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3861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而且还是一个既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一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与。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人。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1.下列对于“皇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会是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B皇会中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以及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C皇会的形成是基于民众需要,人们借她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D.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人们只有积极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获得安定、祥和、圆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这种心理,是天津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B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天津,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成为当年广大民众的普遍信仰。C妈祖文化是天津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妈祖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珍爱生命,热爱家庭,憧憬幸福的心灵依祜。D皇会的表演内容几乎表现的都是民众们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这能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比如,“老娘娘回娘家”的风俗,宣传的就是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妈祖文化,是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她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B在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天津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这是妈祖文化传到天津后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C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有一定的关系。D妈祖文化信仰是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津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需要构建一种共同信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孝武将西迁,庆以散骑侍郎驰传入关。庆至高平,见周文【注】,共论时事。周文即请奉迎舆驾,仍令庆先还复命。帝屏左右谓庆曰:“朕欲往荆州,何如?”庆曰:“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帝纳之。周文尝怒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周文逾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曰:“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周文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周文默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庆威仪端肃,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周孝闵帝践祚,晋公护初执政,欲引为腹心。庆辞之,颇忤旨。先是,庆兄桧为魏兴郡守,为贼黄众宝所害。桧子三人皆幼弱,庆抚养甚笃。后众宝归朝,朝廷待以优礼。居数年,桧次子雄亮白日手刃众宝于长安城中。晋公护闻而大怒,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对曰:“庆闻父母之雠不同天,昆弟之仇不同国。明公以孝临天下,何乃责于此乎?”护逾怒,庆辞色无屈,竟以俱免。注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时为魏孝武帝朝实际掌权者。后被其子追谥为文帝。(节选自北史柳庆传,有改动)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爱:吝惜B. 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旌:表彰C. 庆捕得实,趣令就禁趣:通“促”,急速、赶快D. 执庆诸子侄皆囚之,让庆擅杀人。 让:责备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柳庆“天性抗直,无所回避”的一组是(3分)关中金城千里,天下之强国也庆辞气不挠周文亦以此深委仗焉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庆辞之,颇忤旨庆辞色无屈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庆自幼聪明机敏,很有度量。后以散骑侍郎的身份入关,很受器重,周文派他去完成奉迎国君这样重要的任务,魏孝武帝甚至私下征求他的意见并采纳。B周文认为王茂犯了诽谤罪,因为恼怒要杀掉他,在其他朝臣全都不敢劝谏的情况下,柳庆站出来为王茂争辩,终使周文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C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从而打击了侵害百姓的皇亲的气焰。D柳庆的侄子柳雄亮大白天亲手杀死了谋害自己父亲的贼人黄众宝,使得晋公宇文护大怒,而柳庆则认为子报父仇,也是孝道的体现,这引起了晋公更大的怒气。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荆州地无要害,宁足以固鸿基?(5分)_(2)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寇准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客中初夏1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1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8这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9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0课文名句填空(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乙 选考题注意: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仅按第三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两株玉兰树陈忠实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坟头烧了一堆被视为阴币的黄纸。尽管明知这是于逝者没有任何补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着一种甚为急切的情绪。自己心里明白,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无非是为消解对父母恩德亏欠太多的负疚心理,获得一种安慰。天气很好。温润的风似有若无。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阳光下,原坡和河川满眼都是蓬勃的绿色和黄色,绿的是返青的麦苗,黄的是盛开的油菜花,间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闲聊。许是那种负疚心绪得到消解,许是得了这明媚春色的滋润,竟是一种难得的轻松和平静。记不得是谁颇为惊诧地叫了一声,玉兰树开花了。我便朝大门右侧的玉兰树看去,在树梢稍下边的一根分枝上,有两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颤,惊喜得轻叫一声,从坐着的小凳上站起来,几步走到玉兰树下,久久观赏那两朵玉兰花。那是两朵刚刚绽放的玉兰花,雪白,鲜嫩,纤尘不染,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洁白如玉,便想到玉兰花的名字确属恰切。