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2443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阿谀,奉承解析:A项,传,zhu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项,贻,y;D项,谀,y。答案:C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则”是连词,表转折;后一个“则”是连词,表承接。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C项,“生”同“性”。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解析:“学者”古义为“求学之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众人”古义为“一般人”,“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古文”古义为“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不齿A小学而大遗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从而师之D位卑则足羞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C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解析:A项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为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C项,被动句(不于时拘);D项,一般陈述句。答案:A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和以什么人为师的道理。B第2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D总起来看,师说着重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解析:B项,“三组比喻”应为“三组对比”。答案:B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_(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_(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_答案:(1)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2)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了。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问说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注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选自刘开孟涂文集)注刍荛:割草打柴的人。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非问无以广识广:广阔B交相问难 难:诘问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同“智”,智慧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解析:广:增加。答案:A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代词,自己的/代词,他们的。C项,介词,把。D项,所字结构。答案:C11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3分)()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学有未达,强以为知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ABC D解析:是好问者的表现;是不好问者的原因;其余都是“是己而非人”的表现。答案:B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解析:“抄袭”的说法不妥,应为模仿。答案:D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4分)译文:_(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4分)译文:_答案:(1)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2)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又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到有学识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知识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通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心向他问,像这样,天下就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所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身份尊贵的人可以问身份低贱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识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相把“问”当做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三、语言运用(15分)14改写下面的句子,使之结构相同或相似,句式协调。(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教育是事业,事业以献身为意义;同时它又是以求真为价值的科学;教育还是艺术,如果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生命。答:_答案: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15用手机发短信送祝福已成时尚,在教师节时给你的老师或在中秋节时给你的朋友发一条短信表达你对他们的祝福。要求:简明得体,有文采,有创意;40字以内。(5分)答:_参考答案: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的崇高劳动。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明月千里难以触摸,对你的思念无所寄托。举杯邀明月,请她对你说:福多!乐多!团圆多!16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4分)答:_(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答:_解析:画面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答案:(1)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2)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