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22180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2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 ) A. B. C. D.3.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4.鹿鼎记里面讲,曹雪芹的父亲是韦小宝手下的御前侍卫,后来被康熙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他管理下的产业最有可能属于 A.田庄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5.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6.张某是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能遇到的情况有( ) A空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做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7.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8.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9.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10.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1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A B C D12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何时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3.“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开通 D蒙古人西征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显示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5.“当明朝(13681636)闭关锁国,太平洋西岸一片寂寞的时候,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材料中的“商业大革命”的移动开始于( ) A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 D第二次工业革命1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17.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 A.蒸汽机车、水力纺纱机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飞机 D.电话机、内燃机18.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19.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到19世纪初这一比例上升为2: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B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20.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21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年份国家157016701780甲23xx568000450000乙510002600001000000 A英国、西班牙 B荷兰、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荷兰、英国22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2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B冲击瓦解着东方各国旧的经济,客观上促进东方各国近代化 C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使全球化达到了最高水平24.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编者注)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 A推动了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2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开并日益商品化26.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自然经济起解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B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27.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物美价廉 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28.“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29.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30.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自然资源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32.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 大影响是 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33.1937 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 ) 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34.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 B C D35.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36.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合作社的兴办 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37.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38.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9.从1950年开始至今,中国先后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下述土地制度改革产生结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农村集体所有制初步形成 农村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 地主土地所有制基本废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 A B C D40.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4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2011年达53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4.8%。与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相关的对外政策有经济特区的设立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A. B. C. D. 42据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43.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xx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44.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工业迅速发展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 D 出口增加45.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6.xx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其中“转换阶段”包括(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初步建立市场经济 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启动城市经济改革 A B C D47.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第一”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航运公司是上海轮船招商局 中国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是北京天津航线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南京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冯如制成的 A B C D48.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49.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词中提到的是(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固定电话 D移动电话50.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50分)51 .(16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福祉,但由此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值得人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1870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189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是以迅速消灭森林为代价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杰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4分)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4分)52、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1)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8分)材料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4分)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请回答:(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方面的变化,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机构方面又进行了什么改革?(6分)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必须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走好每一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6分)53.服装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载体。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概括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建国50年服装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出了哪些认识?(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服装发展简表时间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主要服装特点变化温馨的50年代蓝、灰、黑、土布列宁装、布拉基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革命的60年代绿、卡其布军装五彩缤纷的90年代颜色可以任意搭配各种高档服装面料服装种类繁多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历史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其所盛种粒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其描述的是一种播种的工具,B项是耧车,是西汉时发明的一种播种工具。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骨耜主要是商周以前的生产工具;耦犁出现在西汉;唐朝的时候,为便于水田的耕作,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为提高灌溉效率,出现了筒车。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唐代农业发展3【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与经济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更准确地说,小农经济形式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的稳定发展,小农经济属于一种生产劳动关系,跟家庭结构没有什么牵扯。ABC三项均说法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曹雪芹的父亲负责管理江南地区专供皇室的锦缎生产。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所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C。5.【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认再现史实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C项符合材料;其它选项不合史实;故C项。6.【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曲辕犁是唐朝发明新式工具,故选择B项;A棉布出现在南宋后期; C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D彩瓷出现子啊明清时期。故应选B。7.【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说明了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大量农人皆崇尚经商,A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D。 8.【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C项“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指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9.【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购机一张,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信息说明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故选择C项。10.【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便是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ABD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和牛耕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自耕农出现;商业发展方面,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一些经商致富的大商人。