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单元(2)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2525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单元(2)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单元(2)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单元(2)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单元(2)苏教版必修1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看(kn)守 惴(zhu)惴不安 蜉(f)蝣 袅(nio)袅B.沮(j)丧 举酒属(sh)客 真谛(d) 静谧(b)C.嗥(ho)叫 亘(ng)古不变 靡费(m) 旌(jn)旗D.窈(yo)窕 一叶扁(bin)舟 蓊(wn)郁 宅邸(z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你设身处地地替那些生计艰难的下岗职工想一想,就不会一味责备他们的斤斤计较了。B.大会主席团作出决议,会议期间不准无故迟到,对那些不遵守大会纪律的不速之客要通报批评。 C.老一辈人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从长计议,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这是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比不了的。D.报纸与读者的交流远不如电视与观众的交流快捷便当,电视与观众,当面鼓对面锣,既省时又直接。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 。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击着灯塔下的石矶。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以至完全寂静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像森林呼啸A、 B、 C、 D、4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处填入两个四字短语。朗读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句子表达完整。红色,如冬日里的太阳,发生光和热,给人带来温暖;绿色, , ;蓝色, , , ;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引人不断探索。二、文言文阅读阅读前赤壁赋(节选),完成69题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子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6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相与枕藉乎舟中 B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且夫天地之间C 抱明月而长终 而又何羡乎? D 不知东方之既白 目遇之而成色7.对文中四句话的翻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确实是一代英雄。B“哀吾生之须臾”:哀叹我们人生短暂。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是有规律是,不应消极。D“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8对文中“客”与“苏子”的观点转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高度称赞了曹操这样的英雄,委婉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 B客人大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苦恼和无可奈何。 C苏子的思想则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D苏子还认为,只要投人大自然,能及时捕捉造化的各种美,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了。9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主客对答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生活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领悟, B本文即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C看得出作者苏轼这时对人生的看法还是积极乐观旷达的,是能够融入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 D不论是从文体角度还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比较,本文和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很为接近。