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822058 上传时间:2019-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主要作品著有乐章集,收词近二百首,其中著名的有雨霖铃望海潮等。评价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长调(慢词)的倡导者。柳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奠定了宋代慢词的基础,被公认为北宋“婉约派”的词宗。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幼有才藻,年十八,嫁太学生赵明诚。夫妇曾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后因明诚仕途之挫,几度迁徙。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病逝,本人流落异地,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主要作品著有漱玉词。前期代表作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后期代表作有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等。评价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一)背景链接雨霖铃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辗转逃亡于南方之时,她又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此词。(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婉 约 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中的“故婉约其辞”,按诸训诂,“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作品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人。.文化常识古代常见意象(1)梧桐更兼细雨梧桐: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2)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3)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4)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一)字音识记1.雨霖铃(ln)2.骤雨(zhu) 3.凝噎(y)4.暮霭(i) 5.寻觅(m) 6.戚戚(q)7.乍暖(zh) 8.憔悴(qio cu) 9.将息(jin x)(二)词语解释1.骤雨初歇骤雨:暴雨2.念去去、千里烟波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3.暮霭沉沉楚天阔 沉沉:深厚的样子4.此去经年 经年:年复一年5.都门帐饮无绪 帐:名词作动词,设帐无绪:古今异义,古义,没有心情;今义,没有头绪6.便纵有千种风情 风情:古今异义,古义,情意; 今义,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风土人情、景象7.寒蝉凄切 凄切:形容词作动词,凄凉急促地鸣叫8.多情自古伤离别 伤: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伤心9.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忽然 将息:休息,调养10.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11.如今有谁堪摘 堪:可以,能够12.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古今异义,古义,光景、情形;今义, 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了得:包含得尽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掌握两首词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柳永、李清照等婉约派的作品风格。3.理解两首词的意境、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雨霖铃(一)赏形象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景色描写交代了哪些内容?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1)这三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地点是长亭,气候特点是“骤雨初歇”。整个画面冷落凄清。 (2)渲染了离别的悲苦凄凉的气氛,烘托了将别未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与心爱之人分手的动作与神态,请简要分析。答: 明确:这两句将“别”字形象化,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情侣分别时的情状,而且暗示他们极其微妙的内心。两个人手挽着手,脉脉含情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多少贴心的话,却悲伤得说不出来。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天地。(二)赏技巧3.依据课文,填写下表。景物作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想象景,突出了前途渺茫,音讯隔绝描写别后景,刻画出别后的凄清冷寂答: 明确:描写眼前景,交代出离别的季节、地点、天气、时间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4.虚实结合是雨霖铃的一大特色,请对此简要分析。答: 明确: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反映的是词人的孤苦、寂寞的情绪,哪怕是“良辰好景”也不能排遣他的痛苦。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运用了什么写法?试简要分析。答: 明确:以乐景写哀情。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它也就形同虚设。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爱人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备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三)赏语言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分析这句话好在哪里。答: 明确: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人留下来。“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而有余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挂树梢本是一种自然景色,着一“残”字,就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总之,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画面,并把它置入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画面生动,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声声慢(一)赏语言7.怎样理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含意?答: 明确:“寻寻觅觅”,这是写词人寻觅的动作。表现了她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内心只是空虚,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的心理状态。“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的寂寞冷清,也暗指心境的凄凉,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了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更直接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婉凄凉。这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凄苦无言的凄凉心境,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8.“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应如何理解?答: 明确: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境况是何等凄凉,心境是何等凄苦。(二)赏形象9.词人为写“愁”,选取了诸多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的?请细读这首词后填写下表。意象愁绪淡酒 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秋风渲染了愁情过雁“雁”引相思,“过雁”象征离愁黄花 梧桐 细雨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是哀伤、愁思的象征答: 明确: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酒是“愁”的象征黄花虽繁盛,却无心欣赏,也无人一起赏,更衬托了词人的憔悴孤独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10.“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答: 明确:“雁”是信使,“旧时相识”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凄凉。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是人非,更感绝望和悲哀。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柳永一生落魄,屡试不第,甚至因作词得罪皇帝,被弃之不用。考中进士时已年近半百,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混迹于瓦肆勾栏,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了人生的精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不消逝的高峰。2.从历史中积累西汉名相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3.从现实中积累胡露露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是一个被狠心父母遗弃的孩子,他是在19年前的一个风雪之夜被养母抱回来的孩子。