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例题与讲解 鲁人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5619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例题与讲解 鲁人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例题与讲解 鲁人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例题与讲解 鲁人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劝学例题与讲解 鲁人版必修1问题导学1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自主探究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你认为荀子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发展? 文法导析1比喻说理,形象透彻。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如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经过一定的过程,客观事物可以变化提高。如第三段中,作者用了四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第四段用十个比喻句分层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2大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灵活。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串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3语言上,多用对偶,夹用排比。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子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以“学能补拙”为写作中心,用劝学第二段的例子作论据,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能做到“积土成山”“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吗?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等话题中。(2)在动物界,人的生存本能可能是最少的,而人类却是最强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人有智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借助别的事物。但也不能就此引申开去,以为人生如有父母亲戚可以依靠,自己就不必努力了。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求知并不困难,只要有恒心,勤耕耘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马克思的才能是惊人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个性。他认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鲁迅的文学修养是出众的,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恒心,有刻苦的精神。他曾经说:“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住时间就等于延长寿命。”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然而有些人,他们不懂得“学贵有恒”的道理。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还有些人,他们的理想十分远大,但由于没有恒心而未能实现。法国作家乔冶桑的小说贺拉斯中生动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有理想,说了不少豪言壮语,甚至在梦中追求丰功伟绩。可一旦动手实行,就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学习上则是一曝十寒,最后落得年华虚度,成为人们的笑柄。事实证明,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文本图解答案: 问题导学1提示: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文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上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2提示: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自主探究提示:观点一:荀子在本文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是按封建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观点二:荀子在文中提到的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今天都值得继承和借鉴。不过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技法导练创意激活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可分为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等几种方法。运用时应注意:1以小见大,就近设喻。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如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就是以大家所熟悉的“鱼和熊掌”来喻指“生与义”。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如将“谅解”喻为“春风”,是从“谅解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证的。3可一连用多个比喻来说理。如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中,第一节就分别把理想喻为“石”“火”“灯”“路”,通过一连串的博喻,准确有力地论证了理想的重要性。4运用比喻论证时,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如将“读书的过程”喻为“吃饭”,那么就要分析,读书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细嚼慢咽,是将书中的营养一点点地吸收进自己的体内。同时注意结合课文第三段中“假舆马者”与“假舟楫者”的比喻句灵活表述。范例展示学习就像是一匹马,即使你不能走得快,它也能带你到千里之外;学习就像是一只船,即使你不能游泳,它也能帮你横渡江河。如果不学习,那么你自身的不足就无法得到弥补,最终会影响你的人生。所以,学能补拙,只有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学习”“恒心”“说与做”“学以致用”“学习的真谛”(2)“学习”“借鉴”“成长”“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