10翻译下列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三、古诗鉴赏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一带 季的山水月潮的景物之美。诗中的“ ”既写出了月色的秀朗,又点出了雨后凉爽宜人的气候。(2)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你结合诗歌的内容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不少于50字。 四、名句名篇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 , ,用心躁也。(劝学)(3)吾师道也, ? (师说)(4) ,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5)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6) ,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黄河臆象杨闻宇摊平我国地图,从东北向西南,自东南往西北,平直绷起两根细线,线的交点恰巧是兰州的所在地。黄河九曲,逶迤数千里,它只正二八经地穿过了一座城市:兰州。在晴朗的日子里,百里长街,市声如沸,流经闹市的黄河则是悄无声息的。不甚透明的水纹盘旋交织,沉默平稳的波痕在朝晖夕照里犹如铜汁浇铸的块状肌腱,透出凝重的粗犷的血色,流动成浩浩的、浑厚的一派,仿佛千万条汉子衔枚疾进,无声地运行。人们看不出别的迹象,只看见瓷实的,富于弹性的肌腱在起伏、在抖动,强悍雄劲却不暴戾,元气勃勃而不响动。一切怀有巨大追求的生命,常常是无声的。“不到黄河心不死”,“跳到黄河洗不清”,小时节,我听到父辈动不动念叨黄河,心里也觉得黄河了不得。读书时,耳畔啥话都有,有人说黄河是一支剽野的黄肤色的歌,有人说是长长的一线泪滴、深深的一声喟叹,也有人说它是月亮下神话里的一条龙我想往黄河,以为今生今世能见它一眼,就知足了。没料想成人之后,我这生命的火星儿溅离父母之乡,西掷千里,住进兰州,居然与北国大地上最古老、最有声望的大河相依为邻了。夕照下,风地里,雨天,雪天,我独自在河滩里逍遥漫步,纵览这亘古不息的,不舍昼夜的活的巨物,聆听这似乎无言、却分明有意的弦外之音,久而久之,我的情绪便有了些神秘的变动。黄河,是大海以它倔强的手指深深地抠进陆地里的一个“大问号”。这问号在兰州形成稽考历史的第一个锐利弯钩,钩起一连串的积淀物:踏波跳浪的羊皮筏子,策驼西上的汉使张骞,120丈铁缆的镇远桥铁拄,湖湘子弟栽植于3000里征途中的左公柳,兰州战役时在炮火中旋动不已的大型水车这些记载过我们民族的年代的实物,有的化作了濒水而立的花岗岩石雕,有的尚绵延着一线活气,对“问号”努力进行解释。黄河,又是天际一霎闪电掣开的鞭影,鞭杆攥在汪洋的掌心里(渤海是汪洋紧握的拳头),鞭捎抽打在一个微微耸起的背脊上。在兰州,黄河并不是箭杆式地插城而过,每于人迹稀寥处折个大弯,长的波痕便斜倾如熊腰,低吼喑呜,拍石崩岸,狂不可羁,这一种地上没有路便要踢开一条路,前方没有海自己便要掬成一个海的霸王气概,着实惊人!黄河在兰州,并不晓得前程上还有横流四衍的壶口、有“平地一声雷”的龙门、有大禹神斧劈裂的三门峡。浪未至而气先凝,这一条由海魂挥动着闪电似的长鞭,它那征服一切的气度是先天具备的。“黄河远上白云间”,那仅仅是它远上昆仑时偶尔一现的背影。兰州乃挟水之山城,夜来两厢灯火,珠玑罗列,金冠嵯峨,洋洋洒洒映进黄河,致使这里的流水成为千里躯体上光明璀璨,瑰丽无比的一个段落。“昆仑者,天象之大也”,昆仑怎么也容纳不了的黄河,正从我身边经过13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以下两个比喻句的含义。黄河,是大海以它倔犟的手指深深地抠进陆地里的一个“大问号”。答: _黄河,又是天际一霎闪电掣开的鞭影,鞭杆攥在汪洋的掌心里(渤海是汪洋紧握的拳头),鞭梢抽打在一个微微耸起的背脊上。答: _14文章第两段所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答: _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以“黄河臆象”为题的理解。答: _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段叙说兰州的位置及黄河流经兰州的情况,写出了兰州是体味黄河的最佳地方,自然引起后文的“臆象”。B文章先写“我”为黄河的神奇所吸引,再写“我”与黄河相依为邻,最后写“我”与黄河密不可分,全文线索清晰,结构谨严。C文章先写黄河“悄无声息”、“沉默乎稳”,再突出黄河征服一切的霸王气度,欲扬先抑,曲折多姿。D文章描写了黄河兰州段景象,又指出黄河在兰州并不晓得前程上还有“横流四衍的壶口”等景象,虚实结合,表现了黄河全程的声威气势。E文章最后指出“昆仑怎么也容纳不了”黄河,借“天象之大”的昆仑反衬黄河,充分表现黄河粗犷、浑厚的性格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朱大可 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xx年版),其间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提醒本国公民出国时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如此等等。