玉兰树尚不见一片叶子,叶芽刚刚在枝条上突出一个个小豆般的苞,花儿却绽放了。我久久地看那两朵花儿,竟然不忍离去。玉兰花在我其实也算不得稀罕,见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发生一缕不寻常的惊喜,这是开在自家屋院里的玉兰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兰树苗,便有了一种情结;还有一种非常因素,就是这株玉兰树苗成长过程的障碍性经历,曾经让我颇费过一番心思。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一位在灞河滩苗圃打工的乡党,闲聊中听说我喜欢玉兰花,便给我送来一株不过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村里乡党见了,有说是蛴螬咬了树根,有说是缺肥,有说是化肥施多烧了根,等等。后两种说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时填的是农家粪土,不缺肥更不会发生烧根的事,倒是蛴螬啃食树根有可能发生,却也无可奈何。我曾扒土寻找蛴螬,一只也未见到。我就怀疑大约是玉兰根自身发生了什么病患。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镢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开头写上坟烧纸和跪拜的行为,是为了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表达我对生老病死的思考。B文章先写玉兰花开,再写玉兰树的遭遇,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C作者突然看见玉兰树开花了,内心微颤,惊喜得轻叫一声,这说明他根本没想到这颗玉兰树还会开花。D玉兰树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作者把玉兰树视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对生老病死参悟的结果。E文章以“一颗玉兰树”为线索,通过这颗曾经快要病死今又开花的玉兰树,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与思念之情。 (2)简述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答: (3)请概括说明文章中这两朵玉兰花有什么特点?描写这两朵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分)答: (4)结合全文,仔细品味文章最后“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怀念孙犁先生铁凝在秋日的一个下午,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戴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联系着质朴、节俭?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当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曾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月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感谢天津日报文艺部的宋曙光同志和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女士,他们满足了我的要求,细心安排,并一同陪我去了医院。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做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我想眼前这位老人是要倾尽心力才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的,这真挚的问候让我这个晚辈又难过,又觉得担待不起。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作者第一次去拜访孙犁先生时,看见他正在别人刚刚收过的黄豆地里捡黄豆。这段描写说明孙犁先生节俭的品质,看不惯浪费行为。B.因为戴套袖的作家能给作者一种亲切感,所以作者第一次去拜访孙犁先生,发现孙犁先生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后,便如释重负。C.作者第三次去孙犁先生家中拜访后才知道:原来孙犁先生平素就是时时戴着套袖的,并不是因为要去干什么事情才临时戴上去的。D.作者认为,孙犁先生在用纸张、穿衣服上的不讲究,说明了孙犁先生以此表明他自己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和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E.第段“很快作出了反应”、“紧握住我的手”、“高声”与后文他嘴唇蠕动却没人能知道在说什么对比,表现了孙犁先生对作者的深切关怀。(2)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6分)(3)文中反复提及孙犁先生的套袖,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4)孙犁先生是抗日老战士,是我国著名作家。本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敬、栩栩如生的孙犁形象。联系现实,谈谈孙犁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8分)第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B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地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钓鱼岛局势箭在弦上,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河南省公安厅宣布在新乡、济源等地市开展警务机制改革,6月18日,新乡市公安局突然召集各公安分局局长通报改革措施,并当场宣读对每个人的任命。B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战略、人类安全、茂物目标评审、经济技术合作、多哈回合谈判等。C.中国艺术发展到今天,追求的不能只是热闹,而应该是对艺术品质的坚守和对当代艺术的追问,并参与到国际文化的对话中。D.虽然枸杞子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并非适合所有的人服用,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的人最好别吃。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3分) “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 , , , , , 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它是借凭吊诸葛亮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一个“泪”字正是惺惺相惜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A. B. C. D.16. 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转述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影像是历史的眼睛,也是现实的摄魂术。它是对世界忠直的观察、记录、发现,而非对世界的提纯、美化,或者丑化。伍尔芙说图像“不是争论”,“它们就是事实直接对眼睛所说的未经加工的声明”。这个由机器所作的记录,当然比文字更加中立、客观、可信,而我们能够将一些不该忘却的现实以影像的形式牢记心中,显然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拯救。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汇聚积累之外,还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周口中英文学校1213xx上期高二第四次考试高二语文第四次月考参考答案1. D(“只有才”说法不当)2. B(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不对。)3A(是皇会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4.B(表示,显示)5.D(说明柳庆的战略眼光。不是直接表明。)6.B(“诽谤罪”文中没有根据。)7.(1)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要害1分,宁1分,足以1分,固1分,鸿基1分)(2)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 (殊1分,若1分,桎棝1分,何以1分,脱1分)附译文:柳庆字更兴,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博览群书。魏孝武帝将要西迁时,柳庆以散骑侍郎的身份,乘驿站车马急行,进入函谷关。柳庆到高平见到周文帝(时未称帝),共同商议当时政事。周文帝就请他奉迎魏孝武帝,还命令柳庆先回去报告。