 B (1)(2)相同,(3)(4)不同 C (1)(2)不同,(3)(4)不同 D (1)(2)不同,(3)(4)相同21、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 (2)又使兵缘江时猎22、“弼之济江,陈人不觉”的原因,从天气上看是因为_;从计谋上看,是因为_。3分六、作文:40分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胸中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人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请以“学会 ”为题(自选内容,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上理工附中xx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 答案命题:殷锐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0分1、第段中“他们”指的是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的白莽、柔石、冯铿、胡也频、李伟森等“左联五烈士”。2分2、联系徐培根任航空署长期间,因航空署被烧毁,被捕入狱的事实及本段内容,试解释第段中“殊途同归”的意思。2分指兄弟二人虽信仰不同、人生道路不同,却一样坐过国民党的大牢。(意近即可)3、这段中作者对白莽的音容笑貌作了回忆,其写作意图是:(D)2分A.为揭示作者与白莽之间深厚的友情。B.为了控诉反动派又欠下新的血债。C.为为了忘却的记念作补充更正。D.为突出白莽对革命的坚定、乐观的态度。4、“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C)(E) 4分A、文章用“冰和炭、玉和泥”比喻“书生”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苟且、互不相容的。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文章化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10、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试做简要分析。3分三、积累题:10分11、默写名句:4分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韩非子大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12、解释句中加点词:6分 仁者乐山 (爱好)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居住)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萃”,聚集)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至于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8题:14分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2)举酒属客 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 到、去 (4)下江陵 攻占14、补出上下句:1分 歌窈窕之章 羡长江之无穷15、选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B)2分A、寄蜉蝣于天地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其声呜呜然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C、夫险以远则游者众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扣舷而歌之16、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侣鱼虾而友麋鹿”中“友”相同的一项:(D)2分A、舞幽壑之潜蛟B、顺流而东也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7、翻译句子:2分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里不就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18、第2段划线句描写了洞箫的声音,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 (正侧面描写结合)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声,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表达出作者忧愁、感伤的心情。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1分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 自广陵引兵济江 渡,过河 (2) )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设置,防备20、对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1)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 (4)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A (1)(2)相同,(3)(4)相同 B (1)(2)相同,(3)(4)不同 C (1)(2)不同,(3)(4)不同 D (1)(2)不同,(3)(4)相同21、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1)在这之前,贺若弼多用老马买陈国的船只,并把它们隐藏起来。(2分) (2)又使兵缘江时猎(2)(贺)又经常派兵沿江打猎(2分)22、“弼之济江,陈人不觉”的原因,从天气上看是因为_;从计谋上看,是因为_。3分大雾四塞(1分);多次用假象迷惑敌人。(2分)六、作文: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