关于中国人教养的海外指责,正在演变为一种喜剧式的笑声。在阿姆斯特丹最大的钻石专卖店盥洗室里,贴有唯一的中文告示是:“请不要站在马桶上!”这与其说是对中国游客的讽刺,不如说是对整个民族的劝谕。尽管法国人在上述排名中被列为世界最差游客,但只是因为他们拒绝说英语而已,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教养,依然是全球公民的榜样。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伟大成果。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后发民族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和欧洲学习技术、制度和教养,于是,这两个民族最终都“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却逐渐丧失文明优势,成为教养指数低下的负面样板。问题的要害在于,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粗鄙当豪情,把无知当朴素,把暴力当革命,把失礼当率真,把低俗当可爱,把仇恨当爱国,又把无耻当成了反叛?作为种族文明的个人表达,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比做一个有钱的中国人远为重要。教养应当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毫无疑问,教养不是西方民族的文化专利,而是人类文明的普世标准。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作为一种优美的意识形态,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了“五讲四美”的口号,此后,以政治方式展开“精神文明”教育,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结果却收效甚微,相反,由于互联网的无名氏效应,粗鄙化正在变本加厉。近年以来,第三代儒家崇尚恢复礼教,民俗学家号召保卫民俗,企图用磕头之类的礼仪来改造国民,提升国民的文明礼貌程度。政治灌输方式,易于引发民众的逆反心理,而恢复磕头礼节,则只能滋养新的奴性。此外,举止谈吐固然是灵魂的显现,但终究是教养的表皮,犹如那些华丽的衣物,可以脱卸和伪饰。只有教养本身才能直达灵魂,从内部解决文明的危机。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哄抬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跌落,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竟然对此毫无警觉。应当感谢西方人,他们发现并警告了我们的疾病。但没有任何一种现成药方,能够挽救这濒死的教养。西方人费了三百年才养成的事物,我们要耗费更多的年份去重构。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实。 (节选自杂文选刊xx年第11期)17下列对“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能体现个人的文明程度和民族的精神高度。B教养是人类的普世标准,应当与独立、民主、正义和个人尊严等一起,成为国民的核心价值。C只要是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就能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承担起维系国际秩序的使命。D教养要求我们展开内省,明辨自身的社会角色,尊重他人包括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的GDP指数一直保持高位,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全民教养指数的同步上升。B为了拯救民族教养,我们也曾采取过切实的行动,如开展“五讲四美”教育活动,恢复礼教,保卫民俗等,取得了不小的成效。C民族教养的低下是文明的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在世界的文明形象,必须努力挽救我们“濒死的教养”。D养成良好的教养,重构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没有现成的药方,也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19文章开头第一句说“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这里的“自我整容”是什么含义?作者是如何来强调这一“重大议题”的重要性的? _20“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教养”的“昂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说明。_六、作文2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睛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主要在“阳光”的含义上。