孝武帝屏退左右随从,对柳庆说:“我想去荆州,怎么样?”柳庆回答道:“关中防守坚固,是天下最强的地方。荆州没有险要的地势,怎么能够凭借它来巩固宏大的基业呢?”孝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文帝曾恼怒王茂,准备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朝中群臣都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敢去劝说周文帝。柳庆就上言争辩。周文帝更加恼怒,说:“你如果声言他没有罪过,也必须连带治罪。”就把柳庆绑在面前。柳庆言辞气势毫不屈服,高声说道:“微臣私下听说,君王如果不通达就不算圣明,臣子如果不谏争者就是不忠诚。我竭尽忠诚,确实不敢吝惜一死,只是担心您成为不圣明的人。”周文帝才醒悟,就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周文帝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于是让王茂冤枉而死。可以赏赐王茂家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柳庆仪表端庄严肃,生性坦率耿直,没有什么忌讳。周文帝也因此而特别倚重他。不久以本官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显赫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多次做下凶暴蛮横的坏事。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实情,急速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一点没有畏惧的表情,对柳庆说:“如果把刑具加在我的身上,以后你怎么把它解下来呢?”元欣也派人分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隆重召集属下官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势欺凌百姓的罪状。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不敢妄为。周孝闵帝登基,晋公宇文护刚刚执掌朝政,想要拉拢柳庆作为心腹,柳庆拒绝了他,很是违背宇文护的心意。当初,柳庆的哥哥柳桧担任魏兴郡守,被贼人黄众宝害死。柳桧的三个儿子年纪幼小,柳庆尽心抚养。后来黄众宝归附朝廷,朝廷用优厚的礼数对待他。过了几年,柳桧次子雄亮白天在长安城中持刀把黄众宝杀死。晋公宇文护听说大怒,抓捕柳庆的儿子、侄子们,都囚禁起来。并责备柳庆擅自杀人,柳庆回答说:“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能同国。您以孝悌治理天下,怎能在这方面苛责?”宇文护更加恼怒,柳庆神色言词均不畏惧,最后因此而免去所有官职。8借景抒情。(1分)前一首诗借深院、垂柳、夕阳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诗借晴好天气和葵花等景物抒情;(2分)后一首诗还使用了比喻手法(托物言志)来抒情,将柳絮比作投机小人,将葵花比作自己,言在此意在彼。(2分)9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3分)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3分)10、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11、(1)BD(A项“引出下文写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当;C“根本”过于绝对,由文中“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一句可以看出,玉兰树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作者也庆幸自己没有挖掉它;E项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2)通过对美好春景的描写,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对象-玉兰树。借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下文遭遇过生存劫难的玉兰树相对比,表达其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每点3分)(3)特点是鲜嫩、纯洁、生机勃勃;(2分)在描写玉兰花时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在而又尽情地展示在细细的一根枝条上”,将玉兰花拟人化;“洁白如玉”则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朵玉兰花的鲜嫩、纤尘不染。(4分)(4)生命是顽强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这一颗幼小而又带病的玉兰树最终能开花,正是生命顽强的完美体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应该尊重。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的生命,更显珍贵。12、(1)(5分)B(概括不全)D(说明了孙犁先生以此表明他自己珍重的是,说法欠妥)(2)答案详解(6分)第一次:满分2分。 “捡黄豆”、“询问我的工作、写作情况”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1孙犁戴着袖套在捡黄豆,见了我,与我交谈;2孙犁在捡豆,看见我,与我握手,并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给我一种亲切感第二次:满分2分 “准备糊窗缝”和“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1准备糊窗缝,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2孙犁在糊窗缝,他说他老了,我承认了第三次:满分2分 “写作”和“与众人聊天”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1写作和与众人聊天;2孙犁坐在桌台前写作,见到“我们”后立刻热情招呼客人。(3)(6分)(1)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文中写了作者同孙犁的四次见面,通过对套袖的描写,使前三次见面与全文串成一个整体。(3分)(2)通过戴套袖这一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特征,突出了孙犁勤劳、节俭、质朴的劳动者本色。(3分)(4)(8分)示例:答:富贵而不骄的品质。(2分)孙犁先生在文坛上德高望重,但在生活中却平易近人,衣着朴素、带套袖、拾豆、糊窗,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怀念。但当今社会中却有着那么一批人,居高位而不自重,敛巨财而不自持,抽着“天价烟”,吃着“黄金宴”,在自己与群众之间,划下鸿沟,这种人,终究会被人民鄙视,被历史唾弃。(6分)13(3分)A(A谨言慎行: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谨、慎:小心,慎重。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B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此处应为千钧一发。 C望文生义,危言危行指不顾忌讳,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14. C:(A“宣读”与“任命”不搭配。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问题”。 D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枸杞子”之后。) 15.A 衔接类题目先要读懂语段的大致意思,抓住关键句,确定衔接的第一句,然后根据句子相互之间语意的前后连贯,有时还可以利用其中虚词,排列出语意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段话。题干“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当接“一个泪字”,然后“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这样形成语段中第一个小语链,然后接“正是惺惺惜惺惺”对上文作一个小结,进而引出下文:“它是借凭吊诸葛亮,抒发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一个“也”字,表示出前后的逻辑联系。16、影像真实地记录生活(2分),比文字更客观(1分),能弥补、修正人们的想象力。(2分)17.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而过,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还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种子之所以能茁壮成长,除了它能忍受寂寞之外,还因为它有一种坚定的信心。18、作文审题立意提示:可多角度审题立意,但最佳立意应是:要化敌为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