多年来,逆境中的胡露露好似一粒被丢弃在岩缝中的种子,虽历经风霜雪雨的吹打,但却能茁壮成长。xx年高考,胡露露以超过一本分数线46分的好成绩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4.从名言中积累(1)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2)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雨果(3)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塞涅卡(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这样运用素材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是是非非,沉沉浮浮,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无法成就和圆满。于是,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卧薪尝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百折不挠。柳永应该也是属于百折不挠的,在49岁时,毅然再次进举,终于进士及第,得偿所愿。但终究摆脱不了潦倒的宿命。但是,他成为了一位纯粹的词人。他以个人的方式感受现实,一咏三叹,泣血讴情。于是,历史永远地收藏了他,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以此观之,人生未必都是风霜。身处逆境,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领悟作文片段开头点出人生“有太多的无法成就和圆满”的现实状况,进而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对态度。接下来顺势引出柳永坎坷潦倒,并以词闻名于世的课本素材。最后点明“身处逆境,只要心在、意志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心论点。课本素材运用灵活巧妙,与观点十分契合。翻开厚重的历史,踏入两宋滚滚的狼烟,是谁的身影在牵动着我的目光?一梦千年的情节里,频频回首的是嗅青梅的女子,罗衣淡淡而来,再截一枝暗香疏影,沾一滴绿肥红瘦,书那宋朝华美锦缎上清韵悠悠的一笔。一段长长的距离,沉沉的是把酒待月的孤独,你怀抱着三两枝慵倦的菊花,独立于帘卷西风的廊下,你随手从书页间斟杯清酒,万千的心思,合一曲琵琶拨弄,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翩然起舞。一念间花落了,清愁薄绪,填满夜的每个空隙。声声慢,声声慢,载不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舴艋小舟,至今仍搁浅在那个靡丽朝代的藕花深处。云烟漫漫,翠华摇摇,你细碎的莲步,走过脂冷与烟翠的山河,曾经执杯的纤手提笔运墨,你素腕轻落,一笔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句在人杰与鬼雄间横亘而出。尘世如烟,转瞬千年,当山光已残、水色阑珊时,你幽怨的身影仍停留在泛黄的文字间,你看见了吗?一千年的风雨未曾停歇,一千年的黄花依旧消瘦,一千年你心碎的叹息,依然置于我的案头。我似乎看见了,你辛酸的泪,穿越繁密的历史,于无声无息处坠落。清照,风姿绰约的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词绝天下的李清照。你是一首婉约的古琵琶曲,你是一阕清丽的长短句,你是一道花开千年不谢的风景。而我,只是身着素衣的女子,守着你曾经的青灯古卷,在梧桐雨落的季节,等你乘一叶兰舟,从藕花深处涉来,陪我同看那碧水云天,残月如钩。佳作赏析李清照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她曾经浪漫,曾经豪爽,曾经欢乐,曾经多愁善感,曾经愁苦满怀;她曾经有过甜蜜幸福的爱情生活,曾经有过彻骨的离情别绪,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她晚年凄凉的生活和如此凄凉生活中的爱国情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从多角度、多侧面给我们展示了李清照的多情人生:浪漫潇洒豪放情、伉俪情深苦别情、晚景凄凉愁苦情、爱国之心诉衷情、惜春悲秋多愁情。写作借鉴1.学标题本文的标题很具特色,和千年前的才女李清照来个穿越时空的促膝长谈,岂不快哉?2.学语言第段,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词句,展示了多情的李清照。“嗅青梅”仿佛看到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的样子,“罗衣淡淡”“暗香疏影”“绿肥红瘦”都是李清照词句的化用,展示了风姿绰约的李清照。3.学排比第段形成段落排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李清照。她的浪漫,她的孤独,她的清愁,都藏在了她的每一首词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古今时空穿梭往来,展现了李清照的辛酸、哀愁。4.学结尾第段是总说,概括了李清照的一生。特别是画线的句子,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悠悠千年,一切都随风而逝,可是逝不去的是那横亘在历史时空中的婉约多情的背影。5.学人称全文采用第二人称“你”的称呼,如话家常,亲切备至。好像一位熟知李清照的朋友,陪她千年,一路走来,毫不陌生。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翻译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明理知义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厌恶的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李绩煮粥侍姊 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注英公:唐朝名将李绩,被封为英国公。仆射:官名,相当于宰相。釜:古代的一种锅。须:胡须。何为:即“为何”,为什么。顾:顾虑,考虑。参考译文:唐英公李绩,虽身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他还亲自为她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你自己为何要这样辛苦?”李绩回答说:“难道真的没有人吗?我是考虑姐姐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怎么可能呢?”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的影响,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人生教益一介工匠,工作虽微,使命重大。在平凡中雕刻着火药,也雕刻着壮丽的人生。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小楼昨夜又东风B.都门帐饮无绪C.执手相看泪眼 D.寒蝉凄切解析:选D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2.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B.故国神游C.多情自古伤离别 D.多情应笑我解析:选CC项为一般陈述句,A、B、D三项皆为宾语前置句。A项,应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B项,应为“神游故国”;D项,应为“应笑我多情”。3.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解析:选AA项,应为:对/长亭/晚。 4.下面诗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选CA、B、D三项与例句都是融情入景,都运用了名词并列成句的列锦手法(全部用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意境)。C项是直接抒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要休息)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么)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抵挡)解析:选A将息:休息,调养。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2),憔悴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3),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参考答案:(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2)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3)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二、阅读理解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八声甘州 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7.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答: 参考答案: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气氛。8.本首词下片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怀人之情更显曲折动人。请结合下片词句简要赏析。答: 参考答案:“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一个“想”字,由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这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清 平 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9.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答: 参考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10.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进行了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示例二)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作者晚年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三、语言表达专练11.揣摩下面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我热爱那些如珠玑般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 。参考答案: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