可以把“阳光”理解成“太阳光”,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把“阳光”理解为“阳光般的爱”“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心情、心态”“阳光般的生机、永恒”“阳光般的纯净、宁静”“阳光般的光明、追求”等等。如果把“阳光”理解成“太阳光”,写作时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阴暗、潮湿、烟雾迷蒙、下雨下雪等多么地令人窒息,令人心烦气燥,令人感到压抑,而有阳光的日子多么地令人心情舒畅,从而表达“要珍惜拥有阳光的日子,珍惜美好环境”的主题。如果从比喻的角度把“阳光”理解为“阳光般的爱”“阳光般的温暖”,可以写成记叙文,先记叙母爱、父爱或友爱、师生爱,然后表达“为拥有这样阳光般的爱、温暖而高兴,要珍惜这样的爱、温暖”的主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设立两个分论点: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爱;我们要尽已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如果把“阳光”理解为 “阳光般的心情、心态”“阳光般的生机、永恒”“阳光般的纯净、宁静”“阳光般的光明、追求”等,则写成议论文比较好,采用设立分论点的形式或正反对比的形式有理有据地进行议论。当然也可以写成散文等。【例文一】拥有阳光晨起,起床铃一响,刚从被窝里探出头就问:“下雨了没?”。拉开窗帘,明媚的阳光扑面而来,辉煌得让人有些眩晕,原来才知洗手间的水龙头坏了,听到的是水流动的声音。于是相互揶揄,窃笑不止。学校的生活有时真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于是,我们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骄阳的早晨。多么希望一觉醒来的早晨,躺在被窝里,满耳全是屋檐下叮咚的雨声,那实在是一种享受。“夜雨潇湘”的境地谁都会是喜欢的吧!要不怎么会成为名句呢。不管怎么说,我喜欢睡觉时有叮叮咚咚的雨声作陪的感觉。这段时间,已经好几天没下雨了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就推断出,久晴必雨吧。于是早晨晃晃中醒来。劈头就问:“下雨了没?”。随着久晴,盼雨的心情日益真切!就差没有像赵树理笔下一样求雨了。这日子里,总能说出雨的千万个好来。单不说那古来的名句“雨打芭蕉”,“东边日出西边雨”所带来的那份诗意。就只凭一场大雨之后,空气清新,灰色的世界在雨后晴朗了。幽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小球儿叶缘聚漓。苍翠欲滴然而,盼雨绝然不是因为这些。确切地说,我们可以多睡一会,不必出操了。却在一觉醒来,听到宿管组的老师把哨子吹得山响。“瞿瞿”,就像炎热的夏天里产教一样让人躁动不安,接着困意就席卷而来,意味着阳光明媚的一天又来到了。宿管组的金老师,是哨子吹的最有特色的一位。哨子吹得特响,好像是在炫耀他的肺活量之大,几下子吹的校园里就变得鲜活了。我们不得不拖着疲倦的身子走出温馨的寝室。走过老金的身边,老金笑着轻轻地问候了一声:“年轻人,好好珍惜”,那微笑,那絮叨,看得出他满是羡慕的神色。操场上,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感到后来的人流只把我向前推,几个老年人也在跑步,我一下子就超越了他们。于是才知道老金老师的那份羡慕,领会了年轻的感觉真好,知道这才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年龄,这时可以毫无顾忌地投入,或工作,或学习。而一旦步入风残烛年,便只好怨力不从心了。一代枭雄曹孟德虽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气概,依然发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与愤忧。餐食斗米,肉十斤得廉颇也只有岁月留下的无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我们对晴空万里久了便觉得单调;黑云蔽日,淫雨连绵又太沉闷了;每天都在太阳雨下过活又太苛刻了,别再作太多的等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为拥有阳光而高兴吧!珍惜拥有。【例文二】拥有阳光初冬的阳光总是那么温暖,照着人心头暖暖的,沐浴在阳光的轻抚下,我们迎来了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次趣味运动会。清纯的面孔,统一的着装,矫健的步迈,整齐的格调,我们走过主席台,每一步踩的是那么的坚实,稳重;每一声口号是那么嘹亮,豪迈,每个人不禁心头一振,就像心中突然燃起了火焰,燃烧吧,青春的激情!我无法控制飘达的思绪,激动的心澎湃不已,阳光仿佛射入了我周围的每一个毛孔,让我热血沸腾。一望无际的人海也许衬托了个人的渺小,但阳光却公平地抚育在每个人的身上,让每一个人洋溢着青春的色彩。青春,也许少了一份理智,但无法克制的激情与勇往直前的勇气让我们每个人真诚完美。接力赛中,我们甩开鹰似的双臂,迈开闪电似的双腿,追逐心中的太阳。接力棒在我们手中摩擦出火光,温暖了彼此的手,冰冷变为热情,刚毅溶进柔和,我们共同演绎这扣人心弦的激情飞荡。因为我们知道,这是速度与毅力的接力,是期望与祈盼的接力。跳长绳时,绳子像风车一样,飞快地旋转着,而我们像一只只灵巧的袋鼠在“彩环”下钻进钻出。