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项正确,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大额交易使用银两”的信息说明最晚应该出现在明朝,白银在明朝才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业的发展13.【答案】A【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A项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国家间的和平交往,对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的变化影响不大。故应选A。14.【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中“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知海外扩张的目的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所以答案选D。A的说法不正确,所以不选。B选项没体现出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所以不选。材料也没体现出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物质支持,所以不选C。15.【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准确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材料 “从地中海沿岸孕育起来的世界商业大革命,正向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移动。世界由孤立趋向整体”,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所以“商业大革命”在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所以C项正确;B项是在18世纪中期开始,D是在19世纪后期开始,与题干时间“明朝(13681636)”不符;A项不符合材料;因此选C。 16.【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材料主要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1500年至1763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不在这一历史范围内。17.【答案】A【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间“1851年5月1日”可知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就有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电的广泛使用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改进了贝尔发明的电话。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18.【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工业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就是工业生产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这个变革是指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所以答案选B。19.【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蒸汽机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工厂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所以答案选B。20.【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说明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从动力的角度思考的。故选择C项。21 D【解析】试题分析: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618世纪。结合所学我们知道17世纪的荷兰是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海上马车夫”,到18世纪,因为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海上航运业迅猛发展,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葡萄牙是16世纪的海上强国,故排除A、B项。C项错在顺序颠倒,不符合材料本意。故选择D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事黑人奴隶贸易”,“赚了76万英镑”,体现了殖民掠夺,“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 “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说明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故选择B项正确;A项中的世界殖民霸权、C项中的世界市场、D项中的工业革命都无法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故排除。故选B。Z-X-X-K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23【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都是正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此可知D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24【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革命”是指工业革命,而印度属于殖民地地区,题目设问是“工具”即方式,而ABD三项均是结果(影响)不属于方式的范畴,故选C。 25【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根据所学知识,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所以答案选D。 26【答案】C27【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洋布大量的销往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答案选D。 28【答案】A【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相符合。所以答案选A。29【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察队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关键信息:“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A项与题意相悖;题干反映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是因清朝官员深为不满,B项正确;C、D两项在题干中未反映和涉及。故应选B。30【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由“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得知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侮求富求强。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 31【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爆发启蒙运动,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等人文资源;18世纪末,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西方国家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要和廉价原料产地的需求增加。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所以答案选B。32【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A项错误;只从表格数据看不出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项错误;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项错误;注意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加,故选D。 33【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说明以宋子文为首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压榨,故选择C项。34.【答案】A【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受外国侵略冲击,自然经济解体较快,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活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内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项说法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35【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功与失误的内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A项错误;“大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D项错误;C项说法符合史实,故选C项。36【答案】D【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可知,这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合题意;故选D项。37【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中共十四大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材料怎样的新颖,但是考的和心知识点只是“中共十四大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他几个和中共十四大毫无关系。38【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个体制分别指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CD项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故排除。故应选B。39【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农业合作化的结果,出现在1956 年;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发生在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的结果,出现在195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时间是1978年;故选B。 40【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A不对,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取消;C不对,是指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D不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选B.41【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注意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是2011年,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之后,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江苏省没有,所以排除内容,故答案选择B项。故应选B。42【答案】B【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故应选B。43【答案】C【解析】考查中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注意审题“三幅图反映了”,A项与图一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图三不符,故B项错误;D项表述错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因此答案为C项。44.C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45.B由题干示意图的信息可知,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是在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符合题意;C、D两项时间不符合46 D 考察改革开放。解答此题注意时期,10年指的是xx年至xx年。依据所学可知,是xx年;是21世纪初;是1983年;是1984年。故应选D47.D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台湾,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D。48.A从诗中不难看出所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选A49.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有线电报出现是在19世纪70年代,但不符合“有声”;无线电报是20世纪初出现;移动电话则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固定电话在1876年发明,故答案为C50.B 新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从材料看时间的方式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故选B51.【答案】(1)变化趋势:1870年以前英国领先世界, 1870年以后美国和德国超过英国,1900年 分列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4分)主要原因:英国世界领先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4分)(2)评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社会问题。(6分)启示:重视科技创新;注意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 年间就传遍了欧洲”52.【答案】(1)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8分)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4分)(2)经营方式: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管理机构: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9分)(3)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3分)xx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 年间就传遍了欧洲”53.基本情况:50年代,经济恢复和发展,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60年代,经济建设有成功有失误。70年代,经济总体出现衰退,但也有所发展。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9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任意一点)(4分)认识:政治从更始到极权、到宽松、再到开明。经济从恢复到停滞、到调整、再到快速发展。中西文化从隔绝到交流、再到融合。中国科技从落后到片面发展、到全面进步、再到与国际竞争。中国人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过程(任意三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