虽然有失误,但运动场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年轻的我们,坚信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用奔腾、跳越去完成心中的梦想,只要愿意跨出第一步,成功,就在脚下!同舟共济,我们感受到了彼此那份源于集体的热爱,旁边,是大家的呐喊助威,赛场中,我们沉着应战。然而结果不尽人意。或许,时间在变迁,冬天无法拒绝召唤,运动带给每个人独特的灵感,而一切都在改变。又是一批人在书写诗篇,激情不止的瞬间,输赢不一定明显,在失败的边缘,我们坚信胜利的曙光。让我们都积极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吧,让我们忘记过去的伤痕,用汗水谱写青春的诗篇,用笑容迎接每一天,用心品味运动的快乐!阳光与我们同在!【例文三】拥有阳光我不喜欢被乌云遮盖了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点光彩,似乎想把人们心中的压抑和沉闷都释放出来。我最喜欢春天的阳光,因为这时候的阳光是最有活力的,并且把这种活力传播给了大地,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有生机:阳光铺在草坪上,溅起一片孩子们的笑声;阳光洒在树叶间,透过稀疏的绿叶的点点缝隙中折射出的星星般的阳光令我陶醉;阳光折射在湖面上,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湖水好似被这暖意给唤醒了,呼的一下有了生机,波光粼粼的湖面刺的人睁不开眼睛。我还喜欢在傍晚,跑到阳台上,望着远方渐渐下落的太阳,晚霞的红光映在我的脸上,这个时候的阳光才是最美、最真实的。那一个午后的阳光令我至今都无法忘怀。高二时,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很严厉的老师,从来不笑,总之在我们面前她是绝对不会笑的。还记得当她第一天走进我们教室的时候,我们这个号称是全校最调皮捣蛋的班级被她满脸的严肃给怔住了,竟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就连班里平时的几个活跃分子,也变成了“哑巴”。就因为这个,我们这个班只有在她手中才会变得听话,使得校长一直都不敢给我们换班主任。在她的课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于是我们经常怀疑班主任是不是背后也有眼睛。也许是因为在她的课上压抑的太久,我们的淘气都发挥在了其他老师的课上,当然每当没人听课时,这些老师就会搬救兵般地去找班主任,而当我们一看到那张从来不笑的脸,班里就会马上恢复安静,比校长来还管用。在一个懒洋洋的午后,同学们都想打瞌睡,但因为是班主任的课,所以没人敢这样做。这节课我们上的是一篇关于微笑的课文。看一眼班主任那张神经紧绷的脸,我们实在是想不出微笑的样子,这时不知是哪个胆子大的同学喊了一声:“老师你笑笑给我们看看吧!”全班鸦雀无声,我们都紧张的看着班主任。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慢慢地,班主任的嘴角微微上扬,淡淡地笑了。窗外阳光洒进教室,洒在我们的身上,这笑容好似冬日的阳光洒进了我们的心扉,暖意绵绵。我坚信,在那一刻,我是真正的拥有了阳光。转眼,已经过去了五年,想起那个午后,心中还是会泛起丝丝暖意。拾起阳光的碎片,让我们拥有阳光。【例文四】 拥有阳光阳光是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我们用心的品尝;阳光是一曲动人的音乐,需要我们倾心的谛听;阳光是一种坚定的信念,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高山无语,但世事尽沧桑;大海怒吼,却源于细流无声;阳光耀眼,在于万人的崇仰。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智慧,富有灵性。阳光的美,亲近自然,融入自然。阳光我们的生活充满温馨的使者。有了她,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更加丰富,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精彩。阳光,它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离开了它,就象鱼儿离开了水一样的渴望和期待,象乳儿离开了母亲一样伤心和绝望。当它在寒冷刺骨的严冬里一缕缕地撒向大地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无比的骄傲。阳光给人平等的分量与希望,但是,一个“毁灭者”想拥有它是不可能的。相反,“自信者”的心中充满了积极的人生目标,即使他一个人孤独的走在一条僻静的道路上,阳光也会将引领他走向光明的前途。甚至有不少的自信者为了走到光明的尽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信者,对未来充满热情。阳光轻如惊鹿踏雪,重如万马奔腾,急如狂风暴雨,缓如山岗生月,它把所有的魅力毫不吝啬的展现给我们,使我们能够永葆童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歌笑语。阳光如花,芳香四溢。它是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它的一张一弛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当那些人们没有得到温馨阳光的恩赐时,但他们仍然矢志不渝的追想远去的阳光,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但芳香依旧弥散。当你凝视着地平线上犹如磨盘的太阳时,你是否发现了阳光的生命正在静静地绽放,把希望带给了人间,把芳香留给了世界?是否希望你的生命阳光开放时,天地一片灿烂,风景这边无限,生命的芳香让人沁人心脾,人生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总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够迅速击中我们柔弱的心扉,那就数得上是阳光,拥有阳光,就拥有希望。当它在一瞬间开启我们的心扉时,我们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和学会创造奇迹。让我们在阳光的哺育下,尽情的成长,散发各自浓郁的芳香!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过关检测参考答案一、(18分)1【答案】 A【解析】B.属zh 谧m C.亘gn D.扁pin 邸d2. A“不速之客”,不请自来的客人。速:邀请,不作“迅速”解。“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商量不急于作出决定。“当面鼓对面锣”:面对面说清楚。3、D、4耳闻其音,心通其意, 5.绿色,如春雨后小草,充满生计和活力,给人带来希望;蓝色,如清澈的天空,充满幻想和希冀,引人孜孜追求; 二、文言文阅读6答案:B解析:A“乎”第一句舒缓语气,第二句相当于“于”;C而第一句是顺承,第二句是转折;D“之”第一句是用于主谓之间,第二句是代词。B“夫”都解释为“那”。7.答案:C【解析】月亮有盈有虚,但始终没有消失。8答案:A解析:客人提到曹操这样的英雄,目的是抒发人生短暂的伤感。9答案:D解析:颇不相同,此为散赋,语言平易,多为散句。10(略)三、古诗鉴赏11、(1)春 凉月(2))首先,运用了比喻手法,首句的如眉,写出了月儿犹如美女那弯弯的眉毛,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第二句的镜中比喻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其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动静结合把整个画面写活了.再次,借景写人,借景抒情,全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但诗人将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手法提到一种即可,每种加上适当结合诗句的分析得2分)总之,全诗借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溪水的盎盎上涨,鲤鱼的滩头嬉戏,抒发了从心底漾起的欢乐之情.(结合具体内容得1分,欢乐一词1分)四、名句名篇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略)五、 13 “大问号”既喻指黄河的外形(流经兰州时的大弯子),又表示对历史积淀物(或我们民族的年代的实物或黄河文明或华夏历史)的思考。 “鞭影”喻指黄河与渤海紧紧相连,先天具有征服一切(没路开路、没海掬海)的霸王气概。14两段描写的都是黄河兰州段的景色。但第段写的是白天之景,第段写的是夜晚之景。 第段表现黄河悄无声息而又强悍雄劲的特点,第段表现黄河璀璨瑰丽的特点。(或合在一起说:第段写的是黄河白天流经兰州的情景,表现了黄河悄无声息而又强悍雄劲、元气勃勃的特点。第段写的是黄河夜晚流经兰州时的情景,表现了黄河光明璀璨、瑰丽无比的特点。(“同”占1分。“异”占4分,每一层意思2分)15以“黄河臆象”为题,表明文章主要表达的是黄河之“神”而非“形”,是对黄河文明的感悟和思考,而非地理学意义上的黄河。16 AD【B项:“我与黄河密不可分”属无中生有。C项:“欲扬先抑”属无中生有。E项:“反衬”说得不对。】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17 C (把必要条件说成是充分条件了。)18 B (根据作者的观点,“教养不是政治规训和德育美育课程的结果”,因此,这些其实不能称作“切实的行动”。)19 “整容”是打比方,形象地强调了“中国人的礼貌”形象需要改观,“自我整容”则是告诉人们:挽救“中国人的礼貌”必须自己动手进行,别人无法代替(2分)。作者以事实说话,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一外一中两则材料告诉读者,中国人的修养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4分)。20“教养”的“昂贵”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养是礼貌、风度、修养、德行和健康心理的混合体。它的组成就说明了它的“昂贵”、难得;同时“教养”要求个体在捍卫主体自由的同时,尊重他人(其他生物)的权利和感受,这样的要求与一般的财富比起来显得尤为昂贵(2分)。教养与独立、自由、民主、正义、诚信和个人尊严一起,是国民核心价值的体现(2分)。“教养指数”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内修外炼,不像一般财富可以暴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